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楚國郢都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7      字數:2226
  荀況很喜歡聽易承說後世的那些東西。

  從易承口中,他能窺探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對於他來說,那正是一個可以滿足他許多幻想的新奇世界。

  “別胡思亂想,我讓你背誦你莊周師長寫的《南華經》現在背的如何了?”易承的表情恢複了平日裏的嚴肅。

  “那麽多文章,這才過去十日,哪能背的完。”荀況小聲叨叨道。

  “你不是過目不忘麽,現在給我背一遍內篇的《逍遙遊》聽聽。”

  看到易承說的義正言辭,荀況也老老實實地走到易承身旁,略微思索之後,便開始背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易承在後世也見過一些智商較高的孩子,記憶力確實要比普通小孩高一些。

  不過跟荀子這種妖孽比起來,後世那些被清華北大保送的天之驕子,也不過如此。

  這個家夥是真的過目不忘,這種記憶力實屬老天爺賞飯吃。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荀子長舒了一口氣,又咽了口唾沫道:“師傅,背完了。”

  “嗯,還行,不過要繼續努力,多讀多背,雖然很多東西你現在還理解不了,不過這不妨礙你把這些文章段落放在腦海中,對你日後大有幫助。”易承慈愛地摸了摸荀況的腦袋道:“今日有些晚了,你也回房早些休息吧。”

  “喏。”荀況點點頭,朝易承施了一禮便走了出去。

  “得了個天才徒弟呀,這輩子還有三十年...”易承仰頭躺在床,“還能見到韓非和李斯,如果現在改變了荀子的命運,那自然他們兩個家夥的命運也改變了...”

  “都是我道門理綜的人了...”易承輕笑一聲,這種攪動曆史的感覺很不錯...

  .....

  半月後,楚國,郢都。

  望著遠處熟悉的郢都城門,易承抿了抿嘴,不知為何眼角竟有些濕潤,第三世時,他就穿越在這裏,用三年時間,鍛造百煉精鐵,製作馬蹄鐵,敬獻楚肅王,獲封工尹,還發明了水磨水車,得食邑三百戶。

  雖然對於他的時間來說,這一切過去了才不到十多年,可對於現實的世界,已經足足過去了七十多年。

  七十年,已經過去了一代人,也就是說在這座城市中他所熟悉的人應該都已經不在人世。

  “公子,郢都到了。”車簾外傳來了徐福興奮的聲音。

  “看到了,繼續進城,馬車行慢些。”

  “喏。”

  通過了郢都的南城門,記憶中關於這座城的一切都向易承襲來。

  在這裏,他有過三年零六個月的記憶,在這三年裏,他去過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郢都北城外的荒山。

  大部分時候,他都在這座城市裏溜達。

  端蘭坊街角的王氏米行還在,窗樂巷隻剩下張家布莊還認識,席地而坐擺攤的小販們雖然全都換了模樣,可是給他的感覺卻依舊熟悉。

  這就是楚國的郢都,一個兩千三百年前富庶繁榮的城市。

  楚國乃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盡在其地,豐富的生活物資促進了楚國商業的發達,走在郢都的大街上,鱗次櫛比的商鋪與沿街叫賣的小販組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這在戰國這個時代,也隻有楚國郢都能看到這種盛景。

  “師傅,這便是楚國的國都麽,這裏好繁華啊!”自打進了城,荀況便再沒離開馬車窗戶,一個小小的身軀趴在窗戶前,一雙眼睛貪婪地望著外麵的繁華,似乎想要將麵前的一切一次性全都記在自己的腦海中。

  “你在邯鄲沒見過這些麽?”易承記得之前與荀坤閑聊,荀家父子之前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待過,易承沒有去過邯鄲,不過邯鄲貴為一國之都,想必應該也不會比郢都差多少。

  “邯鄲做買賣的都是些胡人,販賣的大多也都是牲口,很少見到這麽多攤販。”荀況失落的說道:“趙王胡服騎射,邯鄲城中不是軍卒就是農民,很少見到商賈。”

  看樣子趙國走的是跟秦國一個路子,重農抑商,講求耕戰,這樣國家才得以迅速的武力崛起。

  想到這,再看楚國街道上人來人往的繁華景象,易承倒覺得有些莫名的傷感,這樣繁榮的國家,最後也終將敗給追求武力野蠻而殘忍的秦國。

  馬車在郢都漫無目的地繞了一圈,易承最終讓他們在平康坊的一樁二層小樓前停了下來。

  七十年過去了,易承沒想到自己當年居住的家還在。

  下了馬車,看到門廊前正坐著一名老嫗。

  “阿婆,不知您貴姓啊?”易承走了上去,仔細打量了一眼坐在那老嫗一張飽經風霜的臉,可惜沒有任何印象,隻能出言問道。

  “免貴姓衛,不知貴人有何事?”老嫗長著一口沒牙的嘴巴,看著易承身後一眾馬車與隨從,略有些畏懼的問道。

  “你姓衛?”易承的臉上盡是驚訝,“你是衛夫氏?!”

  老嫗皺了皺眉,臉上也有些難以置信,“公子認得老婆子我?”

  易承的思緒穿過了七十多年前,那時候,他家隔壁的鄰居就是衛氏夫婦,夫婦兩育有兩男一女,最小的女兒當時隻有五歲,那時易承經常去逗這個小女孩。

  卻沒想到時光如梭,隻是十年不見,當年天真活潑的女童,已經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嫗。

  “敢問這幢樓上住的常家人可還在?”

  老嫗的目光呆滯了一下,過了半晌才說道:“你說的是四十年前的那個常家吧...”

  易承點了點頭。

  “那家人挺慘的,就一個獨子,好像才不到二十歲,忽然就暴斃了,自那之後,常家夫婦便整日以淚洗麵,後來又過了十多年,就把這幢宅子賣了,再後來便離開了郢都,去了哪裏,老婆子就不知道了...”

  老嫗接下來絮絮叨叨的話易承沒有再聽進去,隻是抬起頭看著這個自己曾經生活過三年的小樓,一時間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