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燧發槍的發展曆史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270
  “既然如今的火銃既然是以火繩點火,從彈藥裝填到射擊動作繁複,還進度不高,射的不遠,更兼不能在風雨之中使用,孤的想法是,若能將火繩改為以燧石點火,同時采用定裝的鉛彈,從後麵裝填,能否使之射擊的更加精準、距離更遠,可否使之即便遇到刮風下雨的時候亦能夠正常的擊發,使用呢?”

  “若是真能夠做到的話,那麽,孤想來,朝廷憑借如此精良的火器,裝備士卒並對士卒加以嚴加操練,在配以步、騎加以輔助,協同攻防。

  無論野戰還是攻城,皆先以火炮猛轟,繼之以火槍摧射,後再以騎兵衝之,最後再讓步卒打掃戰場。

  如此一來,我大明天兵必將無往不利,戰無不勝!”

  “孤王給他取名叫做,自生火銃,或者說叫做燧發槍也可以!”

  朱由楫將自己口中那個所謂的不太成熟的想法娓娓說出,頓時便讓在場的所有人麵麵相覷起來。

  徐光啟、李之藻、王徵,還是宋應星、畢懋康、茅元儀和孫元化,純粹的是因為對此感到新奇和震驚,感歎朱由楫的天馬行空,因為這樣的設想他們此前從來就沒有想過的。

  而金尼閣、湯若望.......22名傳教士,卻是震驚者有之,疑惑者有之,好奇者有之,預言又止者亦有之。

  因為按照朱由楫想法所說的火器,正是熱兵器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燧發槍。

  前麵提到過,燧發槍的構造並不複雜,而製造工藝其實也並不難,此時無論是大明朝還是歐洲那邊的工藝水準都是已經具備了鑄造條件的。

  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支燧發槍,是在崇禎八年,也就是西元1635年的時候才由畢懋康製造出來,至於是不是畢懋康獨立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而西方的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是在1547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由法國人執照出來。

  此時已經是萬曆四十八年了,距離歐洲曆史也是世界曆史上的第一支燧發槍的出現,已經過去了73年,整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這期間,法國人率先在軍隊中裝備燧發槍,隻不過後來因為支持和推廣燧發槍裝備軍隊的法國國王被人刺殺而死,然後燧發槍裝備軍隊的進程被迫停滯了下來。

  朱由楫嘴裏說著自己的這個想法不成熟,到底成不成熟,實際上他的心裏麵卻是清楚的跟個明鏡似的。

  所以說著這些話的同時,朱由楫就在暗中觀察著在場所有人的神情和反應,尤其是邊上的這一群從歐洲來的傳教士,他相信這些傳教士中肯定有人燧發槍這玩意兒的,說不得像湯若望這樣的火器專家還知道這玩意兒的構造

  ,懂得怎麽製造。

  果然如朱由楫心中所料想的一樣,朱由楫從這些傳教士們的神情之中便能夠看出來,這些傳教士中知道燧發槍的很明顯還不止一個人,至於其中有幾個人懂得製造他就猜不到了,但是朱由楫相信,湯若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性是懂得。

  見這些傳教士們實在是忍的有些辛苦,而且他也本就有意想要讓這些傳教士們能夠如曆史上一樣,加入到大明的火器(火槍、火炮)的改良中來,希望他們可以和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等人一起為自己進行軍事火器的研發和製造工作。

  於是微微側過身子,將目光轉向一眾傳教士,笑吟吟的主動對他們詢問到,“諸位令人尊敬的神甫,孤王看你們神情有異,可是對孤王的這個想法有何指教的嗎?”

  “尊貴的王爺殿下,我們必須承認您的想法是非常天才的創意,用燧石取代火繩點火是可行的。”金尼閣站起來,按照大明的禮節向朱由楫行了一禮之後表示到。

  金尼閣此話,瞬間引起了徐光啟、畢懋康等人的興趣,徐光啟問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何以見得,難道泰西也有人有著和殿下相同的設想,而且還將之付諸了實踐?”

