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秦國守藏室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7      字數:2134
  秦國守藏室,即秦國的國家圖書館,用的還都是竹簡。

  這裏儲存著自春秋以來,秦國曆代藏書文獻,上百個架子擺滿了厚厚的竹簡。

  守藏室吏告訴易承,這裏擺放的大多數竹簡,記錄的都是秦國國史,自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秦,即大駱之族所居的天水之地開始。

  中間有周幽王被西戎所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重修了一次。

  至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再次重修。

  春秋穆公滅西戎十二國,開辟國土千餘裏時又重修一次,共三次重修整理,直到現在,才有秦國守藏室今日之規模。

  望著滿架子的竹簡,易承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

  如果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裏,一定會欣喜若狂,看著這些絕對無法流傳後世的史學記錄,流下狂熱而激動的淚水。

  可這些對於易承這個曆史愛好者就沒有那麽強的吸引力了,他對曆史雖然感興趣,但絕對沒有到主動去嚴謹研究的程度。

  大多數時候,他看曆史,隻是圖個樂子,對於研究先秦曆史,他並不感興趣。

  好在他現在夠無聊,加上習慣了現代人信息爆炸的閱讀習慣,他翻閱竹簡的速度也是相當迅速。

  “那就開始吧,先把這些竹簡全都翻閱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張家的蛛絲馬跡。”易承捋了捋袖子,一頭鑽進了龐大的書架之中。

  ......

  雖然已經在這個時代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易承依舊還不能習慣這個沒有標點符號,沒有文章斷句的世界,很多時候,那些竹簡上成段成段刻寫的東西,他都完全搞不懂是什麽意思。

  好在他不求甚解,隻求速讀,他翻閱的倒是不累,隻是苦了四名負責給他搬書運書的小廝,他們需要不停的給易承搬來一卷卷厚重的竹簡,放在他的案頭。

  如果搬運的時間順序錯了,還要遭到易承的嗬斥。

  先秦之時,學富五車,即可被稱作學識淵博,而真正大量閱讀竹簡之後的易承,覺得學富五車簡直就是個笑話。

  一筒竹簡,最多不過三百餘字,裝車的話,照這個時代的馬車,滿打滿算,也不過一車裝一千筒,那一車最多也就三十萬字,五車便是一百五十萬字。

  這在古代那種書籍有限,得書不易的情況下,確實算是很高的閱讀量,可對於一個後世人來說,隨隨便便看兩本名著,基本就達到了這個閱讀量,更別說還有多年的義務教育需要閱讀的書籍。

  因為製作竹簡不易,古人寫書還盡可能的縮略簡寫,這對於一個習慣於白話文閱讀的現代人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加上年代久遠,有些書籍的刻字磨損嚴重,在守藏室的閱讀體驗並不好,很多神鬼的描寫占據了大量的篇幅,雖然易承也不是不能接受,可那些明顯就是神話傳說編纂的故事,也太糊弄了。

  什麽東王公證見南不去,西王母證知北不遊;什麽穆王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侖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還有什麽吉日甲子,天子賓於天宮,乃執白圭玄璧,見九天仙鸞,再拜受之.....

  易承覺得自己不像是在史學著作,而是在看神話著作,這些記錄曆史的文字,極盡誇張的描寫手法,讓易承對幾百年之後司馬遷的人品都產生了一定懷疑。

  寫先秦史都這麽隨意,那司馬遷他老人家隨意創作杜撰一下,似乎也完全合情合理。

  一連在守藏室看了十多天的書,易承竟然將守藏室的書籍看完了大半。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毅力,可以看完這麽多晦澀難懂的先秦曆史。

  看完這些竹簡,易承並不是毫無收獲,相反,他的收獲很多,這些先秦的書籍中,提到張家的隻有隻言片語,可對於寫到西戎和義渠的篇幅並不少。

  從秦莊公到秦襄公,最後到秦孝公,秦國在中原諸侯眼中,一直是地處偏僻的蠻夷之地,而秦人確實與西戎遊牧民族有著或多或少的聯係,這些聯係在秦國的曆史記載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秦國崛起的背後,義渠這個國家似乎占據了相當大的功勞,在這些竹簡中,多次提到了義渠傳來的發明技術,如窄袖服飾、繅絲技術、弩弓技術,還有各種建城、木工、雕刻等眾多秦國之前沒有的新事物。

  而在這些竹簡中,都記錄著義渠乃是西戎蠻夷,以遊牧為生,在易承的印象中,這世上的遊牧民族,大多都不是什麽創造者,而是掠奪者。

  匈奴、鮮卑、蒙古、女真等等無一不是如此。

  可這個義渠國,卻處處透著喜歡研究科學技術的怪異行為,這讓易承肯定了從商鞅處得到的情報。

  義渠張家,很有可能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從墨翟死前的說法來看,這個家族可得長生?這一點易承不太確定,倒是商鞅所說的長壽讓易承覺得能夠接受。

  一個長壽的家族,刻意隱藏在邊陲之地,究竟有什麽目的?他們既然存在於中國曆史上,可為什麽後世卻連一點關於他們的記錄都沒有。

  是這個家族湮滅在了漫漫曆史長河中了?還是他們一直隱藏在幕後,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世界發生的種種?

  114:45:03

  手腕上的倒計時,還剩下不到五天,從鹹陽到義渠,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所以這輩子易承不可能親自去那裏實地考察了,隻能看下輩子自己會重生在哪。

  如果仍重生在秦國,且時間允許的話,自己一定要找機會去義渠看看,這個國家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

  如果這個家族的人,真的有墨翟說的那麽玄乎,有長生之人存在的話,易承覺得可以依托這些人成立一個組織,畢竟大家都是長生者,抱團全暖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