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論功封賞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2-02-19 18:03      字數:2145
  因為要先辦勞軍和巡視東瀛地方的差事,所以艦隊繞過了京都直奔江戶灣。

  江戶以前是日本實際的都城,現在是東瀛省的省城,乾隆也最關心那裏的情形,所以按照計劃,一行人先到江戶勞軍兼巡視。

  然後走陸路向京都進發,走一路看一路,到江戶見過了兆惠他們,辦完了勞軍的差事,再看一看京都的情形,就可以約著昭仁上船返程了。

  三日之後,琉球王尚敬一行數百人乘坐著大清海軍的鐵甲艦抵達了天津港。

  半個月後,弘晝等人順利的辦完了此行的全部差事,與昭仁一起登船自大阪港起程。

  如今自己已經是亡國之君,和親王親自來接已經是天大的麵子,縱使昭仁心中再不情願,也隻能跟著上了船。

  幾位主將把他們一行送上了鐵甲艦,看著艦隊駛離了碼頭。就在大阪港,兆惠作了軍事行動的部署,然後幾人分頭去安排行動。

  第二天清晨,三支海軍對九州、四國兩島的登陸作戰同時打響了!

  這時本州島上的各藩殘餘勢力已經全部肅清,除去少量的駐守人馬,清軍可以抽調出大部分兵力用於兩島作戰了。

  幾十萬大軍從各處進攻兩個彈丸小島,又有上百艘戰艦在沿岸進行火力支援,整個戰鬥的過程和結果都沒有什麽懸念。

  弘晝他們連海路帶陸路走了五天,人還沒到北京,兩島的戰事已經接近了尾聲,數萬的日本武士和各藩士兵都追隨德川父子西去了。

  半個月後,兆惠拜發了給皇上的奏折,帶上孟學忠、劉國琳以及已經休整完畢的全體官兵,還有兩洋海軍移交給澳省的二十艘鐵甲艦,帶齊了一應的補給,軍容整肅、威風凜凜的起程返航了!

  劉國玉、何誌遠帶著屬下的將佐,方魯生率著京都府的各級官員在大阪港碼頭上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送行儀式。

  各位將領、劉國玉兄弟間依依惜別過,戰艦依次拔錨起航,澳省海軍奉命萬裏馳援,此戰立下赫赫戰功,終於凱旋而歸!

  也許是大清國的回光返照,也許是新興帝國的勃勃生機,總之乾隆十年這一年,各處的軍政大事都十分順利。

  十月下旬,京津鐵路如期完工。

  十月二十六日這天上午九點,一輛蒸汽機車牽引著五節車廂,煙囪“呼呼”的冒著白煙,“嗚……嗚……”鳴叫著緩緩駛出了天津火車站,向著京師方向開去,開始了第一次試運行。

  陳世倌帶著幾十名工部的大小官員、工程技術人員還有一幹各司其職的工匠都坐在這幾節車廂裏,懷著既興奮又有些忐忑的心情開始了這開天辟地的旅程。

  北京已經下過了兩場雪,道路整修工程已經全部完工。

  紫禁城的各宮裏早就攏上了火,從寒風凜冽的室外乍一進西暖閣,一股暖意撲麵而來。

  “這一年裏忙忙碌碌,日子過得真快,眨眼間已經進了冬月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稱心的事一樁接著一樁,乾隆的氣色格外的好。

  “東瀛的戰事已經全部結束,劉國玉的東洋海軍已經回師駐守台灣,有功將士封賞議敘的事情也該定下來了。”

  “兆惠著封三等毅勇公,何誌遠著封三等嘉勇公、武英殿大學士,劉國玉著封三等謀勇公,孟學忠著封三等果勇候,李侍堯著封三等昭勇候……”

  除了兆惠三人封了公爵,還有五個將令被封了爵。

  說完了這些人,乾隆接著道:“依據各海軍呈報上來的名冊,以下各級將佐的封賞,還有賞銀的數目由兵部、吏部和戶部會同擬好了奏進來,議定了就抓緊把賞銀發下去。”

  “皇上,”弘晝道:“昭仁和尚敬都到京城有些時日了,他們的封號是不是也該定下來了?”

  “是該定下來了,這個朕也想好了,著封昭仁為昭親王,著封尚敬為平親王,著封本多忠良為三等康毅公。”

  “禮部草擬的原日本及琉球國的王室成員及大臣的封賞朕也都看過了,悉數照準!”

  “皇上,”陳世倌道:“京津鐵路已經過兩次試運行了,有一些小的問題與故障需要調整改進,但有兩個月時間也足夠了,正式開通的日子可以定下來了。”

  “好,那就定在臘月二十四在朝陽門火車站舉行鐵路開通慶典!”

  乾隆對弘曉道:“你知會禮部,就按照朕上次說過的擬出參加鐵路開通慶典官員的名單,各國駐京的公使及參讚由外務部擬出名單並負責邀請。”

  “所有參加的人員準予攜帶家眷一名,到時皇太後、皇後和一些後宮妃嬪也要參加,然後一同乘坐火車去天津!”

  “自即日起,由吏部負責安排各部院的尚書、侍郎輪番乘坐試運行的火車在京津間往返一次。”

  “咱們自己人先體會一番,感受一下,熟悉一下情形,別到時在外國人麵前出了洋相!”

  說到最後,他忍不住笑了起來,眾人見皇上心情大好,也都不禁莞爾。

  笑過了一回,氣氛輕鬆了許多,吳波道:“皇上,順天府報說,自入秋以來外省來京人數日益增多,京城裏彼有人滿為患之勢。”

  “若是定下來鐵路開通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湧來京城觀看這亙古未有的盛況。”

  “臣想現在就應當著手加以整頓,不然到時必定會造成麻煩。”

  “依你之見該如何整頓?”乾隆問道。

  “將內外城及所有關廂的流民一律收容,遣送原籍。再行文給各省,勸說百姓們如非必要盡量暫緩來京。”

  “在進京的水陸要道設下關卡,對所有進京人員進行檢查,還可以防止流民去而複返。”

  “你們怎麽看?”乾隆又問眾人道。

  “吳大人所說的大體不差,”張廷玉道:“但有一宗需要留意,收容遣送流民時不能隻圖省事,還要仔細加以甄別。”

  “這些流民中固然有很多遊手好閑、沿街行乞甚至作奸犯科之徒,然而也有一些是各商戶店鋪雇傭的夥計。”

  “因為順天府曆來嚴格控製京城的戶籍,許多外省人在京城多年也未能入籍,若是把他們都當成流民遣送了似乎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