  金尼閣點點頭,承認到,“保祿,你說的不錯,在我們歐洲的確曾經有人有著和殿下一樣的天才設想,並且此人還將這樣的設想付諸實踐,他成功了。”

  這下子,徐光啟、畢懋康,茅元儀、李之藻,宋應星和孫元化、王徵七人的興趣變得更加的濃厚了起來,而茅元儀和畢懋康、孫元化的神情更是變得有些激動和興奮,目光炯炯的看著金尼閣,眼神中滿是探索的求知欲望。

  “可能仔細說一說?”

  金尼閣見有人追問,當下也不藏私,緩緩將自己所了解的燧發槍相關的一些信息講了出來,不時地,他身邊的其他傳教士們也會插上幾句話進行補充,朱由楫和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全都用心的聽著。

  事實上,朱由楫所知道的曆史上第一次燧發槍是出現在歐洲沒錯,但是具體時間並非是1547年,也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國人隻是對其進行了重大改進,給燧發槍研製了成功可靠、完善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從使之而成為當時歐洲乃至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火槍。

  而燧發槍的實際研究和製作時間線,其實還要再往前推至少30年的時間,也就是正德年間。

  火繩槍的使用缺點並不止是大明發現了,實際上同一時期的日本、阿拉伯和歐洲國家都是對此有同感的,都有人在想辦法對火繩槍進行改進,希望找到解決的辦法,隻不過很明顯,當時隻有歐洲人在這一塊兒走到了世界前列。

  從火繩槍到真正意義上的燧發槍,中間還經曆了一個叫做轉輪打火槍的時代。

  一個名叫約翰·基弗斯德國鍾表師,不僅能造出各種造型別致的精美手表,本身對各種槍械也有濃厚的興趣,還親手製作過不少精美的火繩槍。有一日,基弗斯家中來了個客人,客人因為喜歡抽煙,在用古老的燧石摩擦點火時,燧石閃亮的火花瞬間引起了基弗斯的靈感,於是他把鍾表上那帶鋸齒的旋轉鋼輪與能夠產生火花的燧石相結合,憑著他的經驗和智慧,他在1515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此時,按照華夏的幹支紀年,當是在大明武宗正德十年。

  基弗斯發明的轉輪打火槍引起了德國軍方的關注,很快,這種槍便開始裝備德軍騎兵和步兵,1544年,德國與法國交戰,由於德軍騎兵裝備了轉輪打火槍,而法國軍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輪打火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隨後,在戰場上吃了大虧的法國軍隊也開始了裝備這樣的火槍,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也開始效仿。但是,基弗斯發明的這種轉輪打火槍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因為它不僅結構複雜,造價也極其昂貴,使用起來並不比火繩槍要來的減淡,同樣很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汙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所以在當世的歐洲有人又開了尋求新的“點火”方式。

  後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鍾表的帶發條鋼輪,直接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設置一各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

  大大的簡化了火槍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無論是使用方便還是製造成本,都要優於基弗斯發明的轉輪打火槍,因為采用的是撞擊式燧發機構,所以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槍。

  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1547年,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在這兩種燧發槍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改進......

  朱由楫輕啜了一口自己杯中的龍井,從傳教士們口中了解了更多燧發槍在歐洲的發展和使用情況後,包括其中一些他不太清楚的東西,這讓他心中更加有譜了,表麵上神色很平靜,但是實際上心情是開心的一逼。

  用後世流行一點的話來說,約翰·基弗斯發明的轉輪打火槍就是燧發槍最早的1.0版本,西班牙人發明的撞擊式燧發槍就是燧發槍的2.0版本,至於法國人馬漢改進的燧發槍就是3.0版本。

  這下子他有充足的理由和信心,相信大明朝完全有能力和工藝可以製造出燧發槍,並將之訓練裝備大明的軍隊,而且比燧發槍原本出現在華夏的曆史時間還要提前10幾年。

  畢竟後來大明曆史上第一個製造出燧發槍的畢懋康這位火器專家都已經就為了,更何況燧發槍在歐洲早就已經被發明製造出來了100多年,到現在為止都已經發展升級到了3.0版本,技術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

  最重要的是,他朱由楫為了提高大明的軍事實力,可是將當時的大明所有科研人才基本上全都召集到了一起,旁邊還有著一圈歐洲來接觸過燧發槍的傳教士,要是這樣都還整不出燧發槍的話,朱由楫發誓他將自己的名字倒過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