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熱血為誰?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9-02 11:26      字數:2292
  這世上的人,活完一生,大抵都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心髒停止跳動的時候,從生物角度上講,人死了。

  第二次,是葬禮上,認識的人都來祭奠,從社會地位上講,他也死了。

  第三次,就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也死去後,那麽他就是真的死了。

  樊於期死了,不論從肉體上還是身份上。

  對於他的死,易承多少有些惋惜,不過易承也知道,多年後,他的名字,會在太史公的筆下出現,並在世人的記憶中長存。

  荊軻在處理完樊於期的屍身後,第一時間去了燕太子丹的府邸稟明情況。

  燕丹聞訊痛哭,命人封鎖消息,並厚葬樊於期。

  樊於期的葬禮,易承去了,葬禮規模很大,送葬的人也有很多,不過整個葬禮給易承的感覺,隻有一個字,那就是假。

  假的親屬,假的哭聲,假的儀式,假的悲痛,這一位樊家最後的家主,他離世的最後葬禮,政治作秀的成分遠遠多於緬懷。

  荊軻沒有流淚,甚至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多少悲傷,他隻是折了一束白菊,在樊於期的靈堂前,輕輕地放在了他那具沒有屍首的棺槨上,久久凝視,不知在想什麽。

  那一刻,易承覺得,所有來參加葬禮的人,他們對於死者的緬懷與愧疚,甚不及荊軻的萬一。

  隨著樊於期的死去,刺秦的計劃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之後,太子丹開始頻繁召集荊軻等人出入太子府邸。

  荊軻整日不在家中,易承每天就在家裏讀書寫字,日子過得也算清閑。

  直到半個月後的一天晚膳,荊軻在飯桌上宣布,後天他就要隨使團出使秦國。

  雲娘已身懷六甲,聽到這個消息,渾身顫抖不能自已,荊軻麵帶愧疚,不過語氣卻很堅定,這一次,他必須出發。

  “我之前聽大哥說,一直在等一個叫張蕤的人,他來了麽?”易承在飯桌上問荊軻。

  荊軻麵色有些沉重地搖了搖頭。

  “他沒來?那大哥為何如此著急出發?”易承眨了眨眼睛,他平日和荊軻交流的機會並不多,很多事情荊軻也不告訴他,所以對於那些曆史秘辛,易承其實非常好奇。

  “哎...”荊軻歎了口氣道:“秦滅趙之後,兵鋒直指燕南界,目前形式很是危急,太子已經很不耐煩了,昨日居然對我說,次非怕耶?孤欲遣秦舞陽先行這種話!哎...如果張蕤在的話,此次必能成功,可惜等不到,也不能再等了。”

  “大哥三思。”易承記得曆史上荊軻也在等一個人,可惜最後沒等到就先出發了。

  這個叫張蕤的人,荊軻之前和他說過,是一位劍法極高的武術大家,韓國人,韓國被滅之後,就一直四處流浪,想要找機會報複秦國,此次刺秦,荊軻原本打算,就是與他聯手,自己為副,張蕤為主,圖窮匕見,以求一擊必殺。

  可惜現在太子丹對荊軻表現出的不信任,讓他必須選擇立即動身才行,否則,多拖一天,都是在表達自己像是個貪生怕死之輩。

  和荊軻相處了將近三個月,易承漸漸也能明白荊軻的痛苦。

  荊軻與太子丹的關係,其實並沒有曆史書上描寫的那樣好。

  從被田光引薦,到受到燕丹禮遇,荊軻以為自己遇到了明主,他本想效仿豫讓,用自己的生命,斬衣三躍已報知遇之恩。

  可荊軻是豫讓,然而太子丹卻不是智伯瑤。

  智伯瑤對豫讓的信任,至死也未曾改變,可燕太子丹,從一開始就沒有信任過荊軻。

  對於太子丹來說,荊軻隻不過是他實現刺殺嬴政手段的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叫荊軻,可以叫李軻王軻,總之,他給與荊軻優渥的生活條件,就是來買他的一條命。

  在燕丹看來這天經地義,可在荊軻看來,這種做法無疑讓他無比寒心。

  他隻是個遊俠,一個門客,沒錢沒地位,他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他的生命,他本想用這條命,來報答燕丹的慷慨賞識。

  可燕丹卻說出‘次非怕耶?孤欲遣秦舞陽先行’這種話。

  有些話語就像一柄刀,深深插進荊軻的心裏,將他的一腔熱血噴灑在冰冷的地麵上,讓他看清了燕丹的為人,也看清了人心。

  本以為是知己,現在卻隻剩下算計,熱血為誰?徒呼奈何,空悲切。

  三日後,在一片紛紛揚揚的雪花中,燕國的使團出發了,在拒馬河北,易水之畔,燕太子丹在那裏親自給使節團踐行,同他一起的,還有使團眾人的親朋家眷。

  易承擠在人群中,看著燕丹一一給使節團的人們敬酒,然後他們一一回禮,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們此次出發的任務究竟是什麽。

  他們都以為這一次是向秦國送些禮物的和平外交。

  不管任務成功還是失敗,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幾乎不可能再活著回來。

  荊軻穿著一身灰色袍服,腰胯寶劍,他走到雲娘身邊說了幾句,雲娘就開始哭泣,他又轉頭看向易承,摸了摸易承的腦袋,道:“阿赤,該交代的我都已交代,你要照顧好雲娘還有侄兒,日後我荊家,就靠你了。”

  易承點點頭,這三天,荊軻跟他說了好多話,大體都是交代一些後事,顯然,他也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踐行到了最後,太子丹邀請荊軻和秦舞陽一同飲酒。

  易承看到秦舞陽,那是一個身材壯碩的大漢,他豪邁地端起酒碗,一飲而盡,還大聲說了句好酒,可荊軻卻端著酒碗,望著來時的方向,許久,才慢慢將酒碗啜飲完。

  不遠處想起了一陣擊築聲,易承就看到在送別隊伍的北麵一處高坡上,高漸離正坐在那擊築,築聲悠揚古樸,配合著這漫天的大雪,氣氛肅殺蕭瑟。

  車隊開始緩緩前行,所有人的身上都已經被覆蓋了一層雪花。

  親眼見證易水送別的震撼感,讓易承的心神震動,此刻他也聽到了遠處荊軻高昂的歌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荊軻重複地唱著那一句,很多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過他的聲音也逐漸遠去,隻留下漫天大雪,紛紛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