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唇槍舌劍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6-26 11:33      字數:2808
  乾隆接著道:“去奉旨督著張廣泗和策棱借鑒南北兩疆的經驗,也按照新軍製改編綠營,在年底之前必須完成。”

  ??“皇上,”弘曉問道:“奉天總督轄下的軍隊不在改編之列嗎?”

  ??“畢竟是以前未曾有過的軍製,”乾隆道:“原有的軍隊改編起來,比新組建要複雜的多,出現一些事情也在所難免。”

  ??“為穩妥起見,東北四省還是不要一起動,讓奉天和東海兩省先保持原狀吧。”

  ??“還有,告訴策棱和張廣泗,若是他們改編的差事辦得好,年底前經過了兵部的考核,自明年起,按新軍製改編後的軍隊官兵的月餉加兩成,月米加五成。”

  ??“這樣一來,各省的綠營怕是都要搶著按新軍製改編,兵部不僅不用行文督促,還得逐一甄別,有序的推進,不能由著他們為了多得糧餉一窩蜂的胡改一通。”

  ??“還有,傅爾丹和嶽鍾琪的大軍因戰事未完,不宜改編,自明年起也按提高後的標準發放月餉和月米,待到戰事結束後再行改編。”

  ??“皇上,”弘曉道:“原本旗營的月餉比綠營高出三成,月米是綠營的三倍。”

  ??“乾隆四年和六年,綠營的祿米加過兩次,每次加了三成,而旗營的?米一次都沒加過。”

  ??“若這次再給綠營加上兩成的月餉,五成的月米,那就幾乎與旗營持平了!”

  ??“綠營的糧餉為什麽就不能和旗營持平?”乾隆反問道。

  ??“……”弘曉一時不知該如何回話,心裏卻道,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這天下是滿州人的天下,滿州人方方麵麵的待遇都比漢人強了許多,這規矩是你祖上傳下來的,你反倒來問我?

  ??乾隆卻像是知道了他心裏想什麽,接著說道:“滿州人活幹得樣樣比漢人少,所受的待遇卻處處比漢人多。”

  ??“別的也還罷了,可以從容的去整治,可是軍隊能一直這樣嗎?”

  ??“真要有了戰事,在前線衝鋒陷陣,流血送命的人拿的糧餉少;在後方胡吃海喝,無所事事的人反而拿的多。”

  ??“這還有天理嗎?綠營的兵士們能夠心甘情願的去上陣殺敵,以命相搏嗎?”

  ??“若是綠營指望不上了,將來的戰事,朕還能指望誰?指望旗營那些大爺去和強悍凶頑的羅刹人拚命嗎?”

  ??乾隆一連幾問,問得弘曉啞口無言。

  ??鄂爾泰聽了皇上的話,心中覺得頗不是滋味,於是委婉的道:“主子,這些年來,旗營的兵士是有些懶散了。”

  ??“但也是因為這許多年來,一有了戰事都是把綠營拉上去,旗營的兵士久不經戰陣的緣故。”

  ??“隻要留心加以整治,若真到了緊急關頭,旗營的兵士想是也能頂用的。”

  ??鄂爾泰本來想說,漢人再能打畢竟是漢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真正到了危急的時候,能跟咱們一條心的還得是滿州人。

  ??可是當場就有好幾個舉足輕重的漢臣,他無論如何也不敢把這話說出口的。

  ??“老西林你把這話說反了!”乾隆毫不客氣的駁了他。

  ??他早已經打定了主意,在這事上沒有商量的餘地,不管是誰來勸諫,一概毫不留情的駁回去。

  ??“不是朕把仗都讓綠營去打了,沒給旗營曆練的機會。朕倒是想給他們這個機會,可他們是那塊料嗎?”

  ??“平日裏操練時吊兒郎當,花天酒地的淘空了身子,體力上先就落了下風。”

  ??“不要說將佐,就是很多兵士都有妻有妾,有的家裏還有包衣奴才,舒服的日子過著,上了戰場必然會惜命怕死。”

  ??“體力不行又惜命怕死的人,就是與敵人擺開了架勢廝殺,敢往前衝?隻怕是聽見槍響就嚇得尿了褲子!”

  ??“朕敢把他們拉出去一試嗎?即使你不心疼他們的性命,朕還心疼朝廷真金白銀的軍費呢,那可都是百姓們的血汗錢那!”

  ??這番話比駁弘曉的話更加不客氣了,說得鄂爾泰瞬間紅了臉。

  ??乾隆卻絲毫不在意他的感受,自顧自的接著說道:“今天既然說到這兒了,朕索性就把話說明白。”

  ??“旗人和漢人,都是朝廷的百姓,朕的子民,沒有什麽遠近之分。”

  ??“以前就是因為遠近分得太過了,才把旗人們都慣壞了,以為憑著祖上的功業,自己就該當有這樣的榮華富貴,好像朝廷永遠都欠了他們的!”

  ??“你們想一想,他們的祖上隨太祖起兵的,直到後來從龍入關的,至多也不過三、四代人。”

  ??“可是朝廷已經恩養了他們的後世六、七代人,朝廷還欠他們什麽?!”

  ??這番話一出口,把在場的鄂爾泰、訥親都一齊掃進來了,屋裏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朕沒有與滿州人見外的意思,”乾隆語氣稍緩:“朕隻是想讓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祖上的功勞和恩蔭早晚有吃光的那一天。”

  ??“《孟子》有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我輩諸人敢不朝乾夕惕?”

  ??“別說是他們,就是朕自世宗爺手裏接過來這江山,若是不能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任由旗營、吏治都一天天的敗壞下去。”

  ??“弄得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扯旗放炮,揭竿而起的時候,朕就是想做個百姓怕都做不成了!”

  ??“若說關鍵時候,誰信得過,誰信不過,朕心裏清楚的很。”

  ??“隻要朕讓百姓們都能吃得飽、穿得暖,讓綠營和旗營的兵士都拿一樣的俸祿,不厚此薄彼。”

  ??“讓貪官們都有所忌憚,不敢把手伸得太長,讓刻苦習學的貧困士子們都有進入大學堂,學而優則仕的機會。”

  ??“朕就能穩如泰山,不用跟誰分出親疏遠近,也不用想著危急時刻指望著誰。”

  ??“反之,像前明的朝堂那樣,原本大好的江山,讓幾代帝王敗壞下來,倒是沒有什麽滿漢之分,也沒有什麽華夷之辨。”

  ??“結果呢?禍國殃民、無法無天的閹黨是漢人,辜恩貪墨、結黨營私的官員是漢人,起兵作亂,最後逼得崇禎煤山自縊的還是漢人!”

  ??“朕問你們,真要是大清也到了那個時候,有誰能靠得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