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到大楚國
作者:今莫      更新:2021-04-17 23:06      字數:2863
  長江自古以來都是華夏水上交通要道。

  這不,天還未大亮,長江上已經響起船夫的號子。

  一盞盞燈籠立在船頭,從遠處看仿佛一條星河。

  而在長江河道一側的懸崖峭壁上,一支商旅艱難地前行著。

  這是一條依附在懸崖峭壁上開造出來的山路,在半山腰上,低頭便能看到滔滔不絕的長江,真是一個險字了得。

  “李大哥,這條路你走幾回了?”一位短頭發,皮膚有些黑的年輕人,正推著馬車,有些氣喘地問在一旁趕車的漢子。

  問話年輕人便是秦至,三天前因為車禍穿越到一個異世的中原大地,現在所在一個叫江州的地方,也就是秦至原來那個世界叫重慶的地方。

  這是一個不同秦至所知的曆史朝代,大楚國。

  經過這三天地了解,秦至也大致明白這個大楚國的由來,是由項羽創立的,建都在長安。

  當時項羽並沒有烏江自刎,反而是劉邦最後在烏江被擒,現在這大楚國已經延續了一千五百多年。

  自知回不去,秦至經過這三天的適應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

  此時他打算跟著這隊商旅前往金陵,然後轉向長安。

  秦至知道這南轅北轍了,但很無奈,初到這個世界,首先要有個依靠,再慢慢熟悉這大楚國的風土人情。

  按照秦至這三天的思量,最終還是選擇落腳在長安,畢竟在任何朝代帝都都是最發達、機會最多的地方。

  秦至也有自信,憑借自己的知識可以在這個時代生活的很好,娶幾房老婆,置辦個產業,一世無憂。

  倒也想過當個英雄,拯救個世界,但自己又沒有超人的能力,想想還是算了吧。

  老天又給了自己一次機會,就更的珍惜了。

  再說這李大哥是秦至穿越到這個異世認識的第一人,大名李福,比秦至大十歲,今年三十歲。

  秦至便以大哥相稱,他趕的一手好馬車,還熱心為秦至提供了衣食和工作。

  目前推車的活兒就是秦至的工作,念他不會趕馬車,李福對王掌櫃,也就是這支商隊的管事商量了一下,那王掌櫃還是看在秦至年輕體壯才收留了他。

  李福家就在這江州城,平時也愛說話。

  二人一路天南海北的聊倒也開心,他很多時候對秦至的所言所聞深感好奇。

  比如世界上還有黑色的人、以後會有可以像鳥兒一樣飛翔的機器、不用馬兒的馬車等等。

  李福聽到秦至地問話,回頭說道:“打十六歲開始我便跟著掌櫃趕車,這條道算下來也走過不下十回了。”

  他揮了揮手裏的馬鞭,鞭子在空氣中打地震天響。

  秦至抿了抿幹澀的嘴唇,又問道:“從江州趕往金陵,再北上長安,最後從長安返回江州,李大哥你們這一趟下來需要多久時日?”

  秦至一天前已經知曉此次商隊的行程,但從早上開始一出江州城便是山路,道路崎嶇,秦至有些累了。

  這可沒有現代的柏油馬路,水泥路麵,路麵上全是由石頭鋪成的路麵,很多石頭因為時間久遠已經開始風化、鬆動。

  黑燈瞎火,有一次秦至差點踩空,一頭栽進長江裏。

  “前往金陵需要兩個月,到了金陵我們會耽擱半個月,采購一些茶葉運往長安,也需要一個多月,從蜀道返回江州沒個把月是不行。”李福揮動著鞭繩,架著馬車一邊走一邊又遺憾地說道:“若是順利見到你嫂子已經是半年後的事了,駕!”

  在現代交通方便,有汽車,飛機還有火車,自然不能理解一次出行就需要半年的情況,但真正來到這個地方,秦至深有感受。

  也能理解古代發配邊疆,就是生離死別的無奈。

  說起他的老婆,秦至見過,還為李福生了兩個兒子是位樸實的婦人。

  從十天前開始就為李福準備此次出行換洗的衣物和幹糧,早上啟程時候二人還依依不舍。

  而自己突然來到這異世,頭三天便住在李福家,在這異世二人可謂秦至的親人。

  李福的妻子還連夜為秦至準備了一些幹糧。

  “剛剛分別就開始想自家娘子了,昨晚沒親熱一番?”秦至見李福興致不高,轉移話題打趣道。

  說道這個話題,李福麵露古怪道:“我們一年到頭在這條道上走,在家的時日確是不多,這幾天哪夠,哈哈哈!”

