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神秘來客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9-11 18:32      字數:2452
  英雄會走上末路,但梟雄不會。

  在梟雄眼中,寧教我負人,不教人負我乃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自己的命高於一切,任何對自己有性命威脅的人或事,都要第一時間鏟除。

  嬴政就是一位信奉如此思想的梟雄。

  即便是在兩千多年前,也沒有梟雄能夠忍受刺殺首腦這種恐怖活動。

  荊軻的刺殺雖然失敗了,但刺殺的陰影卻一直留在了嬴政的心中,甚至,每當伏案於月下孤盞前,麵對著空曠的大殿,回憶起在朝堂上的刺殺過程,嬴政還會感到一陣後怕。

  在易承離開燕國半個月後,因為被刺殺而震怒的嬴政就下達了對燕國進攻的命令。

  秦國派出主將王翦,副將辛勝,率二十萬大軍攻燕,而燕國則與代國組成聯軍,在易水之西組織抵抗。

  秦軍在易水東畔,采用了夜渡偷襲的戰術,趁夜繞行,大敗燕、代聯軍,殺三萬眾,俘虜六萬餘。

  隨後秦軍連破燕國數城,僅四十天後,就攻破燕都薊城。

  燕王喜及燕太子丹率公室衛軍逃往遼東,秦將李信帶兵乘勝追擊至衍水,再敗太子丹軍。

  燕王喜走投無路之下,竟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

  他決定把自己的親兒子燕丹的腦袋割下來,送給秦王,懇求秦王原諒。

  都說虎毒不食子,可惜在梟雄眼中,自己的命高於一切,即便是自己兒子也一樣。

  就這樣,在燕太子丹一臉的震驚中,他被自己的老爹砍下來腦袋,送去秦國。

  太子丹的人頭被快馬加鞭送往鹹陽。

  當在鹹陽大殿上,看到桌案上燕太子丹那顆死不瞑目的頭顱,嬴政心中的怒氣卻沒有消解多少。

  今天敢有一個燕太子丹計劃刺殺他,明天就有楚太子齊太子等等數不完的人敢計劃刺殺他。

  這種沒有底線的斬首行動,對嬴政來說,是致命的威脅。

  嬴政召見了李斯、姚賈、尉繚等人,在朝堂上商議該如何處置燕王喜乞降一事。

  眾人議論一番後,達成了一致的結論,想要消除刺殺這種威脅,隻有一個手段,那就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去折磨那些敢於反抗的人,將他們折磨致死,並且讓其他人看到這些人的下場,以威懾他們,讓他們不敢再生出刺殺的心思。

  所以,嬴政重拳一握,砸在案幾上,拒絕燕王喜的道歉,並且放出狠話,要讓燕國皇族全部為之陪葬。

  這些事,易承也是很久之後才在齊國聽到的風聲,不過這些事,也並不出乎他的預料。

  作為嬴政曾經的兄弟,易承了解嬴政的性格,作為一個穿越者,他了解曆史,燕國很快就會滅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都會成為秦國的領土,而燕國皇族,也會遭到瘋狂報複。

  秦國一統的腳步不可阻擋,在中原大陸上,這種事情還會在楚國齊國的土地上重演。

  他現在隻是一名看客,冷眼看著六國一點點被秦國蠶食,想到這些國家種種決定的背後,早就有無數雙手在暗地中推動著曆史的進程。

  抵抗沒有意義,順應時代是唯一的選擇。

  9552:21:20

  這具身體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易承估摸著,到他這輩子結束,很有可能會看到秦國一統天下的局麵。

  這段時間在齊國生活的很安穩,易承利用道門理綜傳人的身份,拜訪了不少曾經認識的家族和組織,如墨家、稷下學宮、孫臏後人等,可惜早已物是人非,那些後人隻會好奇他道門理綜的種種奇學和他與荀子李斯韓非等人的關係,卻並不知道他曾經和他們的先人有過怎樣的交集。

  至於韓非,易承本來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道門理綜明派隱派的門主之位都傳給了他,並且告知了他許多絕對機密的密辛,可惜即便自己上輩子已經警告過他,叫他小心行事,可他還是同曆史上一樣短命,六年前就死在了秦國,並且死因不明。

  剛得知韓非早死的消息時,易承也有些鬱悶,畢竟斷掉傳承對於道門理綜的發展是個打擊。

  他滿懷惡意的猜測,暗殺韓非的人會不會就是張家人,自從韓非死後,道門理綜這個門派便逐漸銷聲匿跡,比墨家式微的還快,他曾經留下的那些技術積累,如果沒有外界針對的話,完全可以鼎盛發展,甚至成為當今顯學也未可知。

  可隨著韓非一死,他留下的種種理論和發明,似乎都像是淹沒在曆史河流中的船,再也看不到曾經行駛過的影子。

  雖然傳承斷了,不過對於易承來說,也算不得大問題,隻要他能無限重生下去,道門理綜這個門派就還會隨著他一直流傳下去。

  不過就在三個月後的一天,一位不速之客,卻因此找上門來。

  來求見的是一名二十來歲模樣的青年,一席青色短袍儒衫,腰係雲白玉佩,麵如冠玉,劍眉鳳眼,長相稍顯陰柔,他雖然看上去年輕,但整個人給人的感覺卻是一股老成持重的風儀。

  門衛通稟說他稱故人拜訪,因此求見,可易承怎麽也想不出,他這個從燕國隱姓埋名,逃難而來的人,在齊國能有什麽故人?

  在家中的廳堂,雙方落座客套一番後,青年跪坐在堂下,微笑著朝堂上的易承問道:“我聽聞少郎君乃是道門理綜之人,不知少郎君師承何人?”

  易承盯著眼前的青年道,半晌才緩緩說:“對外,我宣稱師承道門理綜韓非一脈,可事實上,我師承道門理綜隱派,成蟜公子一脈。”

  果然,此言一出,跪坐在堂下的青年麵容一凜,臉上的笑意也消失不見了。

  “如何佐證?”

  “天上白玉京。”易承道。

  “十二樓五城。”青年答。

  ......

  十四句詩對下來,雙方都開始饒有興趣的打量起對方。

  易承從沒見過眼前這個青年,不過看對方的年齡,大致猜測,心中隱約也有一個判斷。

  “公子乃是韓非的繼任者?”

  易承這麽一問,青年的眼睛眨了眨,一雙星目中竟能看出一點光亮。

  “是。”他回答的很快也很簡潔。

  韓非的繼任者,這就有意思了,在看到道門理綜銷聲匿跡之後,易承本以為韓非之後,再沒有道門理綜的傳人,可眼前這個人,顯然知道些什麽。

  “不知公子姓甚名誰?”

  青年緩緩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那你可知韓非是如何死的,是被李斯害死的嗎?”易承沒有糾結這個人究竟是誰,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知曉內情的圈中人,他現在隻想知道十年中的真相。

  青年又緩緩搖頭,隻聽他輕聲道:“不是。”

  “那他是被張家人害死的?”

  青年猛然抬頭,那一雙原本半眯的雙丹鳳眼死死地盯在易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