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南北雙玉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0-09 19:18      字數:2133
  爆竹聲聲,焰火滿天,北京城在一片喜慶詳和的氣氛中迎來了乾隆九年。

  除了除夕和元旦的一些禮儀、賜宴、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外,乾隆也終於有了十幾天的輕閑。

  正月十六,各衙門開印辦公,按照製度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十日一次的叫大起兒(朝會)也改在這一天舉行。

  正月十七,軍機上的王大臣們也照常進養心殿會議了。

  “先說說西伯利亞和哈薩克那片地方劃定行省的事吧,”乾隆開門見山的說道:“你們在底下也議過了吧?有什麽大致的章程?”

  “回皇上,”張廷玉道:“臣等已經議過兩次,大致的意思是這樣。”

  “參照兩疆的辦法,這些地方暫行屯田製,這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西伯利亞與哈薩克這些地方地域遼闊自不必說,但人口稀少比起南北兩疆猶有過之。”

  “沒有足夠的人口,若是劃出過多的省份,則必然要設置省裏及府、縣各級衙門,那樣很多的衙門就會無事可做,形同虛設。”

  “而且這些又都是剛剛平定的地方,人心不穩,似乎應該少設行省,有利於政令統一。”

  “待將來人口逐漸增多後,如有必要,再視情形予以拆分。”

  “嗯,這說的在理,”乾隆道:“你先說說哈薩克那些地方該如何劃分?”

  張廷玉道:“中玉茲地域遼闊,差不多相當於大玉茲、布哈拉和浩罕加起來的大小,臣等的意思是將中玉茲設為一省,將其他三處合並起來劃為一省。”

  “此兩省東部各有一部分劃入北疆省,兩省與北疆之間及兩省相互之間都形成犬牙相製,這樣應該更穩妥些。”

  乾隆聽了他的話,略思量了一下,一邊起身離座一邊說道:“來看地圖。”

  訥親聽了,趕忙也起身,將牆邊早就準備好的兩卷地圖拿起來一卷展開在地上,又將牆角立著的木棍雙手遞給了乾隆。

  乾隆手拿木棍在地圖上指點著,對圍攏過來的眾人道:“就依你們的意思,中玉茲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方劃歸北疆。”

  “浩罕這裏以納倫河為界,納倫河以南劃入北疆。”

  “布哈拉、浩罕和大玉茲合並為一省,至於與中玉茲的邊界嘛……”

  他沉吟了片刻道:“不以原來中玉茲和大玉茲的邊界來劃分,幹脆就以錫爾河為界。”

  “因為錫爾河西段以南有大片的沙漠,草木都難以生存,也沒必要犬牙相製。”

  “這樣哈薩克這邊的兩省就劃出來了,朕說的這隻是個大概,咱們在這裏紙上談兵終究也不能落到實處。”

  “命工部虞衡司派人去這些地方細細的踏勘,兼顧犬牙相製和便於治理的原則拿出劃界的條陳來。”

  “皇上所言極是,”弘晝道:“既然界線劃出了大概,就該為這兩個省差命名了。”

  “這事臣等也議過了,都以為這樣的大事,還是請聖意裁奪的好。”

  “玉茲在哈薩克語中本就是地區之意,”乾隆道:“既然咱們把這地方劃成了上下兩個省,就幹脆仿效兩疆來命名。”

  “下麵這個叫南玉省,上麵的就叫北玉省,如何?”

  陳世倌分管著工部,差人去踏勘也是他的差使,對這事他再上心不過了。

  聽了乾隆的命名,他由衷的讚道:“皇上這名字起得好!簡潔明了,既暗合著原意,漢語的意思也是極好。”

  訥親也在一旁道:“南疆北疆,南玉北玉,好!這名字起的好!”

  於是眾人便紛紛附和,乾隆接著道:“那就這麽定下來,南玉省的省城自然是定在撒馬爾罕。”

  “隻是這個名字源自烏茲別克語,中國人聽起來別扭,必須要改。”

  “這裏曾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中國古代曾經它取過一個名字,叫康居,這名字就非常好,撒馬爾罕就改為康居府,作為南玉省城。”

  “這北玉省原來的中玉茲,因為沒沾到過絲綢之路的光,千百年來都是遊牧部落在這裏生息繁衍,帳篷一拆就走人。”

  “你們瞧瞧,”他用木棍指點著道:“地圖上一片空白,連個像樣的城鎮都沒有。”

  “幹脆這樣,依據中俄兩國的草約,圖爾蓋河以東的這些地方也都屬於咱們了,中俄軍隊這兩個偌大的要塞就都失去了意義。”

  “將來沒有軍隊駐紮了,閑置著也是浪費。就把圖爾蓋河的要塞再擴大一番,取名為康定府,作為北玉省的省城。”

  “皇上,”張廷玉道:“四川巡撫去年曾奏請將打箭爐廳改名為康定府,當時皇上說先放一放,想必皇上還記得。”

  “嗯,”乾隆道:“打箭爐比不上北玉省的省會重要,將來再取個別的名字吧。”

  “南玉、北玉兩省上連著西伯利亞,下連著北疆,位置極其重要,若是這裏都不能安置足夠的百姓,西伯利亞就更無從談起了。”

  “設置康定、康居兩個府,不僅是討個吉利,也要告訴全國的百姓們,朝廷要使南玉北玉兩高官治久安的決心不可動搖,這樣百姓們才敢遷去那裏。”

  “省界和省城都定下來了,府縣的區劃就要等工部踏勘完了以後再議定了。”

  “皇上,”弘晝道:“既然說到這裏,臣弟就便奏明了,幾天前接到弘曉在途中寄來的信。”

  “因為不是急務,各衙門也都封印過年了,皇上也是難得幾日清閑,臣弟就沒來攪擾。”

  “弘曉信上說,他到傅爾丹那裏時,圖爾蓋河對岸的俄軍已經撤了一大半了,他辦完了差事正要離開,俄國外務部大臣米哈伊爾派來了代表求見,弘曉就見了他。”

  “他們來說什麽?”乾隆問。

  “大概是見策棱和張廣泗十幾萬大軍集結在了烏拉爾山,當時張廣泗所部還沒有東歸,俄方擔心咱們不遵守約定,出兵越過烏拉爾山西進。”

  “一方麵也害怕傅爾丹的大軍趁他們兵力空虛,殺過圖爾蓋河,那就直接逼近他們的腹地了。”

  “所以差人來催促兩國盡快派人依照草約勘定邊界,然後簽定正式條約,還詢問條約要在哪裏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