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看麵相的呂公
作者:吾禦      更新:2021-09-07 16:30      字數:2215
  自從算出了劉邦的生辰八字之後,呂公就很激動,一直在說什麽天命所歸,大瑞之命,口中念念叨叨個不停,神態也有些癲狂,眾人皆感驚異,不少人還背後指指點點的說他怕是瘋魔了。

  這個呂公倒是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來來回回踱步,最後竟然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要把自己年滿十九歲,待字閨中的長女呂雉嫁給劉邦。

  當聽到呂公說要嫁女與他的時候,劉邦也蒙了,本來今天隻是為了進來混一頓飯,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混個名閥的女兒當老婆?

  在場的眾人都很驚訝,唯獨易承最為平靜。

  雖然不想承認,可活了這十來輩子,易承感覺命運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可能真的存在。

  第一眼見劉邦的時候,雖然這個人比易承想象中的英武氣多一些,混混氣少一些,可依舊沒有讓易承特別驚訝的地方。

  跟隨張良等人遊曆了大半個秦國,易承見過的許多的秦國地方小官吏,劉邦和那些官吏們看上去並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

  唯一有些不同的,可能就是他的膽子更大一些——去參加別人家的酒宴,空口白話的就敢賀萬錢。

  劉邦,這樣一個玩世不恭,不守規矩的浪蕩子,今年三十四歲了還沒什麽大成就,混個亭長還是靠自己忽悠來的,無論如何,在大多數人眼中,他的人生可能就這樣了,娶妻生子安安穩穩地度過一生。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後最終開創了一個叫漢的強大帝國,而且還奠定了這個民族接下來兩千多年的精神內核,將這片土地上大部分誕育的人都烙上了‘漢’這個由他創造的文化烙印。

  如果這都不能稱為命運,那易承不知道什麽才叫命運。

  而劉邦命運的轉折點,似乎就是在這場酒宴上。

  親眼目睹了劉邦這次命運轉折的酒宴,易承笑了笑,便也端起一杯酒盞湊上去對著呂公道:“呂老太公,我乃是道門理綜弟子陶海,我師尊曾說過,劉邦乃是沛縣五位人傑之首,日後有登雲化龍之相,未曾想今日倒與呂公英雄所見略同。”

  呂公一聽,轉頭看著易承問道:“你師尊與老夫所見相同?”

  “正是。”

  “你這道門理綜可是莊子孟子所學的那個道門理綜?”

  “正是。”

  “大善,大善呐。”呂公聽到有人確認他的說法,兩頰不由騰起一片緋色,激動地說道:“老夫見此人第一眼就看出瑞相,八字一測便知此人日後不可限量也,連孟子莊子之門都有如此讚譽,可見老夫並沒看錯。”

  倒是劉邦被易承呂公兩人的吹捧的有些不好意思,隻是撓頭訕笑道:“陶兄弟,呂太公謬讚了。”

  “誒,老夫學了三十多年相術,還是第一次見你這等大瑞之相,與我小女八字也合,可謂天造地設之對,你父母可在?今日老夫就聯係媒人,這就擇日提親!”

  在一旁的陳縣令有些看不下去,趕忙湊上前來,把呂公拉到一邊,小聲說道:“呂兄,我方才去打聽了一下,這劉邦不過是泗水亭的一個亭長,而且,人雖未婚娶,不過已經和一女子相配多年,且育有一子,今年已有四歲。”

  呂公眉頭微皺,不過隨即釋懷道:“無妨,既然他未曾明媒正娶,那子乃是庶出,我女兒走三媒六聘之禮,可當嫡妻,再有誕育,也是嫡長子。”

  “還請呂兄三思呐。”

  “陳兄,你我相識也有二十餘載,實不相瞞,此人麵相乃天瑞之相,實乃良配也,汝不用勸我。”

  “哎,尊夫人尚不知此事,不如再...”陳縣令還想再勸,被呂公擺手勸住了。

  “此事不同他事,我意已決,陳兄莫要再勸。”

  陳縣令看呂公麵色堅決,隻得苦笑一聲道:“罷罷罷,此事某便不再多提,隻是呂兄若有不信,也可再去打探打探此人身世。”

  一句話倒是提醒了呂公,他撚著胡子,又端著酒盞來到劉邦旁邊。

  “劉賢侄,高堂可還健在?”

  劉邦趕忙道:“父母皆健在。”

  “你可有兄長姊妹?”

  “有一兄長,名喜,還有一弟,名交。”

  “家中作何營生?”

  劉邦老臉有些發紅,不過說話還是底氣十足,“主以務農,輔以販桑為業。”

  “不錯不錯,是個本分人家。”呂公似乎對劉邦農民的出身絲毫不在乎,隻聽劉邦這般回答就已經滿意,劉邦隻是哂笑,也不知道麵前這個老頭究竟想幹什麽。

  “老夫欲把長女許配與你,你以為如何?”

  “自然是求之不得。”劉邦說這句話的時候,易承才發覺劉邦身上的那股混混氣,不管是假謙虛還是真謙虛,劉邦都沒有虛偽的謙虛一下,而是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想占這便宜。

  “哈哈哈。”呂公大笑一聲道:“那你可得保證,無論日後如何富貴,可都不能拋下老夫的女兒。”

  “我劉邦保證,若是能迎娶令愛,願一生一世不離不棄,若違此誓,天人共戮。”

  呂公笑的見牙不見眼,連聲道好,還邀請眾賓客做個見證,然後就喚過仆役,讓他們出門去找成裏有名的媒婆,不日便前往劉邦家說親。

  眾賓客飯也吃的差不多了,此時紛紛告辭,呂公也一一送走這些人。

  易承總算知道劉邦這個小小的泗水亭亭長,日後起兵初期為什麽會在沛縣有聲望了,今天這場酒宴,雖說是給呂公接風的,可主角幾乎就是劉邦。

  從他進門賀萬錢之時,他的名號就在沛縣的富商大賈中傳開了,再加上在堂上被大名閥呂公一眼看中相為女婿,這知名度直接火速曝光。

  這古人的信息消息傳遞的本來就慢,一有什麽事都是大街小巷的亂傳,今天劉邦這個消息,那估計已經屬於爆炸新聞,劉邦這個名字,估計也很快在沛縣成為眾人皆知的名字。

  聲望,就是這麽從知名度開始積累起來的。

  “呂老太公,筆墨可否借在下一用?”易承問道。

  “陶郎君盡管拿去用,不過不知欲用筆墨如何?”呂公有些好奇地問道。

  “我有半句詩贈與劉邦。”

  “哦?快快寫來。”

  易承從袖帶裏拿出一張自己之前買的絹帛,而後用一手精巧的篆體字寫下了那半句詩。

  ‘金陵其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