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知己知彼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7-04 10:13      字數:2860
  “當然是陸戰!”吳波不假思索的道。

  ??“咱們新式的蒸汽機戰船還沒造出來多少,原有的戰船與歐洲人的風帆戰列艦相比差了一大截。”

  ??“現在水師的人數也不多,而且從未經過實戰,戰鬥力究竟如何還有待檢驗,這時候根本不足以拉到遠洋去進行大規模海戰。”

  ??“陸戰就不同了,滿州人就是靠陸戰起家的。就是不算旗營,再減去派往澳省的兵力,本土至少還有近七十萬的綠營兵。”

  ??“這些綠營兵常年的操練從沒鬆懈過,按新軍製改編後的軍隊戰鬥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很多綠營配備了來複槍,新式的臼炮,又幾次大幅提高了月餉和月米。”

  ??“加上剛剛在準噶爾的大捷,現在的綠營戰力空前,士氣正旺,哪是水師能比得了的?”

  ??“對呀!”乾隆道:“所以我們必須揚長避短,現在能和我們打陸戰的,就隻有北邊接壤的這一個強國了。”

  ??“不僅是因為它卑鄙貪婪,實在欠揍,也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力量最適合揍它。”乾隆接著道。

  ??“我們絕不能再讓羅刹國牽著鼻子走,必須借著他們占領了小玉茲這個由頭,狠狠的揍他們一頓。”

  ??“這樣一則可以徹底震懾住歐洲那些強國,為我們換來幾年的和平環境,把澳省和國內的事情做好。”

  ??“再則也能收複一些這麽多年被羅刹人鯨吞蠶食去的西伯利亞土地,可謂是一舉兩得。”

  ??“你準備怎麽揍那個羅刹娘們兒?打算從她手中收複多少土地?”吳波問道。

  ??“這一場仗要麽不打,要打就必須全勝,容我再把細節好好的斟酌斟酌。”乾隆答非所問的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必須要重視他!”

  ??“現在,不要說平民百姓和普通的兵丁,就是朝廷的官員和軍中的將佐都對羅刹國知之甚少。”

  ??“不僅對他們國家的曆史、現狀、國情及軍隊的情況幾近一無所知,就連名字都叫得一片混亂。”

  ??“從元朝、明朝一直到現在,連官方的公文上都亂寫一氣,羅斯、羅刹、羅叉、羅車、羅沙、羅禪、斡魯思等等五花八門。”

  ??“了解他們就先從統一稱呼開始。”

  ??“十三世紀末期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出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有一個叫作莫斯科大公國,於1283年正式建立,都城就在莫斯科。”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俄羅斯國家誕生。”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這個國家的正式名稱定為俄羅斯帝國。”

  ??“以後我們就叫他們俄國斯或俄國。”

  ??“你讓我們在那邊的人盡快把他們國內的情況,尤其是海軍、炮兵、步兵、哥薩克騎兵的詳細情況弄清楚,稟報上來。”

  ??“各地、各要塞、各兵種的駐防情況,人員、武器的配備,軍需物資的儲備等等這些,越詳細越好。”

  ??“明白了,我馬上布置下去。”吳波道。

  ??李侍堯那日領了乾隆的旨意,第二天頭晌早早的來到了兵部,見過了幾位滿漢尚書,隻稟說了奉旨要征調大車的事。

  ??兵部上下都知道他在天津的差事是直接聽命於皇上的,幾個尚書誰也不便多問,隻讓他自行布置即可。

  ??李侍堯遂命人將車駕司的郎中找來,將征調車馬的事細細的安排了,命他即刻著手去辦,籌集齊了馬上差人送往天津。

  ??自兵部出來,他又趕去了西華門,進了大內到軍機處候著張廷玉。

  ??不多時,西暖閣的會議散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軍機上的王大臣們自乾清門西側的內右門魚貫而出。

  ??有幾個人徑自出宮去了,張廷玉、劉統勳、訥親三人依次走進了軍機處。

  ??原本在椅子上坐等的李侍堯聽見動靜便起了身,見他們進來,忙給幾位中堂爺見禮。

  ??“是欽齋呀,”訥親問道:“有什麽事?”

  ??“回訥中堂,卑職來找張老相國回事情。”李侍堯笑著道。

  ??張廷玉也不說話,摘了頂子放在幾案上,然後緩緩的走到大炕前。

  ??坐在炕沿上脫了靴子,雙手摁住炕沿,有些費力的想將雙腿挪到炕上來。

  ??李侍堯見狀忙走上前去,彎下腰雙手托住張廷玉的腿,輕輕的用力,幫他將腿挪了上去,又將他的一雙靴子規規矩矩的在炕邊立好。

  ??張廷玉在炕桌上盤膝坐了,輕歎道:“唉,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張相說笑了,”李侍堯垂手站在地上笑著接道:“有多少六十歲的人,身子骨比您老還差得遠了呢!”

  ??張廷玉是個深沉人,隻微微的笑笑,問他道:“是不是天津那邊兒軍餉和糧草的事兒?”

  ??“回張相的話,正是。”

  ??“嗯,皇上有過旨意了。”

  ??一定是乾隆吩咐過不要聲張,張廷玉便再無更多的話,拿起茶盞向硯台裏倒進了點兒涼茶。

  ??李侍堯忙拿起硯台邊上放著的半截墨,沾著水研磨起來。

  ??隻一會兒就磨好了墨,張廷玉援筆在手,在硯台裏濡了墨,左手輕按在了紙上,筆走龍蛇,行雲流水的寫好了一張字條。

  ??寫罷將筆放下,拿起紙來略吹了吹墨跡,遞給李侍堯道:“去到戶部辦吧。”

  ??李侍堯雙手接過了字條,捧在手中邊輕輕的吹幹墨跡,邊欣賞張廷玉超凡脫俗的一筆好字。

  ??片刻後將字條折起來小心的揣了,辭了張廷玉,又趕往戶部,拿出張廷玉的字條接洽好了大軍的糧餉。

  ??這時已近午正時分,他回府吃過了午飯,辭別了二老,帶著從人騎馬出了永定門,向天津疾馳而去。

  ??回到天津,李侍堯隻說是水師學堂和造船廠全體奉旨遷移,卻絕口不提遷往何處,隻是督著上下人等緊鑼密鼓的著手準備。

  ??天津機器製造局庫房偌大的院子裏堆滿了征調來的車輛馬匹,天天都有水師兵丁將各式武器彈藥裝到車上,捆紮牢靠。

  ??半個月後,這天一大清早,吃過了飯,六千五百名水師學堂的官兵,一千多造船的工匠,都上了馬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