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進士試,推薦七舉人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2      字數:2792
  <b></b>李治心裏開始思量,"我可以推薦幾個名額?"

  馬周一想到推薦,就想到當初恩公李治推薦他,使他鹹魚能夠翻身的事,心裏忍不住感激涕零,耐心解釋。

  "天下哪裏有這麽多人才,一般人家,能舉薦一人,就難得了;

  若是能舉薦兩位、三位便算多的,敢問王爺想要推舉何人?"

  李治道"若是孤王想推舉七個人呢?"

  "七,七個?"

  馬周如同見了鬼、大驚。

  小王爺,你知道嗎,考進士可不是撿爛白菜?

  "明日清早就可以去禮部遞交名錄是嗎?"

  馬周反應不過來,下意識點頭。

  李治喜滋滋"這太好了,推舉人才,是助人為樂啊,孤王最喜的事就是助人為樂了。

  來,取筆墨來,孤王這就修書一貼,一定要好好為朝庭舉薦人才;

  如此,才可上報朝庭,下報父皇、母後教誨恩情。"

  馬周徹底無語。

  最近也沒見府上有來讀書人,居然一次就推舉七人,這隻怕是科舉開科以來,從未有過的事。

  小王爺真利害,不鳴則已,一鳴即驚天動地!

  馬周立即道"小王爺,這推舉可不是胡亂推舉,若是無才,隻恐會被人笑話。"

  李治自信滿滿"放心,這九人,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李治興匆匆取筆墨,提筆刷刷寫下名字,魏同玄、李義府、郭正一、高智周、郝處俊……

  七個名字,統統寫下,整整齊齊,一個不少。

  李治心裏樂。

  這都是大唐拔尖人才,奶爸就是個妙人。

  寫完了,他樂嗬嗬交給馬周,神秘兮兮。

  "明日一早,你去門下省之前,先去禮部,將這名錄奉上,記著,一定要快,切切不可讓人捷足先登。"

  馬周更驚,怎麽,還會有人捷足先登?

  聽著,怎麽好像,是小王爺在教我做壞事?

  李治卻是喝起小桂子遞來的飲料,呷了一口,一副心滿意足。

  "本王李治能夠為國家舉才,便覺得自己做了一樁大善事,想一想就覺得很激動。

  馬周啊,這方麵你要多向我學習,不能因為你得了富貴,就不顧別人,讓有才學的人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

  馬周雲裏霧裏,他也沒多想。

  終究,李治幹了不少奇事、怪事,再發生神馬事他也不奇怪。

  於是收好李治擬定名錄,看來明日清早就要將此事辦妥。

  隻是,王爺一次就推舉七人,太破天荒!

  推舉人才,又不是網魚,哪有漫天撒網的?

  而且進士科中取率極低,絕不是靠數量可以取勝。

  一下舉薦這麽多人,王爺不會是隨意推薦吧,若是這些人無德無才,那小王爺豈不是無地自容?

  雖然,馬周在心裏默默懷疑七人才能和身份,可李治吩咐的事,他也不好反駁;

  隻好應下,想著明天還得上班、現在得睡覺,便匆匆告辭。

  次日清早,馬周果然在拂曉時便趕到了禮部。

  禮部堂官剛剛上值,看到是馬周,這人可是門下侍奉,身份清貴著呢,還不趕緊殷勤招待。

  "七人?"堂官驚異看馬周。

  這是開科舉薦第一天,誰也沒想到,第一個投書舉薦的,居然是最近揚名長安的七皇子,好家夥,這也太狠了。

  馬周道"朝廷並未明文規定,不可舉薦七人。"

  "是,是,是。"

  堂官尷尬點頭,他已恨不得立即打發走馬周。

  "投書既至,馬侍奉且回,我自當……"

  "不成,我家王爺有言,需看著禮部收錄名冊才可。"

  堂官無語半小時。

  話都說到這份上,堂官哪敢怠慢,巴不得立即收錄才好。

  於是立即忙碌,讓人謄寫名錄,蓋上自己大印,隨即封存。

  馬周見一切手續完備,這才走了。

  ……

  與此同時,李治已與姚公公匯合,一起去了昌明坊。

  為了壯麵子,薜仁貴把整整一個連隊的侍衛一百多號人都帶上了,就這樣帶著十輛馬車浩浩蕩蕩到了昌明坊,把整個巷子都占滿了。

  "這是怎麽回事?"

  "是晉王又來了,上次打了他六叔,居然啥事沒有,晉王牛逼。"

  "晉王府來了這麽多馬車,這是要搬家呀。"

  "噓,可能是晉王要把這國公府大小姐接去王府。"

  "聽說晉王小小年齡,就與這國公府大小姐關係非常密切;

  晉王還宣布這大小姐是他媳婦,那荊王居然來搶她;

  晉王打他荊王,活該,要是我就打死他,無惡不作的人渣。"

  街坊鄰居紛紛出門來看熱鬧。

  李治聽著街坊議論、臉上帶著微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稱,公道自在人心。

  管家上前叫門,果然是武媚前來開門。

  "晉王?奴家見過王爺。"

  "免禮、平身。"

  姚公公轉上前來道,"皇上旨意到,武楊氏接旨。"

  一會兒,楊氏、武媚、武小妹,三人俱跪伏於地、恭迎皇上聖旨。

  "聖人口諭,著武楊氏一家三口,即日遷往李莊居住。"

  去李莊居住?

  為甚麽呀?

  楊氏、武媚、武小妹皆迷惘地站了起來,互相看著。

  李治道,"沒事,是孤王想讓楊夫人你們娘三去皇莊住,但孤王又怕楊夫人不同意,所以就請父皇下個口諭。"

  三個女人恍然大悟,原來是晉王好意。

  楊氏心道,去李莊也好,從此再也沒人敢來擾事,武家二兄弟更不敢進皇莊鬧事。

  且看九皇子更是對大丫頭武媚情意深深,早晚皇上會下旨賜婚。

  自從九皇子當街毆打荊王,滿長安現在誰人不知李治與武媚關係,看來這事是板上釘釘,跑都跑不掉。

  這樣一來自家母女三人也算在長安有靠了,李治這娃重情啊!

  "臣妾謝過晉王,我們這就收拾搬家。"

  武家娘三自從搬進昌明坊可沒少挨市井無賴欺負,楊夫人還給人以漿洗衣服為業掙錢度日。

  眼看著身份發生天翻地覆變化,變成皇親國戚。

  這事兒誰敢想?

  誰又能想到?

  "媚娘,你來,看我給你帶甚麽好東西了!"

  李治一邊說,一邊獻寶似把翡翠如意從懷裏拿出來。

  這對翡翠如意有小孩手臂長短,碧綠瑩潤,一看便知絕非凡品。

  武媚看了特別歡喜,眼睛笑成了彎彎月牙,接過如意就跑進屋去,不多時,又抱了對羊脂玉如意出來。

  "王爺,這是皇上剛剛賞賜下來的,給你!"

  這不是皇上剛剛賞賜給你的嗎?

  這麽快就拿來互相送定情信物了?!

  姚公公目瞪口呆,實在不懂這是神馬騷操作,幹脆不再去看。

  "好,口諭已傳達到,咱家要回宮複命。"

  "公公,好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