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臣等不敢奉命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257
  萬曆皇帝駕崩,當了30餘年受氣包的太子朱常洛終於算是熬出了頭來,所謂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

  此前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而一直堅定不移的支持朱常洛做太子的東林黨官員,在太子即位變成了泰昌皇帝之後自然是跟著水漲船高,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一個人自然也是跟著風光起來。

  西李選侍,依仗著自己的容貌和幾分心機,妄圖憑借泰昌對自己的寵愛,而當著萬曆和一眾六部重臣的麵,邀封皇後。

  這讓泰昌和眾臣們先是一陣錯愕,接著臉色盡都變得難看起來。

  朱由楫和朱由校歌兒倆被西李從帷幔後推出來,西李的態度很明顯,無非就是想要將他們兄弟倆作為邀封皇後的兩塊砝碼罷了。從她那倨傲的眼神和說話的語氣中,泰昌皇帝朱常洛和暖閣內的一眾大臣們不難讀出她的意思,自己這些年來奉萬曆的命令撫育兩位皇孫功勞可不小,如今皇長孫朱由校已經成了皇太子,皇三孫朱由楫也被先皇冊封為了蘭陵郡王,自己作為他們的養母。

  皇貴妃滿足不了老娘的胃口,老娘必須要做大明的皇後!

  皇後之位乃是國朝之中僅此於皇帝的尊位,寧可空缺著也不得濫封,豈是你一個小小的選侍能夠張口討要的,簡直是豈有此理!

  朱由楫和朱由校哥兒倆老實的站在一邊,誰都沒有說話,神情很是平靜。但是心中卻是一陣冷笑,就她這樣還想做皇後,簡直是癡心妄想。還什麽對皇孫撫養有功,咱哥兒倆在被你撫養的時候,你是怎麽打罵咱們的你心裏麵就沒點兒逼數嗎?

  還有,真當咱們哥兒倆不知道自己的親身母親是怎麽被你害死的是吧?

  好在泰昌帝也不糊塗,明白皇後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並沒有答應西李選侍的要求,依舊堅持著隻給她封一個皇貴妃。

  短暫的錯愕過後,暖閣內的一眾大臣們也都回過了身來,麵對西李選侍這樣的無理要求,紛紛出言駁斥,內閣首輔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禮部尚書趙秉忠,刑部尚書兼左都禦史張問達等一幹六部重臣悉數表示反對,這些人大多都隻是說冊封皇後之事不可輕率,還有指責西李選侍不該親自邀封,說實話,那說話的語氣還算是比較客氣的,給西李選侍留了幾分麵子。

  但是東林黨人出身的劉一燝、韓爌和左光鬥、楊漣幾人,可就沒有這樣的客氣了,麵對西李選侍這般直接赤裸的邀封皇後,說的話可就很難聽了,直接就是後宮不得幹政,就差指著她的鼻子開罵她是妄圖做呂後第二了。

  這下子可把西李選侍給氣得,那臉色是一陣青一陣白,指著東林黨出身的幾名大臣飽滿的酥胸不住的起伏著,想要做說些什麽卻又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禮部侍郎孫如遊見狀,趕緊出來打圓場,慢悠悠的出聲上奏說到:“陛下,今兩太後及元妃、才人諡號俱未上,俟四大禮舉行後未晚也!”

  你西李不是非得要皇後不做嗎?那成啊,咱們就一切都按照朝廷的禮製和規矩來辦事兒,這太後(大行的王皇後以及朱常洛的生母)、元妃(朱常洛做太子時候的原配太子妃)等人的諡號都還沒有尊上呢,你急個啥?

  等著吧,等這些事兒都辦完了,再來商議這事兒不遲!

