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吐穀渾,大唐將出兵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2 08:57      字數:3633
  <b></b>"王爺、王爺,宮裏來人來,皇帝要你入宮。"

  暈,真暈!

  這麽快,前麵代表五姓來進行商業談判的王玄陽人才走,父皇就已經知道了?

  還是鄠縣的金銀礦山的事發了?

  不管了!

  李治趕緊收拾了一下,把需要帶的資料帶上,高高興興地進宮了。

  他怎麽能不高興,天下龍井都到我碗裏來,哈,這叫壟斷,壟斷知道不!

  ……

  "秉陛下,晉王殿下在殿外候見。"

  "吐穀渾軍隊向我邊境大舉進攻。"

  李世民舉著一疊軍報,粗著喉嚨吼著。

  "涼州、鄯州、蘭州、河州、岷州一線全受到攻擊,就今年,吐穀渾軍隊數次寇邊,你們說,要如何應對?!"

  皇帝今日表現很失態,許多人看李世民的神色,膽戰心驚。

  李世民正和群臣商量處理吐穀渾的辦法,好家夥,太極殿都吵翻了。

  以李靖為首的武將堅決要求出兵吐穀渾,以振大唐雄風。

  而以長孫無忌、房玄齡為首的文官,則以國庫空虛為由、不好動兵。

  杜如晦更是提道,大唐現在對吐穀渾的軍力、城池、地勢、地形等等情況,一無所知,兵法不是說要打有準備之仗,這啥都不知怎麽打?!

  "陛下,這沒甚麽好議的,當舉我精銳之兵馬,消滅來犯之敵。"

  程咬金第一個跳出來,照例用他那粗大嗓門吼道,"俺老程願率兵出征,教訓一下這幫鳥人,"

  這程老妖精手腳倒挺快,每次都搶在別人前麵。

  "陛下,臣以為不妥,吐穀渾境內遭受雪災,人馬牛羊凍死無數,也是迫不得已,無奈之舉。

  而我大唐,年內也多災患,不宜舉兵征討。

  所以臣以為,朝廷應派使者斥其不義,資以一定物質,我方之大義,吐穀人羞愧,定會退兵。

  待來年天氣好轉,青草複生之際,吐穀渾軍隊自會離去。"

  又是魏懟懟那倔老頭在說不可用兵之舉。

  ……

  一時間,太極殿就像菜市場,文臣們引經據典;

  武將們雖沒學識,但也心酸委屈說起,吐穀渾屢屢犯邊,就得迎頭痛擊。

  此時不放放王霸之氣,嚇嚇那些文臣,任由吐穀渾如此下去,猶如縱虎傷民。

  這時候,李治來了,作為李治武業師父,程咬金可是知道這個徒弟嘴皮子功夫實實在在了得。

  程咬金不待李世民有所反應,即上前道"陛下,九皇子天資聰慧,說不定在對吐穀渾方麵有獨特的見解呢,陛下不妨聽聽。"

  "臣附議!"

  孔潁達作為李治的老師,對這個學生也是相當滿意,出言力挺李治。

  孔潁達能不滿意嗎?

  孔文秀與李治幾人合夥做自行車組裝生意,錢銀滾滾,他自己還天天喝著李治孝敬的稚茶、吃著紅燒肉,還能有不滿意的。

  李世民也想瞧瞧這個小九兒又有甚麽驚世之言,現在看到大臣如此力薦,自是順水推舟,欣然應允。

  "宣,晉王殿下上殿。"

  雖然才六歲,不,接近七歲了,但李治頗有氣度,施施然上殿行禮"兒臣叩見父皇。"

  "小九,起來吧,有事就當著群臣說。"李世民揮揮手,對李治笑言。

  "謝父皇隆恩。"

  也許是奶爸看辮子王朝看多了,所以就這樣教導李治,搞的李治見禮總是和別人不同。

  "各位大臣,治本年幼,但涉及國家大事,治身為皇子,也不能視若無睹,還望諸位大臣斧正。"

  "父皇、各位大臣,治已經摸清吐穀渾國內情況。

  這是由治訓練的神策營中的特戰隊,深入吐穀渾境內探查到的。

  特戰隊是我師父根據他們那邊軍隊的情況、給出的資料,成立的一支比我大唐的斥候,更利害的小部隊。

  一支專門刺探敵國情報、敵後斬首等特殊作戰的小股部隊。

  這支部隊,小治早已向父皇稟報過、並征得父皇同意方才成立。"

