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章:逃難的四川人【下】
作者:截教·小龍      更新:2021-04-19 03:19      字數:3243
  “孩他爹,我們這還有多久才到陝西啊?”

  一個看起來大約三十多歲的婦女,正背著一個包袱,看著在前麵的丈夫。

  在中間還有一個十多歲大的孩子。

  這個孩子看起來皮膚有些黝黑,臉上帶著憨厚的樣子,不過眉宇間卻又帶著一抹堅毅。

  在前麵走著的男子,三十多歲。

  雖然他的真實年齡隻有三十多歲,但表麵看起來卻是有四十多歲了。

  常年的超負荷勞動,讓他的身體已經透支太多了,所以隻有三十多歲的他,看起來卻像是四十多歲的人。

  “我們應該快到了吧?剛才我們不是問過了嘛!這已經是轉鬥鄉了。不過說來也邪門,這二十多裏路都沒看到幾個人!”

  男子有些不確定的說道,隨後也感到納悶兒。

  他們這二十多裏路,硬是沒見著幾個人。

  就算是見到了,也是一些老人,好像年輕人都沒看到,搞得他們想要問路都隻能問那些老人。

  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北平政府治下的好日子,這些挨著陝西的民眾是最先知道的。

  而他們離陝西也近。這裏是轉鬥鄉,他們走上半天就到了陝西。

  半天的路程換來好日子,他們早就跑了。

  誰還在這四川待著?

  那些官員完全就不體恤百姓,隻知道不斷的搜刮。

  離陝西這麽近,他們都還不知道跑,那才是傻子了。

  隻有一些故土難離的老人留了下來。

  挨著陝西的這五六十裏的人,都已經跑的差不多了。

  “好!我們快點吧!到了陝西我們就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春花有些虛弱的說道。

  近段時間他們一直都處於饑一餐餓一頓的狀態。

  加上常年的營養不良。

  春花的身體也透支的厲害。

  而他的兒子,十多歲,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時候。

  但因家中沒啥糧食,也隻能饑一餐餓一頓的。

  應該是一個翩翩少年的孩子,此時卻是麵黃肌瘦的,嘴唇都有些發白。

  他們一家三口,隻是在昨天早上吃過兩個紅薯,三個人分兩個紅薯,可想而知。

  現在他們都已經到了隨時都要倒下的地步。

  ....

  “石頭,快點!扶著一下你娘,如果剛才那老人家說的沒錯,我們翻過這座山就到陝西了。”

  男子的背上背著一個大包裹,轉過身看著自家的孩子道。

  石頭沒有說話,隻是要去攙扶自家的母親。

  “不用,我還走得動!”

  春花不讓自己的孩子扶,他不像拖累自己的兒子。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堅持到,但就算她堅持不到,也不願意拖累自己的兒子。

  他自己,自己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是現在因為生活問題,讓兒子變得很瘦,身體也不是很好。

  昨天早上吃了到現在,怕也要堅持不住了。

  春花一家三口在路上慢慢的走著。

  炙熱的太陽燒烤在人們的身上。

  春花一家三口渴了喝水,餓了也喝水。

  隻能用這樣的辦法來維持身體。

  轉鬥鄉和陝西之間的那座山,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翻過這樣一座山,並不是什麽難事。

