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軍卒的枯燥生活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7      字數:2177
  秦國軍卒的訓練很多,上午練識令與禦射,下午練槍牌和體力。

  因為易承與白起都隻有十四歲,且屬於少軍營,不必同北大營的軍士們一樣,上午還要去田裏務農,所以他們一天都要待在軍營裏訓練。

  識令即是熟悉軍中的指揮號令,訓練內容主要便是‘辨旗幟’‘審金鼓’,這是古代任何軍人入伍後的第一課,各級將佐都要考核這項內容程序,各種號令與軍法軍令編寫成冊,印發全軍,每伍識字者可自讀,不識字者需聽人教誦解說,務要熟記。

  這一點易承在第六世,與孫臏田忌一同出征時早已經練習過,在軍中,這些軍法都要求隨時背得出,若忘一條則要打一板。

  最後做到陣師整齊,隊伍分明,能圓能方,能行能止,能左能右,能分而合能結而解,變化全熟於心,才算得上識令。

  識令中還有一項訓練,便是培養軍士堅決服從命令的良好軍風,真正做到軍令如山,令行禁止,各種方陣的配合變化,一般都需要士兵識別不同的旗語,雖然內容不算複雜,但卻是各種訓練的基礎,在軍中若有違背軍令,或者做錯軍令者,在戰時一律直接斬首。

  練習完識令之後,便要練習禦射。

  自春秋以來,各國軍卒的禦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在如今的秦國,弓手的弓一般為一石二鬥,六十步外,要十之中半者方為合格。

  也就是說,射十支箭,至少要中五支。

  禦的要求低了一些,隻需要能騎馬便可,不過禦射結合難度就相當大了,要求在馬上,還能保證在六十步之外十之中三,方能算精銳。

  易承這具身體本來水平就差,再穿越一個現代人的靈魂,發揮就更差了,就算在原地不動站著射箭,十支箭也隻是射中了兩箭,更別提騎在馬上了。

  跟易承這個差等生比起來,白起簡直就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簡稱天才的那種。

  不僅原地射箭十發全中,就連騎在馬上,他射了十支箭居然也中了八發,這讓看守訓練的監軍官都讚歎不已。

  易承終於明白,這世上很多人生來就有著屬於自己的天賦。

  有人善於讀書,有人善於繪畫,有些人善於做買賣,還有些人,就善於打仗。

  白起就是個天生打仗的好手。

  他對戰局把控十分精準,從後來他一生經曆大小七十餘仗無一敗績便可看出,雖然秦國強大的軍伍力量也確實是勝利的關鍵因素,不過這並不能掩蓋白起善於打仗的天賦。

  一個足可以令六國聞風喪膽的名字,沒兩把刷子,還真擔不起人屠這名號。

  練了一上午,易承覺得手麻腳酸的,終於到了午膳時間。

  軍中的午膳很簡陋,嚴格按照爵位供給,易承是三級爵位簪嫋,整個少軍營中,也隻有他一人有爵位,所以他吃的也最好。

  其實易承這個爵位並不是他自己斬獲的,而是他老爹在隨司馬錯將軍平定巴蜀時繳獲的人頭,分給他三顆,這才得了爵位。

  這在軍中很容易讓人瞧不起,不過也從側麵激勵了那些年輕人,隻要他們走上戰場,砍下敵人的腦袋帶回來之後,便可吃好的住好的,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易承的午膳是精米一鬥、醬半升、醃製的青菜羹一盤,他也不獨享,每次都會與白起一同分食,而其他那些少年軍卒,隻能老老實實的吃糙米,喝菜湯。

  每當吃午膳時,易承便能感覺到周圍那些少年軍卒看著他夥食的渴求目光。

  怪不得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對外作戰幾乎沒有敗績,易承現在總算是感受到一個最深層的原因了。

  那便是商鞅用二十級爵位製,激發了全國青壯年對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孔老夫子曾經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人性本就如此,如果大家都過得是苦日子,苦哈哈的,沒有攀比,自然也都沒有什麽上進心,安貧樂道,倒也快活。

  最怕的就是當有一個人不再過苦日子,他過得比別人都好的時候,那人心便都會躁動起來,人們會向往也過上同樣好的生活,從而不再安於現狀,想要通過各種手段,也過上與之相同的好日子。

  貧富差距本就是一個任何社會都逃不開的問題,不過商鞅用軍功把這一切都解決了。

  想要過好日子,沒問題,對外出征替國家砍人去。

  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便是前往美好生活的通行證。

  這種情況之下,秦國士兵上戰場的心態絕對與其他國家不同,六國的士兵,上戰場會擔心自己能不能活著回去,而秦國士兵上戰場,擔心的卻是自己要是砍不到人頭該怎麽辦。

  這種心態對比之下,高下立判。

  狹路相逢勇者勝,置死地者而後生,軍隊其實需要的就是一個氣勢,一個一往無前的氣勢。

  這世界上沒有比對美好生活的渴求更強烈的需求了,自然,秦國軍隊出征的氣勢也是其他六國人難以想象的。

  在所有上升通道都被堵死的情況下,秦國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貧民百姓,都對對外戰爭抱有強烈的希望,整個社會向軍隊灌輸的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人頭!人頭!人頭!

  雖然別的國家砍下人頭也有賞賜,可與秦國這種變態版的上升途徑比起來,實在弱太多。

  易承不知道商鞅當初在變法之初,有沒有想過這麽長遠,會想到他所設立的二十級爵位製度會改變全體秦國人對外戰爭的認知。

  雖然在他的記憶中,他與商鞅隻是幾日前才分別。

  可如今兩次穿越,現實世界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如果商鞅在魏國還活著的話,恐怕也已經接近八十歲了。

  現在秦國乃是惠文王當政,對內用公孫衍,對外用司馬錯,此外還有樗裏子、張儀等人也已經在朝堂嶄露頭角。

  彈指間二十年匆匆,一代新人換舊人,在他麵前這個正吸溜菜湯的戰神白起,此時還隻是雛鷹,再經過幾年蟄伏,便可化為雄鷹,在戰國這片大地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