第224章 誇吾兒,李世民顯擺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9 12:30      字數:4839
  李世民為何又要表演?為何又要秀一把?

  他就是要出一口氣,借機數落、數落一下、打打某些人的臉!

  當初,我要成立神策軍,結果,你們都反對,現在經過一場大規模實戰,證明神策軍確實戰略不俗。

  那麽,現在呢?

  嗯,我還得震驚、震驚一下你們,讓你們知道、知道,什麽叫,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李世民,當即語不驚人、誓不休道。

  "吾家小九兒果然是我皇家麒麟兒,前線的情報、這沙盤均為神策軍特戰隊所獲、所製。

  特戰隊就是朕剛才說的眼睛。

  庫山從後麵偷襲,也是吾家小九子想出的計策,但是麵對如此輝煌戰果,小九兒卻說打得不好。

  因為傷亡有點大,所以小九兒自責,因為小九兒的奶爸說了,神策軍打仗,應該是零傷亡。"

  嘶!

  零傷亡?

  兩儀殿內所有文臣武將,都倒吸一口涼氣,這怎麽可能?

  李世民繼續說,"因為配合不好問題,正麵攻擊的火器軍隊與偷襲軍隊應該同時開炮,但是正麵的神策軍遲到了。

  本來應該由正麵打響第一炮的,偷襲的軍隊和下麵進攻的神策軍大部,再多放十幾炮,用火力徹底消滅敵軍營地大部,才可讓全軍進攻,如此就讓我唐~軍減少了傷亡。

  這裏麵還有一份神策軍戰後總結,小九兒兒說這是他的責任,他要向父皇請罪。

  但他師父也安慰他說,這是神策軍成長之路上,必須付出的血的代價。

  朕也這樣認為。"

  眾武將頻頻點頭,這是肯定的,神策軍終究是新軍,在火器運用上,在自己軍隊協調上、在與友鄰部隊協調上。

  肯定還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但是神策軍的第一仗,就打得如此的好,還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但是,小九子的師父要求也過高了吧,零傷亡,這可能嗎?

  "但是,小九子在神策軍的總結報告裏也說了,目前是不可能,但是,他想要達到目標就是零傷亡。

  零傷亡,這是朕都不敢想的事。

  這次神策軍傷亡主要是在騎兵中,但是,小九兒特別強調如果按照他師父的部署,神策軍的騎兵恰恰應該是傷亡最小的部隊。

  因為神策軍的騎兵,在戰場執行的任務隻有兩個。

  一個是保護住火~槍戰陣的兩翼,打擊敵遊騎,這是以多打少,敵遊騎不會上來很多,所以我軍傷亡很少;

  一個是當敵軍大部被火器大量殺傷之後,騎兵上去收割敵軍步兵的人頭,這若是再傷亡較大,就說不過去了。

  如此,神策軍的騎兵的傷亡就能減少到最低!"

  零傷亡!

  一眾將官,聽得又是倒吸一口涼氣,若是如此,我大唐的精兵、老兵,每次戰爭,又能存活下來多少?

  如此累積、我大唐能不兵強馬壯!

  接著,李世民繼續說,"雖然吾兒小九說了,依照他師父所說他表示理解。

  因為李道宗終究沒有見識過一支新火器部隊是如何打仗的。所以,他並不怪責他皇叔李道宗,但是這個教訓需要大家能夠理解。

  同時,他要求以後各位將軍與神策軍一起作戰時,請聽從神策軍軍令行事。

  他們的擊鼓是前進不是衝鋒,前進也不是前進太遠,可能是二三十步,目的是接近敵人至火~槍集射射程之內。

  全軍衝鋒是在用火器消滅大量敵軍有生力量的情況下,才會全軍衝鋒。

  吾兒小九,仁慈呀,他這樣做,是為了減少我軍傷亡。

  而他們的全軍衝鋒是一種特殊的軍號,與號角一般的一種樂器,衝鋒的發音是‘嘀、嘀、噠、噠、噠、噠、嘀’,非常尖銳、響亮、令人振奮。

  神策軍的這一點作法很好,就是每次作戰後,都要形成書麵總結報告,讓每個士兵都知道。

  難怪小九子要求神策軍的士兵,人人都要識字,每天都教三個字,一年下來就是一千多字,基本上能讀懂各種文書了。

  在第二天如果記不住字的人,就不給吃飯,一個字一頓飯,若三個字都記不住,那就一天都沒有飯吃。

  哈哈哈,不打不罵不體罰,文明之師!當然,還有許多、許多其他的經驗、教訓。以後,我們開會慢慢說。"