  但是對於他們一家三口來說,這卻是一家困難到上天的地步。

  一家三口也許是因為體力越來越不支的原因。

  走的越來越慢,加上還要爬山,速度更是緩慢。

  他們從下午兩點就開始爬山。

  這樣走走停停,一直到下午五點多,太陽開始偏西的時候,他們才終於爬上了山頂。

  站在山頂,三個人目光所及之處就是陝西了。

  此時的陝西,一片坦蕩。

  一座山,兩個場景。

  四川境內,百姓民不聊生,陝西境內,民生卻是開始迅速發展。

  馬上就八月份了。

  陝西已經快要收割玉米了。

  一些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收割了。

  在關中平原內,機械收割機,將會成為大展身手的地方。

  一片片青綠色的玉米浪在威風的吹拂下開始隨波擺動。

  一些農民在田地間看著莊稼的情況,還有一些年輕漢子正在那裏努力的修建著道路。

  政府已經下令了,今年的收割,將會在關中大麵積的使用機械收割機。

  但在使用前,需要這些農民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建公路。

  不論是水泥路也好,還是什麽也罷。

  反正今年最為基礎的水泥路必須修建好,這樣那些機械收割機才能進來幫助農民收割莊稼。

  至於這裏麵的耗費,自然有政府補貼。

  此時在玉米即將收割的時候,一些陝西的邊緣地區還在奮力的修建著公路。

  在這一大片玉米地的旁邊則修建起來了一排排的茅草屋,看得出來,這些都是臨時緊急修建起來的茅草屋。

  在茅草屋下麵有許多的政府工作人員和平遠軍在哪裏不斷的忙碌著。

  無數從四川境內逃難過來的百姓正在那裏接受檢查。

  不要想錯了,這一個檢查而是派醫生為他們檢查身體,看看是否有什麽疾病沒有。

  此外,還有一排排的茅草屋,裏麵堆放著一袋袋的白麵。

  這些都是韓淩用飛船合成的白麵。

  在前一段時間,韓淩得知四川境內大旱,糧食顆粒無收,許多百姓開始逃亡陝西境內時。

  韓淩當即就下達了一號救助令。

  陝西政府全力準備援助工作,同時派出無數工作隊守護在四川進入陝西的入口處。

  一旦有難民逃荒過來,立即進行救助。

  韓淩在下發了這個一號救助令之後,立即讓飛船合成了無數的白麵等糧食,用飛艇全力運送到陝西。

  讓那些官員對這些逃荒過來的百姓進行救助。

  同時檢查部門的那些克隆人開始嚴密監控這些白麵的流向。

  要是發現了中飽私囊的情況,韓淩會讓他知道自己法律的厲害!

  發災民的錢財,韓淩不介意送他一顆子彈。

  “孩他爹!我們到陝西了!我們終於到陝西了!”

  春花看著下麵的場景,眼中不禁乏起點點淚花。

  “是啊!我們終於到了!快走吧!我們趕緊下去,到了這裏我們就不用挨餓了!”

  春花的丈夫再鼓起最後一把力說道。

  而石頭,眼中也有了一抹神采。

  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能吃飽飯就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還好,下山路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難走。

  好像是有特意修過一樣。

  到六點半的時候,他們終於走到山腳下了。

  在哪裏設置了一個關卡,有一隊平遠軍士兵坐在那裏。

  此外,在周圍還有無數的平遠軍士兵正在巡邏。

  “軍爺,我們....”

  石頭他爹好像不知道說什麽。

  “你們是從四川過來的吧?來這裏登記吧!登記了就可以去後麵吃東西了,今晚休息一晚,明天早上會有車輛送你們去後方的!”

  這名士兵並沒有其他軍閥部隊士兵的那種凶神惡煞,相反,他看著這一家三口,溫和的一笑道。

  “你們叫什麽名字?你是他們的當家吧?就從你開始吧!”

  一名平遠軍士兵看著這一家三口溫和的一笑道。

  “我叫李狗子,這是我家婆娘王春花,這是我兒子石頭!”

  登記的士兵知道,百姓家裏為了孩子好生養,都會選擇取一個很怪的小名,什麽石頭啊,狗子啊,鐵柱啊等等的!

  就像他,他老爸老媽不也給他取名二狗子嗎?至於大名兒,他們幾乎都沒啥大名兒。

  “好了!你們拿著這張紙條去後麵吧!拴住,你帶他們去後麵領晚飯!”

  剛才說話的那名平遠軍士兵對著自己旁邊的士兵道。

  “是!班長!”

  一名士兵就領著春花一家走向了後麵。

  “哎!這些該死的軍閥,居然弄得百姓民不聊生。剛才那一家子,看樣子有一兩天沒吃飯了。真是苦啊!”

  這名班長搖頭惋惜道。

  “哼!那些萬惡的軍閥。他們隻知道不斷的擴充實力,誰會去管百姓過的怎麽樣?真希望大帥早點統一全國,將這些該死軍閥殺了!”

  另外一名士兵也是一臉厭惡的說道。

  這名士兵原本是河南的一個農戶家的孩子。

  原本生活還算可以。

  但自從軍閥混戰以來,他們家的生活就一月不如一月。

  河南,中原之地。

  也算是一個產量大省了。

  不過這裏也是四戰之地,任何一個軍閥都想占據這裏。

  所以軍閥是一波一波的換。

  來了一波又一波,每一波軍閥都會搜刮他們。

  最後他們的生活是越發的艱難。

  而韓淩統禦華北之後,百姓的民生開始迅速改善。

  而許多百姓也開始歸心,許多感恩戴德的老百姓都聽從了韓淩的號召,保衛自己的好日子,參軍打仗。

  這名士兵就是這樣當兵的。

  後來被調來陝西。

  他可以說是對軍閥有一種發自心底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