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軍渡河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5-23 11:51      字數:2182
  傅恒朗朗的道:“皇上口諭,著封三等威信公、太子太保嶽鍾琪為討逆將軍,節製傅恒以下一眾將佐。”

  “授以便宜行事,臨機專斷之權,率討逆北路軍五萬人馬,相機進剿準噶爾叛軍,務期全勝,欽此!”

  “遵旨!”眾人齊聲應道。

  傅恒宣完皇上口諭,趕緊過來彎腰扶起嶽鍾琪,就地紮下了一個千道:“標下參見大帥,請大帥上坐發號施令!”說完起身退到一旁站了。

  嶽鍾琪並未說話,隻是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緩步走到帥案後,紋絲不動的站定了,黑紅的臉膛上滿是刀刻樣的深深皺紋,整個人仿佛銅澆鐵鑄一般!

  一眾將領“唰”的紮下千去,聲音明顯比剛才要宏亮了許多:“參見大帥!”

  “起來吧,”嶽鍾琪輕聲說道,那隨意的神情就像是鄰家的老人在同後輩們聊天說話,這就是所謂的不怒自威了,底氣十足的人從不需要刻意的去大呼小叫。

  慢慢的掃視眾人一遍之後,他才又緩緩的開了口,聲音雄厚剛勁:“李守誌。”

  “標下在!”一名遊擊高聲應道。

  “黃富國。”

  “標下在!”

  “趙揚。”

  “標下在!”

  嶽鍾琪不再點名,接著道:“你們中間有一大半人都跟著我上過戰陣,我都能叫上名字來。”

  “知道你們心裏納悶,都甭犯嘀咕了,幾個月前朝廷將我撤差,勒令休致,是皇上和我定下的計謀,為的就是引噶爾丹策零率大軍來與我決戰。”

  “傅六爺青年才俊,雖然是替我頂了這討逆將軍的銜,然而軍務料理得滴水不露,井井有條,讓老夫心下著實佩服。”

  “傅六爺身份貴重,卻能撲下身子做事,毫無驕矜之氣,將來定是出將入相的國之棟梁,我老頭子不會看走眼。”

  傅恒見嶽鍾琪當著眾人盛讚自己,不禁臉色微紅,忙拱手以示謙虛。

  嶽鍾琪接著道:“皇上雖然隻是實授了傅六爺副將的銜,卻有旨意命他襄辦軍務,我不用多說,你們應該也能掂出這個份量。”

  “誰要是敢輕慢了他,等到行軍法時別怪我老頭子沒有事先提醒。”

  “遵大帥令!”眾人齊齊拱手應道。

  嶽鍾琪換了話頭:“朝廷與準噶爾叛賊打了幾十年,賊眾非但不知悔改,反而日益坐大,孫成棟!”

  “標下在!”一名副將高聲應道。

  “你是打從雍正七年就隨我征討噶爾丹策零的,忘沒忘記接連的慘敗?忘沒忘記那些死去的弟兄?!”

  “回大帥話,血海深仇,標下一日不敢忘記!”

  “好!今天就是一雪前恥,為死去的弟兄們報仇的日子,眾將聽令!”

  “請大帥示下!”眾人齊聲應道。

  “散帳之後,各自指揮所屬兵士,自紮布汗河上遊到下遊三裏遠近的地界內一起乘木筏渡河。”

  “每個木筏上架好一門臼炮,把開花炮彈都給我備足了,若渡河途中發現敵軍集結在岸邊伺機向我進攻,別等到進了他們火槍的射程,隻情用臼炮轟他娘的!”

  “若敵軍沒有在我軍渡河時展開攻擊,先上岸的隊伍不得輕動,占領岸邊陣地,就地警戒,等待大軍集結。”

  “已經探明敵軍有近十五萬,分成南、北、中三部紮營,分布在距岸邊五到十裏的範圍內,且有向我方移動的跡象。”

  “我料想噶爾丹策零是想在我大軍都渡過河之後,從三麵一齊向我發起總攻,利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將我們全殲在岸邊。”

  “咱們今天就來個背水一戰!給兵士們傳下令去,渡河之後若沒有敵軍來襲,集結完畢後待命而行。若有敵軍來襲,不必等他們靠近,聽我鳴槍為號,一齊射擊!”

  “很多兵士們還不知道咱們手中這槍的威力,叫他們隻情瞄準了打,不要想著給我節省炸子兒!皇上說了,隻要能剿滅叛賊,蕩平西北,子彈要用多少都管夠!”

  “還有,馬匹和兵士一起渡河,若敵軍潰退,得到命令後就給我一路狂追,不要給他們喘息的時間。”

  “若是敵軍戰敗,潰逃的方向隻能有一個,那就是科布多城裏,命士兵們追到科布多城外二裏處就不要再追了,原地集結待命,聽清了嗎?”

  “標下得令!”眾人高聲應道。

  “好,”嶽鍾琪雙手捧下自己的頂戴,邊旋著上麵的鈕子,邊決絕的對眾人道:“雖說皇上摘了我的三眼花翎是假的,可是我老頭子今天把話撂在這裏。”

  “若是這一仗再敗了,不止是這三眼花翎,還有我的項上人頭,一並都留在這裏!”

  說罷,他猛的拔出那根三眼花翎,“啪”的一聲重重的拍在幾案上:“出發!”

  噶爾丹策零也不愧為一代梟雄,他的計謀和方略基本上都是正確的。

  如果清朝兵士手中的火槍還和以前一樣,威力和射程與準格爾軍隊士兵手中羅刹國製造的火槍相仿的話,那麽這一仗清軍必敗無疑。

  就像噶爾丹策零預想的那樣,被全殲在河邊都有可能。

  可是,他無論怎樣都想不到,清軍兵士手中的火槍與之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威力是他不曾見過的。

  造出了來複槍之後,雖然已經配發到軍隊中一些,但是因為沒有戰事,乾隆下旨嚴控子彈,一顆都不下發。

  士兵們擺弄著沒有子彈的槍哭笑不得,紛紛玩笑說朝廷發下的是燒火的棍子。

  直到這次北路軍在烏裏雅蘇台出發之前,傅恒才下令將子彈發放到兵士手中,並教會了每個人裝填的方法。

  除了極少數幾個將帥,所有兵士們一槍都沒打過,沒有人知道這槍的威力和射程,噶爾丹策零就更無從得知了。

  清軍的木筏一下水,便有人急速的向噶爾丹策零稟報,他當即傳令,三路大軍一齊向紮布汗河邊移動,在離河邊三裏處集結,等待命令出擊。

  饒是兵士們足足做了一千多個木筏,這五萬大軍連同馬匹輜重也用了一個半時辰才全部的渡過紮布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