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寒冬
作者:之子知魚      更新:2020-03-19 01:24      字數:2443
  有山不周最新章節

  盡管玩家的行動力已經足夠驚人,在挖掘機開進遊戲救出“礦難”遇害玩家之前,他們依舊被困地底長達遊戲時間七十多個小時。

  出口坍塌導致神經毒氣用了更長的時間才溢散掉,足以殺死一切被困生物,包括薑若懷裏的愛斯基摩幼鼠。

  玩家當然可以複活,但除了少數想知道地震被埋是怎樣一種體驗的抖m,大部分玩家在確認獲救前幹脆就一直沒有上線,於是黑暗的七十多小時裏,“礦坑”屍橫遍野。

  薑若是為數不多堅持上線的人之一。

  三天裏薑若到處扒拉,一度引起二次坍塌砸死自己,最後也沒能把自己挖出去,倒是扒出一條連接小半個要塞的通路,得以一路觀摩各種各樣的屍體:npc的屍體迅速腐爛變成的白骨,玩家屍體被凝固在臨死的一刻,因為並不恐懼,死狀倒也並不可怖,隻是表情都像暴走漫畫。

  看npc仿佛身處一片末日廢土,看玩家好像參觀大型死亡博物館;流逝的時間和凝固的時間交織在一起,是如此地不能相容。

  如果說襲擊基山是為了得到抑製劑,勉強還算情有可原的話,“礦難”事件則暴露了npc對玩家旗幟鮮明的敵對態度。玩家難以理解這種同歸於盡的仇恨從何而來論壇上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猜疑鏈的體現:npc對玩家的仇恨,根本上源於對玩家的猜疑,即對掌控他們生死的神靈的恐懼。

  當一個人對你掌有生殺大權,你就會自然而然地仇恨他。

  當神靈隻是一個虛幻的存在是圖騰上的一個符號時,你可以信仰他;而當他切實地存在於現實之中時,你就想要毀滅他。

  即使玩家對npc原本沒有惡意,隨著npc恐怖襲擊的愈演愈烈,改變態度也是遲早的問題這恰恰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由於巨大的技術差距,npc本來威脅不到玩家。但是一個文明的可怕之處在於隨時可能發生技術爆炸,以npc的超強學習能力,配合內奸玩家向npc的技術輸出,這種技術爆炸會發生得更快。

  npc從信仰圖騰的土著,到懂得使用玩家的生化武器,現實時間不過從夏天走到了冬天。

  和珍珠港事件壓住了某國內部的反戰聲音一樣,“礦難”事件發生後,玩家終於統一了態度:npc已經成為“山海經”的病毒,不能繼續存在下去了。

  猜疑鏈與技術爆炸,最終把兩個種族推向不死不休的戰爭。“山海經”繪聲繪色地演繹了黑暗森林法則。

  然而當玩家真正著手實施種族滅絕的時候,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玩家最初的計劃是搜索npc據點,實施精確打擊。有官方的冰川計劃作為配合,無論玩家還是npc都必須抱團取暖,形成大的聚落來抵禦惡劣環境,所以npc幾乎不可能采取化整為零的遊擊方式來規避打擊。

  但首先是如何尋找據點的問題:任何涉及軍事的技術都是不能隨隨便便引入遊戲的,玩家恐怕要從最早的聲呐探測裝置開始自行研發;即使這一步能夠成功,找到據點以後呢?

  一大批玩家衝進去掃射屠殺?還是放神經毒氣?

  眾多玩家想象了一下那個場景,齊齊一哆嗦:天呐,怎麽能讓寶寶去殺人,寶寶還是個孩子!

  npc作為一個嬰兒期的文明還沒有形成堅固的道德準則,而玩家卻不一樣。玩家可以互相pk,那是因為知道對方並不會真正死亡;但屠殺npc帶來的心理負擔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心態從使用麻醉槍都不敢多放麻藥就可以窺見一二,研製神經毒氣最初也是用來對付冰川生物,而不是人。

  話說回來,如果玩家真的在遊戲裏學會了視屠殺為兒戲,那麽這個遊戲恐怕離四零四也不遠了。

  那麽等待npc在惡劣冰川環境中自然滅絕呢?

  玩家可以重生,而npc能夠繁衍,就結果而言其實是一樣的不死不滅。是玩家先放棄這個遊戲,還是npc先死絕,尚未可知呐。

  最終玩家把憤怒的矛頭指向了金葉遊戲:你們為什麽不能像滅霸一樣打個響指,“砰”地讓所有npc原地爆炸?

  金葉很委屈。

  雖然是他們創造了這個世界,但遊戲演算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嚴格自洽的係統,修改任何一個參數都要慎之又慎,直接刪除一個物種會造出什麽bug難以預料。

  由於npc的恐怖活動,玩家持續流失,在學術圈入駐後剛剛有所上漲的股價再次下跌。如果玩家繼續減少,由於缺乏觀察者,“山海經”的計算精度將不會再增加,那麽最後的學術研究價值也堪憂。

  當“山海經”世界白雪皚皚的時候,對於金葉,這也是一個寒冬。

  薑若就是在這個時候敲響了龔榮的辦公室門。

  他一路走過去的時候,路過工位無數,大家都維持著一貫的“我沒有看見這個人”的偽裝,然後在沒有領導的群裏瘋狂八卦:“剛才大公子去敲龔董門了!你們說會不會吵起來?”

  龔榮習慣性說了一聲“請進”,一看進來的人是薑若,嚇得趕緊吃了一口降壓藥。

  薑若被他的反應逗笑了。

  這一笑讓龔榮受到了更大的驚嚇,不知道他要放什麽大招。但盡管這個兒子屢次把自己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他依然無法把薑若拒之門外兒女都是討債鬼呐。

  薑若在他的對麵坐下來:“公司最近怎麽樣?”

  作為股東之一,薑若問這個問題本來再正常不過,但聽在龔榮耳裏卻格外諷刺,於是回答得就不怎麽客氣:“怎麽樣?你沒有看報表嗎?現在你滿意了?”

  薑若笑笑:“這次不關我的事,可不能賴我。”

  他出奇溫和的態度讓龔榮覺得白日見鬼,有種不好的預感:“你想要什麽?”

  “爸爸,”薑若歎了口氣這樣稱謂並不會讓龔榮覺得欣慰,因為他知道薑若從來不做用稱謂來劃清界限這種幼稚的事情然後他聽到薑若接著說:“當初創立炎黃,是媽媽的提議,對不對?”

  龔榮睜大眼睛,雖然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回答,但薑若已經看出了答案。

  “我查過,炎黃注冊的時候,叫做炎黃科技,不是什麽遊戲公司。當時沒有多想,現在我有點明白了炎黃最初是一家從事分子模擬的公司,創立她的初衷,是嚐試用模擬的手段再現物理實驗的過程,用於科學研究,對不對?”

  “我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麽波折,但無論如何,‘山海經’如今真的被用於科研了,這是媽媽當年希望的吧?”

  “我知道怎麽解決‘山海經’現下的問題。很麻煩,我本來不想管的。但如果,這是媽媽的理想我願意為她做一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