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高產糧,皇莊藏寶貝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5 08:55      字數:3752
  老餘很老實的回道:"不是,這是小王爺教授記錄方法,府上雇的專門飼養員,照著小王爺教的方法,……。"

  李世民感慨道:"小九兒,這又是你好奶爸的功勞吧,你奶爸真有才幹。"

  他一聲感慨之後,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幾本日記,種稻日記,再瞧瞧還有,土豆日記、紅薯日記、玉米日記,顯然應該都是與養豬日記一般詳細記錄整個種植過程。

  李世民輕吐一口氣,目光炯炯,帶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明亮!

  隻怕用不了多久,這養豬、稻穀、土豆、紅薯、玉米,即將要風靡天下了!

  而這些東西,對於李世民,對於大唐,都是有著莫大好處!

  在大唐一切都需要糧食,百姓過日子要糧食,飼養畜牧要糧食,釀酒也需要糧食。

  而飼養畜牧,花費的糧食和人力少,但得到的肉卻是以前數倍,這對於大唐而言,是多麽大的,幸事!

  李世民心中火熱,"此稻穀真的可以繼續推廣嗎?"

  一年兩熟的稻米,如果這水稻能在大唐推廣,每年豈不是都能增產很多糧食?

  李治道:"父皇。"

  李世民擺擺手:"朕沒問你,朕問的是老餘。"

  李治:"……"

  老餘則是如履薄冰的道:"可,可以的,現在皇莊倉庫裏有三萬多斤此稻穀,都是留種用,沒敢打成米,鹽田湖有三十餘頭種豬,這些日子都在配種。"

  李世民頷首點頭,很是欣慰;"你可知道此豬、此稻、此玉米、土豆、紅薯,皆為無價之寶?"

  老餘一時答不上來。

  可陛下將無價之寶說出口,卻讓許多人,蕩魂攝魄了。

  自從玄武門之變登基為帝,李世民最渴望的就是打造一個盛世,甚麽是盛世?

  盛世就是八方寧靖百姓富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錢糧,所以他十分重視農耕,力圖恢複生產。

  沒想到這世上果然有一年兩熟的稻種以及那麽多高產作物,這如何不讓他喜不自勝?

  一旦這稻種、這高產作物,能在大唐大規模推廣,那對大唐的國力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喜出望外的李世民笑逐顏開、哈哈大笑:"哈哈,好!好!"

  笑了一陣後,李世民繼續道:"小九兒。"

  "兒臣在。"

  李世民道:"此稻、此作物,無價,而你手中所書的這一本本養豬、種稻、種植日記實錄,卻比黃金還要珍貴。"

  李治打起精神侃侃而談。

  "兒臣也是這樣想。父皇,這就是農學,是科學的一種,兒臣就是不明白的是,農業對我大唐這麽重要,為甚麽朝庭沒有另設農部呢。

  這天下處處都是學問,就如這老餘,他雖不學經史,以前也沒讀過書,隻是到了兒臣這裏後,兒臣教了他拚音,讓他學《看圖識字》。

  於是他認識了不少字,還學會了數算,懂得複式記帳法。

  所以,他現在掌管著從工業園區到皇莊、再到西邊的鹽田湖,管理著幾十、上百家工廠作坊的掌櫃。

  所以,兒臣認為這個讀書,也不全是為了做官,應該讓天下人,人人都能讀書!"

  李治再次向李世民快速眨眼放電,但是李世民又聽他老調重彈,卻沒有理他。

  李治可不管辣麽多,繼續逼逼,"琢磨養豬,去知道豬的習性,改良飼養豬的方法;琢磨種稻,去知道稻子的生長習性,改良種植稻穀的方法;

  這些都叫格物,也叫科學研究,對於天下有著莫大的好處。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分析出許許多多其背後的規律,這就是格物,也叫科學。

  父皇想想看,若是朝庭中多幾個似兒臣這樣格物的人,將這耕種和畜牧視為學問,研究增產的辦法,形成農學、工學,不斷的改良和精進,朝廷往後還會擔心天下餓殍遍地嗎?還會擔心渭水之盟嗎?"

  "放肆!"李世民勃然大怒。

  渭水之盟!

  李治又戳到他的軟肋上了。

  李治繼續朝他眨巴眼放電,"父皇,兒臣給父皇那本農書,是我師父在他們那裏的四本‘農書’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精華和結晶。

  兒臣希望朝庭成立各種研究院,比如農學研究院、工學研究院、機器研究院、槍炮研究院,專門招集相關人才研究各種課題。

  有了這些,我們李唐,還怕甚麽世家門閥?"

  李世民嘎然醒悟,我說這小子怎麽不斷向朕,眨眼放電呢,原來是為了,這!

  如果是因為這個,倒是可以,考慮了。

  農學?

  工學?

  機器?

