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二百四十六章肉食者鄙
作者:隻為了吃      更新:2021-05-24 22:25      字數:2342
  環境真的能影響人。

  單手開戰車—

  “從我最初搞教育開始,就開始注重環境的影響。”

  “父母品德高尚,孩子一般都不錯。”

  “老師以身作則,弟子才能優秀。”

  “人最初都是模仿者,所以我提出了性本善。”

  孔夫子想想春秋的環境,感歎道。

  ………

  蘇曦想想春秋戰國時的環境,尤其是貴族士子環境,覺得那是真的棒。

  那個時代的人,真的挺不錯。

  “說實話,春秋戰國時代的士子,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能生存下去,並且活的非常不錯。”

  “但是後世的士子放在春秋戰國時代,絕對活不下去,會死的很慘。”

  蘇曦覺得那個時代的士子,真的完美。

  ………

  紈絝子弟—

  “不至於吧。”

  霍去病不信。

  ……

  真-白手起家—

  “同樣,我覺得不至於。”

  “後世很多士子還是不錯的。”

  ……

  我不會改曆史—

  “我覺得我大唐的士子就不錯。”

  人都是要臉的,李世民也要爭一口氣。

  ………

  蘇曦搖搖頭。

  “不,春秋戰國時代的士子,和秦漢及其以後的士子,有一個根本上的差距。”

  “那是大環境造成的差距,這個差距,會讓很多人心態發生變化,以至於兩個環境下的士子有根本不同。”

  蘇曦說著說著,露出感慨的神色。

  那真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

  老天爺的親兒子—

  “說出來聽聽。”

  光武來了興致,蘇曦既然敢說,那就絕對沒問題。

  ……

  “肉食者鄙和帝王不識貨,貨與識貨人。”

  “這兩個有著根本的差距吧。”

  “你覺得這兩種士子你們更喜歡哪個。”

  “而且你們覺得這兩個士子環境中,那個更好。”

  蘇曦淡淡的話語揭露出恐怖的事實。

  大家心態有點炸裂。

  ……

  華夏之祖—

  “第一個肉食者鄙,這種心態很不錯。”

  “被部下罵,被臣子罵並不是什麽大事,大事是國家亡了,大事是士子不願意報效國家。”

  “容人之量本就是帝王必修課,而肉食者鄙,最起碼在國家危難之時,士子會一邊罵君王一邊救國。”

  始皇率先開口。

  ………

  “漢朝的隱士之風,得由君王去請,才願意出山,不然就在深山老林待上一輩子。”

  “這種風氣,你們拿什麽和春秋戰國的士子比。”

  “三國開始的唯才是舉,持才傲物,更是讓君王出現了三顧茅廬,這可不是好現象。”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可是有不少人都做過隱居終南山,刷名聲,然後再被各地官員請出來的事哦。”

  “明朝也是如此,多少在野的人物瘋狂罵朝廷,然後又大把斂財。”

  “這種人要是到了春秋戰國那種肉食者鄙的時代,是會被打死的。”

  蘇曦忍不住調笑道。

  ……

  劉邦往下的皇帝都臉色發黑,尤其是諸葛亮,三顧茅廬就是他。

  蘇曦直接點名道姓了,你做的就是不對。

  既然有一身才華,既然有報效國家的心,為何不趕緊出山,三顧茅廬後,你才願意,這就過分了吧。

  隻能說,你太傲了。

  ………

  單手開戰車—

  “的確,春秋士子地位高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士子少還有就是士子真正的願意保家衛國。”

  “肉食者鄙,不論君主再怎麽昏庸,他們都願意報效國家,而君王又願意用後,他們就會一心一意的為國為民。”

  “這是積累出來的名聲,一整個士子集團的名聲。”

  孔夫子搖搖頭,歎氣道。

  那是維持出來的。

  就像他願意在魯國當官,魯國不用他後,他才會去其他國家。

  第一選擇永遠是自己的祖國。

  ……

  華夏之祖—

  “商鞅、李斯、魏冉,這些人最初的第一選擇都是本來的國家。”

  “還是那句話,他們在自己本來的國內得不到重用後,才選擇離開,去投靠賢明的君主。”

  “而帝王不識貨,貨與識貨人,他們處的環境是大一統國家內,他們有著完整的晉升體係。”

  “綜合來說,在我眼中,出現這種環境的原因,帝王和臣子責任五五分吧。”

  始皇講了一句公道話。

  “如果我是臣子,沒有得到皇帝的尊重,我也不願意付出一切。”

  “皇帝如果無能,找一個有能力救國的也不錯。”

  始皇輕笑一聲。

  有些事全賴一個人,本身就是一件過分的事。

  不能全賴臣子們,帝王也有責任。

  就像崇禎一樣,看看他的所作所為就知道,這個人本身的操作就有問題。

  如果真是一位戰鬥力爆表的君主,早就恢複河山了。

  ……

  始皇開口,讓這件事揭過。

  大家都知道,無論如何,後世的一些文人士子,的確不如春秋時期的。

  而且現在他們猜測,上古先賢口中的那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恐怕是真的。

  恐怕這句話,在春秋戰國那種環境下,是真的可能實現的。

  越往深處想,大家早上好越覺得自己墮落了。

  他們這個時代的士子和皇帝,早就不如上一個時代的了。

  怪不得叫上古先秦時代,怪不得要把秦朝作為分割線。

  原來是真的變成了兩種環境。

  後世爭鬥更加嚴重,權利逐漸形成了兩極分化,底層的權利越來越小,頂層的權利越來越大。

  而春秋戰國時代及其以前,權利近乎是對等的。

  君王也僅僅是比較高貴百姓而已,百姓有資格廢除君王。

  在權利對等之下,有缺點也有優點,故而雙方無法評價誰更加優劣。

  ………

  諸葛亮仔細思考,到底是哪裏變化了。

  ……

  嶽飛腦海裏想到一件事,怪不得隻有春秋戰國時代冒出過共和,這是有原因的,那個時代的君主,做不到一家獨大。

  隻有提前限製住一部分王權,才能進行共和。

  這需要對等的實力。

  ………

  始皇歎氣,他現在越來越不知道皇帝的優劣了。

  皇帝力量爆炸,遇見一個千古明君,那麽整個國家的戰鬥力的上限非常恐怖。

  如果皇帝不行,下限也很可怕。

  這是雙刃劍。

  ………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