  接著,李世民拿起沙盤邊網兜內的保溫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繼續顯擺道。

  "這個特級龍井就是好喝,據說五姓把餘杭產龍井的茶園全給小九子換秘方了,那不是說朕以後想喝特級龍井也得找小九兒要。"

  一眾文武心裏非議,皇上你就顯擺、表演吧。

  若不是小九子弄出了稚茶,你上哪弄來這麽好的茶喝。

  "據說這個特級明前龍井的采摘,就很有特點,非十四歲以下的少女不可,采摘時不得用手、而是用舌頭輕輕啜下,隻有最嫩的芽尖,才容易用舌頭采摘。"

  唭!

  眾大臣倒吸一口涼氣、咋舌不已,難怪這茶這麽好喝,原來是經處~子的唾液浸潤過。

  其實,這隻是奶爸教他的一個噱頭,為的是顯示特級龍井的名貴,大唐人工便宜啊!

  "說到龍井,朕就想不明白,這小子為不給龍井寫首詩呢?"

  眾人馬上就想到了九皇子給貞觀火酒寫的詩。

  其實這隻也是一個噱頭,李世民的另一個噱頭,由此詩,他就可以講起李治的其他詩。

  果然李世民又開始講起李治的詩。

  "不過,小九兒,確實當得起大詩人、大文豪的稱謂了,嘻笑怒罵,皆可入詩。

  遠看終南白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調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雖然比較粗鄙,但卻惹得鬱悶多日的太上皇都哈哈大笑。

  再有,生活哪有那多詩,其實很隻為吃。唐人見麵第一句,今早你倆吃沒吃?

  居然把送行之時,已經哭哭啼啼的兩位小娘,逗得轉哭為笑,這份本事,也算是我大唐第一人了。

  所以,朕也要問一句,你們吃了嗎?"

  武將文臣們哄然笑起,齊齊拱手施禮,"臣等吃了,謝皇上禦賜霄夜。"

  "好,好,免禮、免禮,吃了就好,吃了就好,吃飽喝足不想家,這是小九兒出征前對朕說的。

  顯見糧草對軍中的的重要。

  不說這個、不說這個,繼續說詩。

  小九兒孝順啊,特孝順他母後。

  你們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多麽細膩的場麵描述,此詩寥寥幾字,就把當時其母後送別愛子的畫麵,描繪得如同身臨其境,把當時母子的心情,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

  小九大才!"

  因為前線打了勝仗,所以,文官武將心情都好的很,也願意配合皇上演戲,再次齊齊恭賀。

  "小九大才,才華橫溢。"

  長孫無忌道,"小九大才,無忌深深羨慕皇上有此麒麟兒。"

  一時馬屁如潮,李世民陶醉。

  但他仍然不覺過癮,繼續說,"說到小九的詩,朕還聽到小笑話,非常有趣。"

  "哦,皇上請說來給我們大家夥都聽聽。"

  李世民一指姚公公,道,"讓他說。"

  姚公公立馬直起腰來,一五一十地說開了,"某天某個小酒館,有一個書生在吟誦詩,李治乘車將欲行,忽聞路旁踏歌聲。渭水河水深千尺,不及母後送兒情。

  正是九皇子在皇後娘娘送行時所作贈予娘娘的詩,書生誦讀一遍後,開始搖頭晃腦細細品評,’好詩啊、好詩,渭水河水深千尺,不及……。’

  書生說到這裏卻被店小二打斷,’相公、相公,此詩小子認為也有不妥?’

  書生很納悶,你有讀過書嗎?你居然敢說如此好詩,竟有不妥?

  書生便問,’有何不妥?若說不上來,我便砸了你這店。’

  "渭水河水深千尺,渭水河有辣麽深麽,還深千尺,恐怕一百尺都沒有?’

  書生哈哈狂笑,指點著店小二道,‘看來你也讀過幾天書,但讀得太少,我恩師說過,這叫文學藝術來源與生活,但高與生活。’

  哈哈哈,笑煞人了,汝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讀書太多,也定是個書呆子。

  你們知道有如此新穎觀點的書生,是何人也?