  在此之前,天下也不是沒有農學、工學、機器,隻是,不成係統,更多的還是依靠百姓憑借著經驗去耕種和飼養畜生、工匠自己製造工具,而真正有學問的人,是不會有人願意專門去研究這等學問。

  現在李治提出了工學、農學,令李世民打起了精神,養豬是如此,耕種又何嚐不是如此,隻是耕種也能增產嗎?

  他覺得不可思議,不過眼前種植出了這幾種高產作物,讓他為之大喜!

  這不就是一個好兆頭嗎?

  他歡喜的道:"吾兒說的是,農學,工學、機器,此次,李治和老餘立下了汗馬功勞啊,老餘,朕命你好生管理那些研究這農學、工學、機器的人,如何?"

  老餘依舊一副如履薄冰,他有點不太明白,但還是一頭霧水地點頭:"諾。"

  李世民卻是打定了主意,道:"來人,敕命老餘為門下省值班侍奉,公房嘛,就設在這李莊吧,建農學館、工學館,撥付其錢糧,專司農學、工學。"

  此言一出,眾相,皆懵。

  門下省值班侍奉,還負責養豬、種稻?

  這值班侍奉在明、清朝,就相當於翰林院編修,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由榜眼、探花擔任,是何等清貴之人,可若是專司養豬、種稻?

  老餘,亦是跟眾相一般,腦子,懵圈!

  養豬、種稻,還能做官?

  他以前一直以為小王爺在騙自己!

  可現在,我,我就做官了,還是如此清貴的官?

  房玄齡先不同意:"陛下,國有法度……"

  李世民隻是朝房玄齡神秘一笑,取了種稻日記,命姚公公交給房玄齡。

  房玄齡皺眉看著日記,困惑猜疑中翻開了日記!

  隻是一翻開,他就知曉了,於是便道:"陛下,臣附議此事,隻是此職新設,臣以為這工、農學館,還是暫由臣直接領率為好。"

  "……"

  李世民微笑言:"那麽,就如此了。還有那個飼養員、帳房,也是大才啊,他們也有功勞。"

  說罷,李世民喜氣洋洋坐下,命人給老餘賜座,令他也在此參與宴席。

  該說的說完了,這宴席還沒開始呢,很快,一盤盤的菜肴便端了上來,有豬血,有豬雜,還有專門的燜豬肉!

  豬肉這東西,原先是無人理睬的,可現在擺上了桌,眾人嚐試了一二,竟發現全都極為美味!

  特別是米粉肉,香軟可口、油而不膩、色香俱全,直吃得人欲罷不能!

  豬肉,魏征已經吃過了,所以他對這辣椒炒雞蛋有了大興趣,直把魏懟懟吃的頭上冒汗,還想吃。

  ……

  大飽口福之餘,卻不妨礙各懷私心,都想著這豬、這稻、土豆、玉米,能否引進到自己的莊園裏,氣氛便其樂融融了。

  然後,丫鬟們又端上來了一盤盤炒菜,都是一些農家飯菜,蘑菇燉雞子,茄子,青瓜之類的,並沒有山珍海味,雖然飯菜簡單,一行人倒也吃的開心。

  吃飽喝足,李世民悠閑地喝著特級龍井茶,杜如晦問,"這茶真香,我怎麽覺得比市麵上賣得更好些呢?"

  李世民差點把嘴裏的茶水噴了出去,咽了下去後、顯擺著道,"小九兒說這是特級龍井,就是他才換的餘杭茶園所產的龍井,不過這個茶不是那種的,是奶爸給他的。"

  長孫無忌恍然大悟,"好小子,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李治嘻皮笑臉道,"各位伯伯,這種茶,小治這兒也不多了,待會走時給各位伯伯一小包帶回去喝。"

  "善!"魏懟懟道。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還是第一次看到魏懟懟白拿人東西還說好,便都笑了。

  "父皇,兒臣這皇家格物學堂,您還沒有題字呢,這研究院不如也叫皇家研究院吧,你要給題個字才好。"

  "善!"李世民現在心情大好,對小九兒那是有求必應。

  "那再喝會茶,消消食、再去兒臣書房寫吧。父皇,兒臣不在長安時,您要來拉種子就來拉吧。兒臣估計至少要到來年年中才能回來。"

  "善!"

  李世民說著善的時候,眼睛也沒有閑著,四下裏尋摸著,是不是還有好東西?

  李治可是一直藏著掖著不少好東西的。

  那是?

  李世民瞅到屋外靠在牆上的一個犁具,看著眼生。

  "老餘,那是甚麽犁?拿給朕瞧瞧。"

  "皇上,小王爺說這叫貞觀犁。"

  貞觀犁?

  "嗯,"眾相來了興趣,紛紛起身看著老餘把犁具拿了過來。

  房玄齡看了一會兒、激動地說,"巧奪天工,巧奪天工,這個改進太妙了,這犁架又小又輕,直轅改曲轅、長轅改短轅,還能自由轉動,九皇子又立功了,很大的功!"

  李治很懵逼,這怎麽又立功了,這個犁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