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大惑不解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2-02-19 18:03      字數:2142
  鐵路開通慶典定於巳正時分在朝陽門火車站候車大廳裏舉行,步軍統領衙門和順天府按察署一大早上就把朝門內外都靜了街。

  然而肅立的兵丁和凜冽的寒風都阻擋不了百姓們看熱鬧的勁頭,盡管幾百名巡捕忙得滿頭冒汗,來來回回的疏導,警戒線外仍然擠得是人山人海。

  所有二品以上的部院大臣、各省督撫、禮部特邀來的休致大員、王公貝勒,還有各國駐華使節都攜著家眷提前半個時辰就到齊了。

  景親王李昑、昭親王昭仁、平親王尚敬也帶著王妃到場了,本多忠良還有原來日本、朝鮮、琉球來到北京後所封的王公也都受邀參加。

  自從昭仁到了北京之後,乾隆便寫了一份食譜給他,讓他每日裏按照上麵列出的食材做出飯來食用。

  又讓太醫給他開了一個理氣和中的溫補方子,照方子煎出藥來服用。

  幾個月下來,雖然昭仁每日裏仍舊是悶悶不樂,但身體卻是日漸好轉,現在走路已經不用人攙扶了。

  雖然心裏仍然對乾隆滿是恨意,但他心裏明白,乾隆真的能治好他的江戶病,至少在這一點上沒有騙他。

  他今天本不想來,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既然舉國都降了,自己也來了北京,如果公然抗旨不從,日後定然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他隻能一肚子不情願的趕過來,但此時的心裏是又苦又澀,臉上也是毫無表情。

  本多忠良隨侍在他的身側,也是木著臉一言不發,與其他人的新奇、興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刻,連男帶女足有五、六百人,在高大軒敞、富麗堂皇的候車大廳裏肅立著恭候皇上到來。

  巳時二刻,禮部的官員進來知會所有人到外麵恭迎聖駕,候車廳的大門洞開,眾人依次的向外走去時,鼓樂也奏響了。

  候車廳外寬闊的廣場四周釘子似的站滿了護軍營的兵丁,迎駕的人們依照禮部官員的引導在指定的位置站了。

  勁吹的寒風將人們的袍角和裙擺撩起老高,吹得周圍高高豎起的幾十麵龍旗獵獵作響。

  片刻後,遠遠的望見浩浩蕩蕩的儀仗出了朝陽門,緩緩的向這邊開過來。

  幾十名腰挎儀刀的侍衛騎馬走在前麵,後麵是以劉統勳為首的幾名領侍衛內大臣騎著高頭大馬,個個麵容冷峻,目不斜視。

  幾位大臣後麵跟著長長的一隊內廷侍衛,後麵是二十幾名執拂太監。

  然後才是皇帝、皇太後、皇後、愉忠妃及隨行妃嬪的車駕,每個車駕兩旁都有數名步行的侍衛左右護住。

  走到了廣場上,車駕在候車大廳前依次停下,太監掀起了轎簾,擺好了木凳,乾隆緩緩的下來。

  “跪!”隨著一聲高喊,除了單獨站在一邊的外國使節,所有人一齊雙膝跪地,齊聲高喊:“恭迎皇上聖駕!恭請皇太後金安!恭請皇後娘娘金安!”

  “都起來吧!外麵天兒冷,進去說話。”乾隆笑著對眾人說道,然後與富察氏一左一右攙扶了皇太後,在一眾官員的引導下向大廳裏麵徐步走去。

  自從乾隆登基後,隨著新政逐步的推行,許多儀禮都進行了幾次簡化,到現在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

  禮部擬定的儀注進呈禦覽,常常被禦筆朱批刪減許多,盡管許多大臣上書勸諫皇上禮不可輕廢,可乾隆一概置若罔聞。

  他明白的對眾人道:“君王出行的車駕儀仗應該有,但也不必太過興師動眾,該有威儀彰顯出來,再保證安全無虞即可。”

  “一個帝王如果對百姓敲骨吸髓、極盡壓榨,縱容官員貪墨、吏治敗壞,對外又喪權辱國、尊嚴盡失,就是有再大的排場,臣民們會發自內心的敬佩你嗎?”

  “就是每天每日裏敬天祭地、求神拜佛,能保得住江山社稷嗎?”

  見皇上態度如此堅決,大臣們隻好緘口不語,所以現在從皇上出行的車駕儀仗,到一年四時的各種祭祀都比以前簡單了許多。

  讓所有的來人感受到火車帶來的變革與震撼,強過嘴上說千萬句,所以慶典也沒有那麽多複雜冗繁的程序。

  張廷玉是領班軍機,德高望重,先上來向所有人客套了一番,說了一堆頌聖的話。

  隨後陳世倌上來介紹了京津鐵路、西海鐵路修建的過程及現狀,還有國家關於未來鐵路建設的長遠構想與規劃;

  最後乾隆作了一番簡短的聖訓,前後沒用了半個時辰,慶典就結束了。

  陳世倌一聲令下,候車廳北側的大門洞開,一股冷風“呼”的灌了進來!

  他帶著幾個屬下在前,太監侍衛們左右扈從著皇上一行人緩緩的走出了大門,走上了站台。

  因為之前車站內是嚴禁隨意進出的,有高高的圍牆擋著,在外麵隻能看見遠處那兩條沒有盡頭的鐵軌,根本看不到站台裏麵的情形。

  在場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上這樣的站台,第一次看見這樣一列鋼鐵巨龍般的火車靜靜的橫臥在眼前!

  嶄新的綠色車廂擦拭得一塵不染,那車窗竟然是一整塊大大的玻璃!

  雖然這時在歐洲一些國家玻璃製品已經很常見,但是因為平板玻璃的製造工藝還很不發達,像這麽大一整張的玻璃是造不出來的。

  這些玻璃都是工部設在天津的工廠製造的,現今中國的玻璃生產技術已經遠遠的領先世界,生產出來的玻璃不僅透明度極好,而且平整光滑。

  作為這次列車運行的總指揮,陳世倌須臾不離的跟在乾隆身邊,看著皇上的一舉一動,他心中的疑團也越來越大。

  在他的記憶中,在京津鐵路修建的前期和中期,皇上來巡視過幾次。

  後來他就忙於籌備對日作戰,戰後又忙著遷移百姓,安定地方,再加上國內的諸多事務,再沒抽出時間來朝陽門火車站,更沒去過天津的製造廠。

  他至多隻是聽人說說,根本沒有親眼見過這火車。

  可是在眾人一片低聲驚歎和嘖嘖稱奇聲中,皇上對眼前的這一切卻有些不屑一顧,仿佛熟得不能再熟了,曾經來過多次一般!

  這讓陳世倌在大惑不解的同時又多少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