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超越時代局限性的人
作者:吾禦      更新:2021-04-05 16:05      字數:2171
  “第三個問題,韓非是怎麽死的?”

  “乃是被張家人所害。”

  “為何?”

  “韓非打算在《內外儲》一書中揭露張家的陰謀,被張家哨探發現,便被密謀毒害。”

  “什麽陰謀?”

  “扶持秦國,吞並六國。”

  “此事可有別人知曉?”

  “知曉原委者不過寥寥幾人...”

  上輩子離開的十年,讓易承錯過了許多事情,這輩子難得遇到兩個還算是坦誠的家夥,自然是要問個明白。

  一連問了三十多個問題,張良與張蕤也不隱瞞,基本做到了有問必答。

  結合易承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也基本確定張良沒有騙他。

  大秦帝國的車輪滾滾而過,不過十年時間,秦國就已經兼並覆滅了韓趙魏三國的大部分領土,如今燕國正遭受猛攻,楚國也岌岌可危。

  從戰國時代開始時的七雄爭霸,到現如今已經隻剩下秦、楚、齊三國,了解曆史的易承知道,楚國和齊國並沒有因綏靖政策而和秦國保持長久的和平。

  在消化掉吞並的土地之後,秦國以席卷之勢,大破楚國,而後隻剩下齊國一家,國君昏庸,朝政腐敗,縱使有七十餘城,卻沒有什麽反抗之力,直接選擇了投降。

  而那個小時候曾與易承一同玩沙盤軍陣的嬴政,也終於實現了他無可比擬的權利夢想。

  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嬴政是很威風,可在嬴政身後的那個隱藏的家族更為恐怖。

  一想到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張家人,易承就覺得喉嚨有些發幹,這個家族,現在已經不僅僅在義渠之地避世,而是大肆派遣族中經營出發前往各國各地進行收官。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嚴密的布局,強力的中盤,自然會有一場大勝的收官。

  而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竟然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麽變化...

  ...

  問了大半個上午,眼看已到午時,易承便邀請張良和張蕤一同去臨淄城的樊樓飲酒用膳。

  二人見易承盛情難卻,遂同意一同前往。

  齊國,臨淄,樊樓。

  齊國臨淄城最高的酒樓。

  坐在六樓高處的易承,看著下方城中熙熙攘攘的人群,遠處高大敦厚的城牆,城門外綿延至東海的道路,心中有些感慨。

  九十多年前,他第一次來樊樓時,也是在此處登高飲酒。

  那時他剛剛結識孫臏和禽滑釐,正打算在齊國朝堂上一展手段。

  九十多年後,他又來到此處,隻是物是人非,當年所熟悉的那些人,如今都已經成了曆史,就連這樊樓,也已經是推倒重建了兩次。

  坐在對麵的張蕤吃飯很豪邁,半臂長的羊腿被他用短匕切開,然後將短匕縱橫切上兩道,手中的動作不停,一柄短匕上下翻飛,飛快的繼續切割著他麵前的那一大塊羊腿,隻消片刻,一塊羊腿就被分割成幾十片肉片,而羊腿上隻剩下一根光溜溜的腿骨。

  “蕤兄弟好刀法。”易承喝了聲彩。

  “誒,區區切肉的本事,算不得刀法。”張蕤用刀挑起一片肉片,手腕一抖,肉片便在小碟裏沾滿了醬料,隨後送入口中。

  坐在張蕤身旁的張良吃的就斯文的多,他麵前的碗筷被他擺放的整整齊齊,吃飯時麵色平靜,不露牙齒,也幾乎不發出什麽聲音,夾菜,咀嚼,吞咽都是一板一眼,很有儒家弟子的風範。

  易承也夾起一片羊肉,沾了沾醬料,“不知子房兄和蕤兄弟今後可還有什麽打算?”

  張蕤一邊嚼肉一邊含糊答道:“能有何打算?某一切都聽子房的。”

  張良沒有說話,而是端起旁邊桌案上杯盞裏的湯水喝了一口,這才端坐直身子答道:“確實無甚打算,太子丹刺秦失敗,短時間內,恐再無機會,隻得從長計議。”

  “這倒也是,此次刺秦失敗,秦王震怒,據說已經發兵八萬進攻燕國,燕國將亡矣。”

  “哎...”張良輕歎一口氣,看著高樓下麵的風景,神情有些沒落地道:“當初秦並韓國,韓非一心存韓,可最後也沒有保住韓國,吾本是鼎盛之家,最後卻成了通緝之人,隻能苟且偷生,吾那時隻恨秦王一人,隻覺因他一人,才置吾於國破家亡之境地,後來才漸漸發現,韓國覆滅不是因為哪一個人,而是因為韓國太過弱小...”

  易承沒有說話,韓國被滅的時候,張良那時候差不多隻有十六七歲,對於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年來說,忽然遭逢大難,從五世相韓的人上人,變成榜上通緝的階下囚,這種反差是一輩子都不能抹平的心理陰影。

  “吾等一路逃難,自毀其家以紓韓國之難。及吾弟死,也無錢葬之,吾痛心至極,感慨國強則無寇盜,弱而必會卑伏,不顧恩義,其人性也。”張良戚戚然道:“所以韓國覆滅已是必然,隻是國仇不可不報,殺秦王,隻是報仇的一部分。”

  易承皺了皺眉,現在秦國額兵鋒勢不可擋,張良卻不僅想殺秦王,似乎還有更多的打算?

  “吾曾與師尊討論多次,秦國不修仁政,以武力強行鎮壓天下,以法疲民,以刑懾民,此並非王道,雖可成霸業,卻絕不可能長久,吾等從長計議,便是要等一個機會,一個六國之民共反的機會...”

  聽完張良的這些話,易承不禁對麵前這個年輕人肅然起敬。

  當今的秦國,兵甲鋒利,軍隊強大,天下人都認為秦國是這世上最強的國家,極少有人會認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會在短時間內消亡。

  可是張良卻用他的眼光去分析了秦國的弊端,霸業可成,卻不長久,這就是張良得出的結論。

  這番分析竟然與張家族長當年所得出的結論一致,不得不說,任何時代,都有那麽一小撮聰明人,能夠超越自身所處的時代局限性,看到更久遠的未來。

  張良,正是這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