  說完,李治便把資料呈給李世民。

  特戰隊前後共發展了兩批。

  現在第二批出去拉練的特戰隊員也已經回來了,入住特戰隊軍營,最終剩下的隊員有七十名,正式編製成軍,並繼續進行各種攻防演練。

  吐穀渾情報,是特戰隊員時隔半年左右首次送回來的。

  這份情報是特戰隊員通過軍中驛站,經過一周時間急行軍,才送到李治手上。

  是由特戰一大隊隊長鄭仁泰,派了幾名隊員親自送回來的。

  情報內容是用加密方式書寫的,密鑰就是"隋唐演義",除了幾張地圖,其他資料都需要解密後才能看明白。

  記錄了吐穀渾情況,很詳細、很全麵。

  上層人物的詳情介紹;

  境內的山川、河流分布;

  部落的重要聚集地所處的位置;

  靠近大唐邊境主要駐軍位置、領軍人物;

  重要地方都有標誌和注解,以及能抵達的詳細道路情況。

  ……

  看完情報,李世民沉吟、歎氣。

  "伏允老而糊塗,數十次寇我大唐邊界。朕讓其入朝謝罪,他還稱疾不至,還厚著臉為其尊王求婚。

  朕同意他求婚,隻是讓尊王親來長安,伏允竟然不敢答應,尊王也沒膽來,還扣留我大唐使者趙德楷,朕當不饒他!"

  李世民前麵幾句話語氣很重,最後一句說的很平和,但在李治聽來,竟感受到一股殺氣!

  "父皇?!"李治試探想問,被李世民打斷。

  "好,果然是朕之麒麟,特戰隊所探獲的這些情報非常之重要,他日平定吐穀渾,朕定記著你這一功。"

  李世民話中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味道。

  "父皇,此乃特戰隊之使命,兒臣不敢言功!"

  "好了,小九兒你也不要謙虛了,朕心裏清楚……"

  李世民指著地圖問,"這些地圖標誌,當不會有誤?"

  "父皇,此圖為特戰隊實地測量所製,基本不會有錯,隻是吐穀渾是少數部落擇丘陵而處之,逐水草而居,遊動難定。

  兒臣再過幾天把新地圖,標誌上吐穀渾部落、軍事布防、幾座城池位置和兵力配置,再把新地圖呈給父皇!"

  "好,你加緊辦。"

  既然神策軍的特戰隊把吐穀渾的情報摸得一清二楚,李世民就有了一戰的底氣。

  侯君集啟奏,"好,九皇子又立大功。臣再啟陛下,吐穀渾屢犯我邊疆之地,擄掠民眾,搶奪財物。

  拘我使者,藐視我大唐。為確保邊疆安寧,臣請陛下旨意,出兵討伐。"

  李道宗奏道,"啟稟陛下,如今吐穀渾國內情況,我大唐已經了解清楚。

  吐穀渾雖是山野小族,卻尚武凶悍;

  又有黨項大酋拓跋赤辭協助,其勢不可小覷;

  前朝曾多次進剿,都失敗而歸。

  今我朝意欲出兵,不能重蹈前朝複轍,即出兵必取勝;

  否則,就不要出兵。

  以微臣愚見,領兵之人務要選好。"

  李世民點頭。

  "愛卿所言甚是,出兵吐穀渾是必然之勢。

  朕以為,此次出兵,必以李靖為帥,這是最佳人選。

  神策軍也需上戰場實戰檢驗一下,晉王也將隨軍遠征。

  小九兒,朕不要你一百萬金,你捐五十萬吧。你師父奶爸說他不方便送草料,就讓你師父送糧食吧;

  也不要太多、一半就行,具體數量到時在軍中,你與你李靖爺爺商量。

  另外,上次你奶爸說的,要些字畫的事,朕已經給你準備好了,用這些字畫換你師父的糧食和氣球。

  哈,朕可占大便宜了。"

  "是,父皇,兒臣照辦,另外,我師父還說到時再給我五隻氣球助戰,試試戰果。"

  李世民又開始表演。

  "哦,小九兒,你這樣一說,朕都想親征瞧瞧用氣球如何打仗了。

  哈哈哈,有此神器,嚇也嚇死吐穀渾。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朕意已決,出兵吐穀渾!"

  李靖本名藥師,雍州三原人氏。姿貌瑰偉,精熟兵法。

  隋末任馬邑郡丞。

  他現在身體不太好。

  所以,李世民微笑道,"李愛卿,朕欲委以重任,不知愛卿身體如何"

  李靖出班回稟,"謝陛下關懷,臣疾事小,國事是大。臣身體尚可,定不負聖望。"

  "好,愛卿果不負楷模。"

  李世民非常高興,下旨道,"朕任命你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進剿吐穀渾。

  河間王李孝恭、刑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右衛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為行軍總管,晉王李治率神策軍,皆由李靖大總管統領。

  兵部尚書候君集率兵三萬滅亡高昌、殺雞儆猴、威懾西突厥。

  候君集聽好,朕要高昌國的白疊子種子,務必在開春之前送回長安。"

  李靖奏道,"臣遵旨,決不負陛下重任,定率軍凱旋而歸。"

  候君集、其他幾人同時出班,回稟,"臣等領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