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問》的誕生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7      字數:2195
  易承等人跟著屈原回到了他在劉莊村的家中。

  那是一處破舊的黃泥小院,兩間茅草屋,一條黃狗,便是屈原現在的家當。

  推開木門走進屋中,就看到小小的一間茅屋中,到處都擺滿了書籍,牆角書架上擺放著滿滿一排紙質書籍,書架邊上的櫃子裏還堆疊著幾十卷簡牘,靠著床榻邊有一個精致的鎏金檀木箱,顯示出主人曾經高貴的身份。

  在房間門口僅有的一張木桌案上,散亂的鋪著一些塗畫著奇怪圖案的紙張,還有幾隻墨跡未幹的毛筆,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潮濕的墨香味,易承看了一眼,發現那些紙張上似乎畫的全都是地圖。

  “吾被貶謫至此窮困之地,無甚長物,更無茶水招待。”屈原在茅草屋搖了搖頭,而後朝易承與荀況略帶歉意的說道。

  “無妨無妨。”易承擺手示意沒事,“先生貴為楚國勳胄,雖被貶謫,也不至於這般窘困,為何在此鄉居簞食瓢飲,連個下人都沒有?”

  屈原聽到易承這麽說,又一次仔細地打量了易承一眼,這才淡淡道:“是吾自願不要那些隨從的。”

  “這是何故?”

  屈原拿起桌案上的幾張地圖,歎了口氣:“眼見楚國山河將破,吾便日不能思,夜不能寐,隻願無人打擾,獨自在此偏遠之地靜思一番。”

  “先生可想明白了?”

  屈原苦笑,“如何能明白?這世間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塵埃,楚國已病入膏肓,再不用一劑猛藥,恐怕百年之內,楚將亡矣,可奸佞當道,吾也徒呼奈何啊!”

  不愧是後世公認的愛國主義者,這位老兄就差把‘一心為楚’四個字寫在臉上了。

  “先生,這些圖都是什麽啊?”荀子看著桌案上那一張張畫滿紙張的圖案,好奇地問道。

  “這些,都是吾所繪製的地圖。”屈原看了一眼那些圖紙輕聲道。

  “可否讓在下看看?”易承很好奇屈原親手繪製的地圖究竟是個什麽樣。

  “這些地圖有些也不甚準確,隻是吾閑來無事用來推測楚國邊地時局所繪,公子若是想看,大可隨意。”

  易承拿起兩張屈原繪製的地圖,地圖畫的確實有些粗糙,一看就是隨手畫的大致比例,可這些地圖上屈原標注的種種位置,人口,重鎮,戰略卻非常詳細,可見繪製這些地圖,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易承看到一張漢中郡的地圖,在地圖的西側商於之地,上麵寫了一些秦占的字樣,“先生如何看秦國襲取武關外的商於之地?”

  “哎...”聽到易承問這個問題,屈原重重地歎息一聲道:“張儀之賊,用六裏之地欺騙吾王商於六百裏國土,吾王伐秦,三戰而敗,商於乃是迫不得已割給秦國,商於一失,黔中郡與巫郡皆有危矣。”

  對於屈原的這個判斷,易承表示很讚同,從後來秦國‘武關會盟’之後的一係列操作來看,商於的失守,讓楚國陷入了全麵防守的被動局麵。

  “秦國由北至南,在丹、漢、江三水之地對楚皆有地緣之勢,利用商於之地,便可覬覦我上庸漢北,如果秦國全力扼守漢水一道,南陽一處,兵力薄弱,黔中郡和巫郡無兵可出,則我楚國西側隻得門戶大開。”屈原閉上了眼睛,像他這種聰明人,推測局勢的思路相當清晰,可也正因為看的太清楚,所以才會感到相當痛苦。

  正所謂聰明人也有聰明人的痛苦,屈原的痛苦,大多都是來自他那雙聰慧的眼睛。

  “這便是先生寫的那篇《天問》麽?”荀況從案幾上拿起一張雪白的長絹紙,同其他那些黃紙不同,白色的絲絹上寫滿了文字,看上去頗為高貴。

  “正是吾苦悶之時所作。”屈原歎了口氣道,“吾前幾日夢見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偉譎詭,及古聖賢之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醒來之後,隻覺不吐不快,遂嗬而成書。”

  聽聞這是屈原說自己做夢夢到祖宗祠堂,醒來之後一口氣寫完的作品,荀況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那張絹帛,一字一頓的小聲念了起來。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一千多字的文章念下來,不僅荀況沉默了,連易承也沉默了。

  《天問》一篇中一百七二個問題,涉及了宇宙生成、自然變化、神話故事、曆史傳說、社會現實等天地萬物、古往今來各種問題。

  能如此流暢灑脫噴湧而出的,也隻有這一篇文章而已。

  縱使穿越千年,詩篇文字所展現出人精神思維的火花依然跳躍閃爍,這注定是一篇劃破曆史天空的偉大著作,易承沒想到自己竟然有幸能親眼看到這篇著作誕生,並且在原作者的麵前聽到有人將這一名篇朗誦了一遍。

  “汝小小年紀,竟識得吾所寫的全文,倒是博聞強識。”聽完荀況念完,屈原也不由得稱讚了一句。

  “嘿嘿,我師傅說我跟一樣聰明,日後我也一定能寫出如此名篇。”荀況與屈原這二人倒是沒有察覺到他們的對話有何不妥。

  不過顯然這兩位曆史名人商業互吹的場景已經成為易承心中的名場麵。

  “父親!父親!”

  正當屋中的三人還沉浸在天問一文的恣意幻想裏時,院外忽然傳來了一陣呼喊聲。

  “是吾兒承元的聲音。”屈原念叨著,然後便推開門走了出去,易承與荀況也急忙跟了出去。

  原本空曠的黃泥小院中現在竟顯得有些擁擠,不僅易承的兩名女婢一名護衛在這,還有一幫剛從外麵進來的人。

  為首的是一名身穿紫色衣裳,頭戴玉冠,略顯的有些瘦弱的年輕人,他的臉色蒼白,顴骨稍高,容貌與屈原有著三分相似。

  “父親!大王的赦令下來了!特準您重回郢都,任中郎士!”年輕人對著屈原高聲說道。

  “大王...他終於讓我回去了麽...”屈原口中念念有詞,眼眶中也隱約有淚水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