  李莊一門七進士之一,李義府也。"

  大臣們恍然大悟,皇上又在變著法子顯擺一門七進士了。

  皇上是變著法子顯擺,到目前為止,據有心人統計,已經用了六個小故事顯擺一門七進士了,看來皇上對這七進士是如此看重,其以後必定會得重用。

  但是還要配合皇上把戲演得更漂亮,讓皇上高興啊。

  於是,眾臣再次施禮道,"謝陛下賜教,臣等受教了。"

  李世民高興地哈哈大笑,道,"現在朕更期待、朕的那匹西北狼凱旋回長安了。"

  眾臣立馬一起大笑起來,現在長安誰還不知李治臨行之時的那句話,"吐穀渾,哥來了、狼來了。"

  以至於人們走在大街上、都能時不時聽到、幾日沒見、再次相逢之人說,"哥來了、狼來了"。

  這句話都變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了。

  當然,還有許多人,也包括李世民在內,都在盼著李治回來,希望能看到李治說的,‘帶他們上月亮上瞧瞧’,到底是怎麽上去的呢?

  難道是更大的氣球?

  李治不是說他師父給他訂了五個氣球,打算空中轟炸吐穀渾呢,是不是他回來時,把這些氣球也帶回來,再用這些氣球帶人們飛去月亮?

  李世民和程咬金、尉遲恭等滿朝文武,包括長孫皇後、長樂、豫章、高陽、李承乾、李泰、李格在內,有一個算一個,集體納悶中。

  當庫山戰役大勝、李治部立了頭功、大功的消息,第二天在長安城傳開時。

  程家三兄弟程處默、程處亮、程處弼,捶胸頓足。

  為甚麽皇上不讓咱三兄弟上戰場,要不然父親一定會教咱們三板斧絕招了。

  要不然父親為神馬一直藏著掖著、死活都不肯承認,自己有三板斧絕技。

  一定是非常利害,甚至上幹天和,不到萬不得已時,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輕傳!

  李承乾、李泰聽說後火冒三仗,小九子,你如此優秀,你讓我們怎麽活?

  長孫皇後也是在早晨時,得知了前線大勝的消息,立馬來找李世民。

  李世民居然還沒睡覺,為自己打工的皇帝,真能熬哇!

  李世民把小九兒的的一封家書,給了長孫皇後看。

  長孫皇後淚流滿麵地看著每一個字。

  母後安康是小九最大心願,小九一切都好,母後勿要掛念。

  托父皇和大唐洪福,得靖爺爺青眼相加,靖爺爺采納了小九建議。

  兒臣令薜仁貴率神策軍騎兵和40門沒良心炮,攀上敵營後山,從後山發起偷襲,立了首功。

  薜仁貴是小九兒,經師父點拔、委托李忠伯伯的百騎司,從他家鄉把他一家三口一起"抓"來的,這人利害吧,有萬夫不擋之勇。

  假以時日,其必將與蘇定芳、歸海一刀、王玄武一起,成長為我大唐新一代戰神。

  而王玄策則將成為繼靖爺爺之後的、我大唐新一代軍神。

  母後,小九是不是很利害呢?

  小九再獻給母後一首詩。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麵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歎風塵。

  春天了,母後出門一定要當心,要帶口罩、注意保暖,兜子妹妹和長樂姐姐也是,一定要給兜子每天讓她喝牛奶、每天都要喝,長樂姐姐也是,喝牛奶能使身體強壯,初孩喝了,長大後身體會很好,……。

  父皇,青海這兒有三大鹽湖,每個鹽湖、鹽的貯量都特別地大,且向下挖深些所見到的鹽,可以直接食用。

  我邊軍可以一邊駐防,一邊開采鹽湖,然後送到鄯州分散至內地。

  如此既解決了我駐軍軍費,也解決了大唐百姓吃鹽困難的局麵,可謂一舉幾得。

  青海湖這邊景色很美,如此美好河山,不能再讓她落入外族之人手中了,我大唐必須在此駐軍。

  可以屯田、養馬、采鹽,並且還可以在高原上練兵,為將來解決吐蕃做好準備。

  父皇、母後,多多保重身體。兒臣頓筆。

  "嗚、嗚,陛下,一旦吐穀渾戰事平定,估計也不會長吧,你就把小九和神策軍先調回來吧,臣妾太思念小九了,一做夢,就夢見小九回來了,還是紅撲撲的小臉。

  陛下,你一定讓小九先回來,吐穀渾善後工作,他一個小孩子在那也起不了作用。"

  "好吧,朕給李靖發令,一旦攻破了伏俟城後,就讓小九兒先回來。"李世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