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花箋(一)
作者:安年      更新:2021-04-16 02:00      字數:1790
  左右已經欠了人情,這些錢不用白不用,等日後多還顧韞一些利息便是。

  餘知舟瞥見信封裏的銀票,細窄的雙眼皮微挑起,眼神炯亮看來還是行商賺錢。

  餘嬌將銀票收好,顧韞在信中還提到他已經回京了,往後若還有事找他,隻管叫周管事安排人往京城給他寄信。

  且朝廷指派了戶部官員擔任巡撫使,不日便會前往北地賑災。

  這個消息意味著,糧鋪的生意做不久了。

  也不能說是做不久,隻是朝廷賑災的糧食一到,糧鋪的生意必然會受影響,糧價也會受其影響。

  餘嬌允了簽雇工契那麽多戶人家的口糧,從江上運來的這批糧本就不能盡數全都賣出去,等周管事運往儋州的那批糧食賣完,儋州的糧鋪就沒必要再開了。

  胡菜九月到十一月都是適宜的播種期,隻是來年五月才能收獲,這中間有將近半年的生長期,這半年的空擋得找些旁的事情做。

  餘嬌抬眸看向餘知舟,餘知舟立時正襟危坐,餘嬌輕笑了下,問道,“三哥,你先前說的花箋紙在書院銷路如何?”

  “花箋紙高雅華美,書院裏附庸風雅的人不少,願意買的人還挺多,女兒家估計會更喜歡一些。”餘知舟答道。

  餘嬌思忖了下,又道,“三哥可曾聽說過薛濤箋?”

  餘知舟茫然的搖了搖頭,“恕我孤陋寡聞,倒是未曾聽說過,也是箋紙嗎?聽起來倒像是人名。”

  曆史上薛濤箋是極有名的,一來是因薛濤的詩出名,二來是因尋常宣紙尺幅太大,而薛濤箋精美小巧,色彩豔麗,便於攜帶,用於寫八句律詩再適合不過。

  古往今來,都是女子的錢更好賺一些。

  開個造紙坊,專生產優質精美的箋紙,賣入那些大戶人家的閨閣小姐,倒是個好生意。

  箋紙不光可以用來作詩,亦可以寫書信。

  不過片刻,餘嬌心中已拿定主意,等胡菜播種,便潛心去研究箋紙,她不光要製花箋,還要仿薛濤箋,製彩箋,以及香箋。

  閨閣婦人女子最是喜歡用香,若能造出加了香料,且香氣經久不散的箋紙,想來會大受歡迎。

  “三哥,我想開個造紙坊。”餘嬌緩緩說道,“你可願合夥一起做?”

  餘知舟怔愣了下,“我……我行嗎?你不是說要開榨油坊,怎突然又要製紙?宣州府產紙甚佳,我們所用宣紙都是宣州產的,貿貿然製紙,怕是不好賣……”

  宣紙是貢紙,聞名於天下,技藝嫻熟,天下讀書人所用皆為宣紙,除此之外便是粗糙的黃麻紙,因價格低廉,偶爾會有人用之。

  何況又無祖傳的造紙技藝,如何能將宣紙取而代之?餘知舟雖也想大幹一場,但貿然開造紙坊太過異想天開了,恐怕會賠個血本無歸。

  見他誤會,餘嬌解釋道,“我並非要與宣紙爭輝,咱們隻製箋紙,賣於閨閣讀書女子,大戶人家的姑娘都頗有才情,若能製出合她們心意的箋紙,必定不愁銷路,我們的造紙坊並非要迎天下客,定位是那些大戶人家的閨閣女子。”

  有了明確的目標客戶群體,餘嬌不擔心箋紙的銷路,她繼續說道,“甚至於咱們不需製紙張,進購宣紙,再加工製成花箋便可。”

  餘知舟被她說得豁然開朗,“是我想的狹隘了,你這麽一說,我倒覺得可行,隻是花箋如何製,咱們沒人會其中技藝。”

  “這個無妨,我知曉一些門道,花箋是用雕版雕印山水花卉,五色箋需得給紙張上色,香箋需得在製紙時加多種香料,香箋製藝會麻煩一些。”

  聽餘嬌侃侃而談,餘知舟不禁心生佩服,“餘嬌妹妹竟知道得這般多,我這個讀書人真是自愧不如。”

  餘嬌淡淡一笑,“三哥讀書看的都是經史子集,我看的大多都是閑書。”她喝了口茶,繼續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相信隻要我們用心鑽研,定能製出箋紙的。”

  餘知舟早已被她說服,餘嬌隻靜靜的坐著,慢條斯理的敘述,竟給他一種指點江山的感覺。

  原本沒譜的事情,此刻竟叫他生出一種恨不得立時去做的感覺。

  他站起身,心悅誠服的道,“餘嬌妹妹說的是,往後你怎麽說我便怎麽做。”

  餘嬌笑了笑,“造紙坊的事兒原就是三哥提起,我才有了這個想法,這事還真得勞煩三哥操勞。”

  餘知舟在椅子上坐下,滿臉精神抖擻的道,“餘嬌妹妹隻管吩咐。”

  “雖咱們可以直接購入宣紙製箋,但造紙的技藝能學還是要學,還有江南的花箋到底如何?旁的地方可還有其他箋紙,這些都需親自了解一番。”簡單的說,就是得做個市調,分析一下競品,以及學習一下別人的技藝。

  餘知舟聽得連連點頭。

  餘嬌繼續說道,“我需得盯著胡菜播種,抽不開身來,這些事就要勞煩三哥去做。”

  餘知舟道,“妹妹的意思是要我去江南和宣州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