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京中貴客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26 07:41      字數:2176
  申正時分(下午四點),何誌遠差了麾下一名參將率人到驛館來迎請潘啟一家。

  因是陳中堂設宴給自己的家眷接風,潘啟沒有讓隨從參加,隻是帶了全家人上了馬車,一行人車馬隆隆的向南洋大臣衙門去了。

  車馬在衙署正門前停了,已經得報的何誌遠率著一眾人正在門前迎候,潘啟下了車,見到何誌遠,忙拱手道:“怎敢勞煩何軍門親自出迎,潘某愧不敢當!”

  何誌遠笑道:“潘侍郎客套了,若不是裏麵還有貴客要陪,陳中堂都要親自迎出來呢?”

  “哦?”潘啟驚愣了,能讓陳中堂必得親陪的客人,福建通省裏也找不出一個來,那能是誰呢?

  莫非是京裏來人了?就是京裏來的人,必然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怎的自己一點消息都沒聽說?

  按說若有這樣的人物出京,邸報上要刊出來的。

  中午在泉州知府衙署裏時,鄭文輝還特地命人將近期的邸報呈上給自己看,他揀著重要的大概看了一遍,並沒有看到有朝廷大員要來福建的消息。

  他試探著問道:“何軍門,是什麽樣的貴客在裏麵,兄弟就這樣貿然進去,是不是唐突了些?”

  “沒什麽唐突的,”何誌遠笑道:“隻管跟我走,進去你就知道了。站在外麵太簡慢了,等下安坐了再見過高堂及貴寶眷,走,裏麵請!”

  “何軍門請!”

  何誌遠與潘啟走在前麵,那參將及陳宏謀的一幹僚屬招呼著潘啟的家眷在後,一眾人進了衙署,穿過二門,真奔內宅的正堂。

  潘啟這一路上都在琢磨著陳宏謀陪的貴客到底是誰,想來想去也沒個頭緒。見進了內宅,自己東張西望的也不成禮數,遂微微低頭,目不斜視的隨何誌遠走著。

  又走了十幾步遠,忽聽見有人說道:“潘侍郎,別來無恙!”

  他竟吃了一嚇,猛一抬頭看時,頓時驚得呆住了,前麵幾步遠站在陳宏謀身邊的赫然竟然是吳中堂!

  這一路上他猜了幾個人,卻怎麽也沒有想到這貴客竟會是吳中堂。

  因為吳波不僅是軍機大臣,而且外兼步軍統領,內兼領侍衛內大臣,一身兼著宮裏宮外的護衛重任。

  潘啟進京任職兩年多,吳中堂最遠隻去過天津,這次怎麽竟然到了福建來?

  他不及細想,就著當院就跪了行下禮去:“下官參見吳中堂!”

  吳波緊走幾步過來,雙手扶起了他,邊望了望後麵潘啟的家眷,邊笑著對他道:“一家人終於團聚了,可喜可賀,來,先讓二老裏麵請,坐下後再一一介紹。”

  陳宏謀也過來,笑著請潘啟的父母先移步進正堂,潘鄉夫婦見兩位中堂爺在場,哪敢就這樣大剌剌的走在頭裏?連忙擺手謙讓。

  直到吳波和陳宏謀一人虛扶了一個,再不好推辭,才一起進得正堂來。

  進了正堂,按主次俱都落了座,潘啟又給陳中堂見過了禮,這才將父母及妻子黃氏,自己的五弟給幾位大人引見了,其他人就一帶而過。

  都見過了禮,重又落座後,潘啟問吳波道:“吳中堂幾時到的泉州?怎的邸報上一點兒也沒透出風來?”

  “到了三天了,”吳波道:“本來差事昨天就辦完了,因聽說你明天就回京師,正好咱們一道,路上有人說說話也不寂寞。”

  他卻沒有說為什麽邸報上沒透出風來,潘啟馬上猜到他是奉了密旨前來辦差,遂沒有再問下去。

  吃了一會兒茶,聊了些京中的事情,幾個人又和潘啟的父母閑說了一些家常,這時有長隨來報說宴席已經備好。

  陳宏謀起身道:“兩位高堂,諸位大人,難得潘大人的寶眷途經泉州,又恰逢吳中堂初來閩地,真可謂是雙喜臨門。”

  “兩位大人心係國事,返京在即,我和子丹略備了些酒菜,即是接風宴,也是送行酒,咱們這就移步過去,邊吃邊聊,可好?”

  “謝陳中堂盛情,請!”

  “請!”

  “請!”

  吳波是二十天前被乾隆派出來的,那日頭晌在西暖閣議過了事,他被皇上留了下來。

  “何誌遠他們就要出發了,”乾隆緩緩的道:“出兵澳省的一些細務要向他們交待一下。”

  “還有,陳宏謀辦事雖說素來穩妥,可他也是頭一次經手這麽繁重複雜的事情。”

  “調配戰船,籌集物資,征召百姓,置換土地,內裏還夾雜著軍務,泉州、雷州兩頭都要顧著,還有台灣和瓊崖的軍務民政。”

  “真怕他分身乏術,在哪裏出了點紕漏,總要親眼看了才放得下心。”

  “我聽明白了,你是離不開的,想讓我去一趟泉州,是不?”吳波問道。

  “嗯,有最後一批二十萬兩的軍餉後天要起運到泉州,你坐這艘船走一趟吧。”

  “到了那邊,嘴上自然不能說是擔心陳宏謀辦事不力,就說以欽差名義奉了密旨為遠征軍送行,賜禦酒以壯行色,以振軍威。”

  “在京裏也不要聲張,對外隻說去天津督建工廠和水師學堂。”

  “帶上夫人一起去,讓他們兄妹也見上一見,再見麵怕又得幾年後了。”

  吳波道:“我走一趟自然沒有問題,隻是我擔心京裏……”

  “這些我都想過了,”乾隆道:“沒有什麽好怕的,你總是緊握權柄不離我的左右,外麵看著咱們緊張兮兮的,反倒顯得咱們心虛怕了誰。”

  “告訴步軍統領衙門城裏城外兩個營的參將,你不在京師的這些日子,若有急務需要調兵,我會讓孫靜帶著我的親筆手諭前往。”

  “除此之外,無論任何人,無論軍機處還是兵部前往營裏調兵,都不許派出一兵一卒,將來人穩住,馬上差人奏進宮來。”

  “話說得委婉些,隻說是怕令出多門讓下麵不好遵循,別讓他們看著好像朝堂上劍拔弩張了一樣,容易生出謠言。”

  “太平時期,總不會有亂兵攻打城門吧,些微的一些關防事務,讓劉統勳安排巡捕們就做了,步軍營隻要巡防操演一切照常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