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對話秦伶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26 01:22      字數:2199
  晌午的陽光透過窗台照進屋中,把屋中的一切都照的很明亮。

  此時易承的對麵,正跪坐著一名身穿紅色金邊右衽常服,頭發花白,盤起一個高高發髻的暮年女子。

  如此近的距離,讓易承能夠清晰地看到秦伶的臉。

  她的麵容並不顯老,看上去至多隻有六十歲的樣子,眼角的皺紋很淺,麵妝上抹了一層米粉,兩腮還塗了一層淡淡的胭脂,用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一副淡妝也很有水平。

  “說起來,這其實並不是公子與我驪山宮的第一次相見。”秦伶用她特有的恬適聲音柔聲道,不知怎麽的,隻要這個女人一開口,就總讓易承有種安心定神的神奇能力。

  “小子倒是不知之前在何時何處與驪山宮人見過?”

  “無豔曾修書一封,讓我驪山宮人多多注意你的行蹤。”秦伶嘴角帶笑,恍惚中竟有種少女般的狡黠。

  “宮主說的是...鍾無豔?”

  秦伶笑著點點頭。

  易承又回憶起之前與鍾無豔相見時的場景,一時間隻覺得千頭萬緒,卻不知道該從什麽地方開始問起。

  “我聽甘茂長老說,你們也是張家的一支,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易承問了一個自己目前最想知道的問題。

  “本來這些事是不能告知公子,不過之前驪山宮多有得罪,既已驗明了公子身份,那老身就來給公子解答一番。”秦伶看了一眼窗外的景物緩緩道:“我張家自上古時期就有一人祖傳世,此人祖可長生不死,自堯舜伊始,至夏商之時,這位人祖便創立了張家這一家族。”

  易承回想起自己在張家重生的第八世,卻想不起來自己記憶中有聽說過張家存在長生不死的人物?

  這讓易承對秦伶所說的話產生了懷疑。

  “確切來說,這位人祖是在成湯滅夏之後,才真正創立了我張家一門。”秦伶淡淡地說道,她也看出易承臉上的懷疑之色,可卻沒有要辯解的意思。

  “這位人祖一開始是用自己的精血為引,再與一些長壽家族的女子婚配,誕下的後代再進行內部通婚,便逐漸產生了一個長生的家族。

  隻要這個家族的人一直內部通婚,其壽命便會越來越久。

  但是,這種族中通婚,也有一些弊端,就比如壽命越久的人,就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疾病。

  後來到周朝之時族中有些人就發現了這些疾病,他們不願再與族人通婚,轉而想要逃離張家。”

  這就是近親結婚導致的隱性遺傳病啊,易承心中感慨,這些古代人雖然不懂原理,可實踐出真知,這張家還是有些明白人。

  “這些逃出張家的人,一開始受到了正統張家的報複,許多最後都以身死收場,不過還是有一批人徹底逃離了張家。”

  “就是你們?”

  “準確的來說,乃是我驪山宮的先祖。”

  “他們逃了出來,組建了驪山宮?”

  “嗯...”秦伶緩緩點頭,“這些先祖們重新給自己取了姓氏,並且如同普通百姓一般,娶妻,結婚,生子,一代又一代,雖然與普通人所誕下的子嗣漸漸失去了長生的血脈,可也沒有了那些疾病,這正是驪山宮的先祖們所向往之世。”

  想想也是,活在一個必須要娶自己表妹,嫁給自己表哥的家族中,整天都是些德國骨科亂七八糟的關係,光是想想都覺得喪心病狂,更何況一整個家族都這樣,有人出逃,也不奇怪。

  “就這麽一代一代人的過去,先祖們一開始在中原許多地方定居,也有許多後人流落在中原之地,不過後來我們這些離散的張家先祖覺得,還是需要抱成一團,才能方可更好的生活在這世上,因此他們便創立了驪山宮。

  這裏對於宮人們來說,隻是一處家園,族人隻要長到成年,便可自由外出遊曆,婚喪嫁娶也沒有任何束縛,而且隻要是驪山宮的人誕下的子嗣,都可以搬到驪山宮中居住...”

  這簡直就像是桃花源記中所寫的故事一般,唯一有區別的是在桃花源中的人不與外界交流,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入絕境,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而驪山宮雖然也算是隱世,卻仍然會派出一些族中子弟下山,甚至很多族人都成了當世的著名人物。

  易承想起了給自己駕車的淳嚐芳所說的話,興許,他第一次與驪山宮人的相見也不是鍾無豔,而是更早的一位名人。

  “淳於髡也是驪山宮的張家人?”

  “正是。”秦伶微微有些吃驚道,“淳長老乃是我驪山宮上一任大長老,雖然多年在齊國的稷下學宮擔任宮主,可對我驪山宮也是照顧有加,曾經送來許多錢糧,這裏的桃林,也有一多半是他命人栽種...公子難道認識他?”

  易承頭搖的像撥浪鼓,他是在第六世見過淳於髡,現在都第九世了,足足穿越了三十多年,不過他對這個人的記憶也還算深刻。

  那個雖然長相滑稽,但是辯才極強,且多次以使節的身份周旋諸侯之間,不辱國格,不負君命,深受齊王賞識的小矮個子。

  淳於髡當年在稷下學宮的地位也是超然一般的存在,可易承沒想到這個人居然也和張家有瓜葛。

  “小子隻是聽到淳嚐芳提到了淳於髡這個名字,便好奇問問,並不認識此人。”

  秦伶點點頭說:“淳長老已經故去了三十餘年,他的威名卻依舊在齊國流傳,乃是我驪山宮的楷模人物。”

  “既然你們打算在驪山宮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那為何還要去調查張家?這不是以卵擊石麽?”易承又問了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

  秦伶的目光變的有些深邃,隻聽她緩緩地說道:“本來我驪山宮並不想插手張家之事,可如今的張家卻已經變了,變得讓我們認不出來了,他們不再是隻想著偏居一隅躲避戰亂延續家族存活,而是開始將觸手伸向中原,動用一顆顆棋子,來改變這個世界。”

  “這和驪山宮又有何關係?”易承不解。

  “這些改變的背後,都有張家那位人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