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殿試
作者:安年      更新:2021-10-13 11:39      字數:1112
  三月初二,陽光穿過晨起的薄霧,朦朧明亮,又是一個好天氣。

  黎明時,考生們便入了奉天殿,殿內氣氛肅穆而又寂靜,彌漫著緊張的氛圍,眾考生依次尋到自己的桌案,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氣都不敢出,唯有好奇心重的人滴溜溜的轉著眼睛,打量著殿內的布局。

  正式開考前的流程由劉裕和禮部的人協同安排,隻是所有章程走完,高位上卻遲遲不見明正帝。

  劉裕等了又等,終忍不住找了個內侍太監,詢問情況。

  內侍太監支支吾吾,不敢直言,劉裕心裏哪能不明白,明正帝定是昨夜又在奉天齋與那太虛道長論修仙之道,今個兒遲遲未起身,連今日是殿試都給忘了。

  他使內侍太監前去催促,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才將明正帝等來。

  明正帝在殿上坐下,尚眯著雙眼,眼下黑青,眉宇間盡是困倦不耐之色,殿內眾人跪伏行禮,明正帝隻隨意看了眼殿下的考生,便靠著椅背又瞌上了眼皮。

  劉裕見慣了明正帝此番神態,吩咐協同的官員分發策問試卷。

  殿內的考生們卻大多都是初次麵聖,有胸懷大誌的有才之士,心裏難免生出躊躇來,他們這些讀書人,來日可謂是國之棟梁,偏生聖上卻這般做派,像是根本不在意他們這些學子們。

  民間雖有傳聞當今聖上迷上修道,不理政務,但天下的讀書人哪個不是壯誌滿懷?想要大有作為!隻是若侍奉的君主當真庸碌無為,難免叫人心生失望。

  且不管旁人心中如何思緒萬千,餘啟蟄卻不動如鍾,接過卷紙看了題目後,便埋頭構思文章,須臾,凝神下筆。

  杏樓,西三樓閣中,不少文人亦坐在矮桌旁下筆。

  隻是與奉天殿內的沉寂緊張不同,這裏笑鬧聲不斷,有春闈落榜失意放縱的讀書人,亦有尋歡作樂的貴公子,人人桌上有張彩箋,正談笑著如何以這彩箋為題作詩,朝樓裏伺候筆墨的婢女們打聽箋紙的來曆。

  婢女們早先便被樓裏交待過,柔聲軟語告知彩箋出自青州沚淓縣,繪聲繪色的講了個頗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說是有個天仙下凡,墜落沚淓河,有書生路過,乍見仙女傾國傾城貌,繪了妙手丹青一幅,此後日日對著畫卷,相思成疾,取沚淓河水,製十二色彩箋,作出‘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何知處’這樣的啼血之作,以慰相思之苦。

  聽聞了這樣絕佳的詞句,閣裏哪個不動容?爭相感慨,竟一時間看著手中的箋紙,不忍落筆。

  餘嬌此刻坐在中樓二層,隔著珠翠簾幕觀摩著閣中情景,抿唇輕笑,這故事是她與沈瑜合力編的,若隻說是沚淓縣產的箋紙,實在平平無奇,不過北地一個偏僻的小縣城,哪裏會有什麽好物?這應是大多數人聽到後的第一印象。

  就算她們的彩箋製做繁複,工藝極好,可人對地域的固有印象,很難改變。

  但加上這樣的故事,便會叫人高看一眼。哪怕眾人皆知這傳說必然是假的,可這些讀書人附庸風雅,她用晏殊作的這樣一句絕妙的詞,足以令那些讀書人心氣上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