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別下跪,隻三種字體!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2      字數:2751
  <b></b>晴天霹靂!

  人貓李義府,在這一刻,膝蓋軟了,很想,五體投地!

  這兩種字體已達登峰造極,已經碾壓很多人。

  你居然還有,那豈不是將他們碾進了深溝?

  李治提筆,又寫下一個李。

  此次,台閣體。

  明朝欽定官方字體。

  這字體,藝術價值不高,可勝在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

  乍看很平常,可若仔細觀摩,卻能發現;

  這字體方正、光潔、烏黑,大小一律,流暢圓轉,瀟灑秀逸。結體婉麗飄逸,雍容有度

  "咦?"

  李治驚訝,因為他發現,這字體最適合雕版印刷。

  連寫三種字體,李治覺得自己手腕疼。

  雖然有些手腕疼,不過他卻很滿意。

  他喃喃自語"你們瞧瞧如何?我卻覺得這個最好。"

  他回頭,卻見七人臉色都不當然,如同,癡迷入魔。

  郝處俊緊繃臉,很嚴肅。

  "恩主的字,從哪裏學來的?"

  李治曬笑"我師父教我的。"

  "敢問小王爺,你師父是哪一位高人?"

  郝處俊先狐疑,後認真"恩主,可以引薦這位大師教教我們嗎?"

  這?

  這不是抬杠嘛?

  你大爺的,我td上哪去給你找奶爸來,再則說了宋徽宗和顏真卿還沒有出生呢。

  這都是奶爸給我的字帖上的,孤王上哪給你解釋。

  見李治語塞。

  "還請恩主成全才是。"

  見他步步緊逼。

  李治惱道"我自己瞎琢磨的可以不可以?"

  七人心裏,驚濤駭浪。

  難怪了,若是當真有這樣大師,如此字體,隻怕早已傳遍天下,又怎麽會讓他們一無所知。

  這恩主小王爺,別看年齡小,可如此看來,不簡單啊!

  "恩主是如何琢磨出來的?"郝處俊死死盯著李治,打破砂鍋問到底。

  李治毫不在意,其實這是奶爸給他的字帖,想要解釋也不難。

  難就難在,他要說是李家始祖夢中點化,第一次聽說的人,誰信呀,那就還要浪費更多口舌。

  偏偏李治還是一個寬厚、有良心的;

  終究,做人要厚道,總得給後人,比如顏真卿、宋徽宗留口飯吃吧。

  嘿嘿,這下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吧!

  不露“三手”,怎麽能鎮住你們,像袁道長那樣的高人,都被孤王“震”懵了,就你們?

  看你們以後,還敢再用看傻瓜一樣的眼光,看我嗎?!

  可是,現在人家因為被鎮住,還反過來較真了,李治也無法解釋。

  他心裏歎口氣,扯淡回答"要瞎琢磨倒也容易,隻六個字加油、努力、奮鬥!"

  郝處俊、李義府,想哭。

  魏同玄、高智周、郭正一等人,也哭笑不得;

  我們也努力啊、我們也奮鬥啊,可是我們為何就,琢磨不出?

  明明小王爺你天天遊手好閑,昨日弄弄那個,今日搞搞這個,你這也叫“努力”,皇後娘娘知道嗎?

  李治又開始裝逼、感慨。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你們好好學,對你們將來受益無窮,當然,不要以我為榜樣,學不來的。"

  "……"

  "這幾日,你們除了溫習功課,預備科考;

  有閑呢,我寫下一個字帖來,你們好好臨摹,務必要用心將這字帖臨摹好;

  將來我有大用,請你們幫我一起修書,修書,知道不,能千古留芳的;

  當然,科考在即,讀書也很要緊,不可耽誤了前程;

  有時間呢,我再輔導你們。現在,我先給你們兩本書看。"

  李治轉身去到黑板麵前,踩著一個小胡凳,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如何做好一個縣令?

  "內容就看那本書,書在後麵桌子上,一人兩本不多不少。"

  李治,丟下這句話,溜了。

  七人依舊死死盯著那白紙,一聲不吭。

  他們圍著白紙,對著三個李字如履薄冰觀摩;

  小王爺的筆法還顯稚嫩,可其筆意卻已是相當驚人了;

  這樣的人,隻怕天上才有,了不起。

  郝處俊喃喃"若是能跟他學到此書體,也不枉來此走這一遭。"

  其他八人居然也有同感,默默點讚。

  李義府苦思久久,憑啥,憑啥人家隨手就能寫出這樣的書法;

  而我十年苦讀,每日練習行書之道,卻毫無長進?

  人比人氣死人啊。

  看了一會兒,七人去最後一排桌子,拿書。

  一本書名叫"看圖識字",另一本叫"農書"。

  ……

  李治從臥房裏取出小學語文和數學課本,躲在書房裏,攤開紙,此時他極用心。

  這是奶爸送來的教科書。

  李治,充滿敬畏。

  因為這是奶爸他們格了幾百、上千年的物,處在格物巔峰的他們,匯聚教育界無數人心血,通過無數專家學者一起研究,製訂的一套行之有效學習方法。

  而在唐朝,這個隻有私學、族學的朝代,所謂教育,不過是堆砌資源培養子弟而已。

  教科書偉大之處在於,采用科學方法,徐徐積累,循序漸進,讓人從入門識字開始,慢慢掌握更多、更高深知識。

  李治如履薄冰抄錄。

  數學中的阿拉伯字母是必須要摘抄進去,李治全數抄錄。

  這語文教科書就是《葵花寶典》,特別是對於那些完全沒有基礎的人來說,語文教學是先易後難,從拚音開始,直到能寫出錦繡文章。

  其實,在唐朝就有了《葵花寶典》,隻是其作者不祥,當然這是題外話,就不多說了。

  高陽樂嗬嗬來尋了李治兩次,見李治將自己關在書齋裏。

  而在書齋外頭,經常能看到老餘探頭探腦,等見有人來,便又背著手,提著鳥籠,一副無事人一般離開。

  "小九哥,你在修書呀?"

  李治早將稿子收拾好,這事兒暫時不能讓高陽看見。

  "小九哥修的甚麽書?"

  李治見她神色很好、眉開眼笑,想來是她最近比較老實,母後沒有訓她,心裏唏噓,小魔女真變好了!

  隻是你若能一直這樣就好了,也不知道以後你會不會與辯機有那事了;

  不行的話,就把辯機與那慈光弄到倭國去。

  "不過普通書,修來玩玩,反正左右無事,當作陶冶情操。"

  高陽眨眼,認真道"我覺得小九哥修的書,一定是極利害。"

  李治哈哈一笑,就此掩飾過去。

  再過一些日子,自己抄錄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內容便編輯完畢;

  李治先讓七個未來進士抄寫,用的統統都是台閣體行書,此後再讓匠人雕版。

  唐初時印刷術還未出現。

  因為隻印刷課文,所以根本用不上奶爸送來銅活字印刷;

  他用的工匠都是工藝精湛的石匠,隻不過這一次卻不是讓他們在石頭上刻字,而是刻在銅版上。

  李治給的錢多,匠人們幹活也賣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