  李福半月前才從長安返回江州,休息了半月便從新出發前往金陵。

  馬車走上一段平坦的道路,秦至終於可以鬆下手,這段山道他推了一路馬車,早就手酸口渴。解下掛在馬車上的牛皮水壺,秦至喝了一口水,嘿嘿又打趣道:“李大哥我看你一年行走在這條道上,行程固定,路上沒有幾個姘頭?”

  男人們在一起,就要聊一些男人的話題,說些葷話,這走路就不累了。

  秦至可以說兩世為人,自然了解一些人性的特點。

  也顯然被他說中,李福哈哈一笑掩飾尷尬:“秦兄弟可別告訴你嫂子,姘頭倒是沒幾個,相識的窯姐兒倒是有一個,就在這金陵城,翠紅樓。不過這話又說回來,還是家裏那位貼心啊。”話畢還意猶未盡的眨了眨眼睛。

  兩人相視一笑,哈哈大笑起來,男人嘛都懂其中的意思。

  翠紅樓應該就是青樓了,古代的青樓秦至有機會肯定是要串串門的,隻是不知這裏服務質量如何。

  秦至也不是省油的燈,便更進一步問道:“李大哥,小弟還沒去過呢,你說說裏麵都有那些項目?”

  “項目?”李福又被秦至說出來的一個新詞問住了,便好奇的問:“何為項目?”

  “就是窯姐兒都會玩哪些花樣兒?”秦至也回了他一個“你懂的”的眼神。

  李福又要對秦至刮目相看了,這三日的接觸他壓根不信秦至所說“自己是從山裏出來的,二十年沒下過山。”懂的比他都多。

  不過一想到翠紅樓那些年輕靚麗的窯姐兒,李福又有些無奈道:“那些年輕、花樣多的窯姐兒,我們看看就罷了,她們可瞧不上我們這些駕把式。”

  這一說秦至疑惑了,青樓賺男人的錢,隻要有錢有銀子還管他什麽駕把式都是爺才對。

  便問道:“李大哥,窯姐兒還有排場,瞧不上我等的銀子?”

  李福搖頭道:“不是瞧不上銀子,是瞧不上我們這些賣力氣的人。”

  “秦兄弟可還記得前兩天我說的話?在我大楚國有三類人莫要惹。”李福正色道。

  他還真有點擔心眼前這年輕人,雖說他在某些方麵懂得比自己多,但在江湖經驗方麵,通過這三天觀察,他就如剛出生的牛犢,若不提醒遲早會闖出禍來。

  秦至自然記得他說的話,點了點頭。

  這三類人一是官軍,二是讀書人,三是武林之人。

  剛開始秦至還挺好奇,官軍和讀書人這些曆朝曆代都是有地位有權有勢的群體,士農工商嘛。但卻不知這武林門派中的人怎麽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存在?

  了解過後方才得知,這大楚國真的和原來的曆史不一樣,走了不同的曆史軌跡。

  這大楚國在項羽開國之後就鼓勵天下人學武,於是乎各地武林門派層出不窮,一些門派更是延續了一千多年。

  身體強壯之人加入武學行列,出門手持一把劍,隻需要說出自己所在的武林門派,就能獲得諸多便利。

  體力不行但腦子聰明的人讀書獲得功名可步入官途,地位都比普通老百姓高。

  文昌武盛,秦至可以理解,在他原來的曆史上就是這樣。

  說白了讀書人是沒有危害的,手無縛雞之力更有甚者五穀不分。

  就拿朝廷科考而言,真的是為了篩選人才嗎?這不過是給天下年輕人一個盼頭,真正能高中又有幾人?

  但是這大楚國文昌武盛秦至是真的不能理解,特別是在封建王朝,中央集權下,豈能容這些武林門派私自培養武裝?大大不利皇帝的長治久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