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均分家產
作者:安年      更新:2021-04-16 01:59      字數:2272
  為防陳家洞察,餘漢山與李秀娥說定了明日在鎮上見麵,他找一媒人寫立妾文書,兩人再去官府留存。

  “按理說錢財和田產都該均分,隻是三房搬出去,如今是沒有住處的,需得給他們買一處院子。”餘儒海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老大,老二你們兩房都還住在這院裏,咱們分家不分居,我和你娘往後由你們兩房伺候,這點你們有意見沒?”

  孝順二老本就是為人子應該做的,餘樵山和餘夢山都搖了搖頭。

  餘儒海知道這兩個兒子都不是那種爭強好勝,斤斤計較的,這也是他放心分家的原因。

  餘儒海喝了口茶,目光落在餘漢山的身上,“若不是時間緊俏,本該是給三房蓋一處院子的,這樣花費也少,可陳家那邊不等人,我琢磨了下,你餘大太爺去世後,兒子一家都搬去了鎮上,家裏的院子一直荒廢著,明日讓你餘三太爺出麵,看能不能說成,將他家的宅子買來給老三一家住,這錢由公中出,就不算在要分的家產裏了。”

  “好。”餘樵山和餘夢山都點頭,沒啥意見。

  張氏是有些不滿的,既說了分家,她們大房和二房都沒有院子,卻用公中的錢給三房安置,這樣一來她們大房和二房算起來都吃虧了。

  想到三房是被趕出家門,多少有點淒慘,她便忍住沒吭聲。

  餘儒海打開了裝錢的箱籠,拿出了家裏的田契,“五哥兒中小三元那年家裏添置了五畝地,攏共算起來差不多有三十畝的田產,北邊的兩塊往後就是老大的。”

  他將這一份田地擱在了桌上,看向餘夢山道,“南邊隻有八畝多地,二房算是家裏人口最少的,年後茯苓也要嫁人,不像大房和三房都有兩個哥兒,吃的糧自然也多一些,老二你就吃點虧,這塊田歸你。”

  餘夢山點頭,二房人口簡單,八畝地好好侍弄,糧食也夠吃了,何況他雖能行走,但幹活終究不如從前,地太多也無法精心照料。

  “後山西邊的那十畝地歸老三。”餘儒海到底還是心疼三房,給了餘漢山最肥的一塊地。

  餘漢山知道占了便宜,就沒吱聲,李秀娥手裏還有幾畝薄田,加起來他們三房有十好幾畝地,養活一大家子不成問題。

  “屋後麵那二畝菜地就不分了,我和你娘往後還要老大老二伺候,這二畝菜地就留著大房二房日常種菜吃。”

  餘儒海將三份田契在桌上擺的清清楚楚,一眼分明。

  “田產算是分完了。”他將箱籠裏的所有銀子都倒了出來,“我已數過這裏統共是一百六十七兩銀子,餘下八錢的零頭就不算在裏了。”

  餘儒海雖平日總捏著家裏的錢,但真到給三個兒子分家這一步,倒是絲毫沒有藏私。

  “這裏有一百五十兩是五哥兒中了解元,縣老爺和豪紳們贈的,五哥兒年後就要進京考春闈,屆時少不了要花錢的地方,這六十七兩銀子分與二房,老大老三你們兩房心裏別有什麽埋怨。”這是餘儒海仔細考量後的決定,大房和二房眼下沒有要用銀子的地方,五哥兒春闈最要緊,他難免在錢財上要多分一些給二房。

  大房兩口子都沒啥意見,他們拎得清,這錢本就是人五哥兒中舉得來的,能分到些固然好,分不到也不該有啥不高興的念頭。

  何況他們還欠著二房不少人情和銀子。

  餘漢山眼饞銀子,可前麵有老爺子少分給二房兩畝地,他也不好舔著臉吱聲計較。

  “剩下這一百兩,等明日給漢山買了院子,餘下的大房三房再均分。”餘儒海喝茶潤了潤嗓子,才接著道,“這處院子算作老大老二你們兩家共有,等我和你娘百年後,你們兩房誰想搬出去自立門戶,另一房就要拿出一半的錢將這院子買下,老大老二你們沒意見吧?”

  餘樵山和餘夢山互相看了一眼,都笑著搖了搖頭。

  分完這些東西,餘儒海神情落寞像是老了許多,心裏說不出滋味,很是不好受,分了家,餘家一門就不再完整了。

  “既然都沒啥意見,那等明日請了餘三太爺過來,到時候也就這麽分了。”餘儒海將銀子和田契又裝回了箱籠裏,站起身來,身子比以往佝僂了許多,“都早些去睡吧。”

  這一晚,餘家人都睡得不太踏實。

  翌日一早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院外桂樹上細小的黃色花瓣已經枯萎泛白,被風吹得散落一地,雨水衝刷後,湮滅在泥土中。

  餘儒海似也沒睡好,布滿皺紋的臉很是疲憊,他拄了根樹枝,淋著小雨去請餘三太爺。

  餘三太爺和餘儒海的父親是族兄弟,到了他們這一輩已經不太親,日常往來並不多,族譜也早就分開來了。

  可到底祖上有血緣關係在,比之旁人還是要好上許多的,這也是餘儒海請他來做見證的緣故。

  年邁蒼蒼的餘三太爺驟聞餘儒海要分家,規勸了好一番,餘儒海倒也沒藏著掖著,將餘漢山和小寡婦私通,陳家以此來要挾的事全都托盤而出。

  餘三太爺聞聽後,歎了口氣,誰家沒個不省事的子孫,餘儒海要與三房斷絕父子關係也是拿得起放得下,有決斷。

  “你大叔伯的院子我就能做的了主,他家早先就想將院子處理了,一直讓我幫著操心,村裏鮮少有人買院子,就一直荒在那裏了。”餘三太爺聽餘儒海說要買院子直接道。

  餘儒海麵露喜色,“如此再好不過,三叔伯,您看多少銀子合適?老三這邊急著搬進去。”

  “銀子先不忙著給,讓你家老三先搬過去住。”餘三太爺道,“我讓大椿給你大叔伯家的海哥兒捎個信,讓他回村把地契簽了,都不是外邊的,他應也要不了幾個錢。”

  “你這事兒不是得背著陳家,既然要緊,就趕緊走吧,先去你家裏。”老人家顫顫巍巍的站起身,餘儒海趕緊去攙扶。

  有餘三太爺作見證,餘儒海按照昨日的章程,把田產給三房分好,銀錢暫且隻給了二房,又親筆寫下與三房的斷絕書,由餘三太爺簽下見證人的名字。

  將餘三太爺送走後,餘儒海將斷絕書給了餘漢山,自個兒則拿上了戶契,讓餘樵山趕車,帶著餘漢山一同去了城裏更換籍契。

  既已斷絕關係,戶籍自是要分開的,這樣才能不叫陳家人捉到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