  直接就是甩出一個拖字訣,這可是文官們最擅長使用的手段了。

  泰昌帝頷首道,“眾卿家所言在理,朝廷自有法度、禮儀,此事容後再議!”一句話便定下了調子,很輕鬆巧妙地將西李想要封皇後的這件事情給拖延了下來。

  西李見自己的目的沒有得逞,泰昌和暖閣內的眾位大臣都不同意封自己為皇後,當即冷哼一聲,一甩袖子臉色難堪的徑直離開了暖閣,找地方生悶氣去了。

  皇太子朱由校、蘭陵郡王朱由楫,兩兄弟這個時候才開口說話,“父皇,兒臣也告退了!”

  泰昌皇帝神色,無所謂的對兩兄弟揮了揮手,示意兩兄弟退下,該幹嘛幹嘛去。

  兄弟二人見狀,二話不說,先是恭恭敬敬的,動作非常到位的給泰昌皇帝行了一禮,然後又對暖閣內的一眾大臣們依次行了一禮,這才緩緩退出暖閣。

  眾大臣們見太子朱由校和蘭陵郡王朱由楫兩兄弟給他們行禮,頓時感覺有些受寵若驚,趕忙對兄弟二人回了一禮,目送兄弟倆出了暖閣之後,然後才又開始接著商議其他的事情。

  “眾位卿家,先皇考晏駕之時,曾留有遺詔,命禮部置辦冊封鄭貴妃為皇後的典禮儀仗,朕嗣承基緒,自當應該尊奉先皇考遺命,不止此事禮部可曾有辦好?”泰昌將目光投向身為禮部尚書的趙秉忠和侍郎孫如遊二人。

  泰昌此問一處,在場的眾臣工無不感到有些無語。很像將泰昌的腦袋瓜子剖開來看看,他到底是咋想的,你就算是想要在大家的麵前表現出您很孝順,告訴天下臣民您很寬宏大量也不至於玩兒這一套吧?

  您這是忘了您在沒有登基成為皇帝之前,還是太子的那幾十年時間各種被先皇和鄭貴妃支配的悲傷經曆了嗎?忘了鄭貴妃之前一直都想把您從東宮的儲君之位上拉下去,換您兄弟福王接替您嗎?

  還是說您是在嫌棄您自個兒的這個皇位來的太容易了,屁股下麵的龍椅坐的太舒服了?想要再給自己找些麻煩,添些堵是吧?

  還有鄭貴妃還活著,先皇已經大行了,還封鄭貴妃做皇後,您來告訴咱們,這個要怎麽操作?誰來主持鄭貴妃的冊後大典?

  見下麵眾位大臣一個個麵麵相覷的,都不說話,暖閣內的氛圍一時間有些許的冷場,泰昌幹咳了兩聲,“眾卿家都是朝廷幹臣,有何意見,但言無妨便是。”

  方從哲皺了皺眉,不知道他心裏麵在想些什麽,其他人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從哪裏發表自己的意見。

  倒是東林黨出身的楊漣第一個站出來,開口道:“陛下,臣以為,封鄭貴妃為皇後之事,不妥。”

  “陛下,臣也覺得此事不妥。”楊漣之後,左光鬥繼而說到。

  泰昌聞言,又將目光投向在場的其他幾位文臣,“卿等以為呢?”

  “臣亦覺不妥,還請聖上明斷。”方從哲此事終於說話了,帶頭開口到。

  “臣等附議!”接著其餘眾人也跟著表態到。

  萬曆見暖閣內的所有大臣都是一個意見,眉頭微皺,對眾臣子追問到,“朕尊奉先皇考遺命,加封鄭貴妃為皇後,乃是順行孝道,有何不妥?”

  這個時候專門負責管理各種禮儀祭祀的禮部便不得不發言了,因為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了趙秉忠和孫如遊二人身上,這應該是屬於你們禮部的業務範疇,你們比較熟悉。

  趙秉忠出言,鄭重的對泰昌皇帝說到,“陛下,此時並無先例!”

  見泰昌皇帝還一臉疑惑,孫如遊清了清自己的嗓子,而後對泰昌說到,“陛下,臣考累朝典禮,自古以配而後者,乃敵體之經;以妃而後者,則從子之義。祖宗以來,豈無抱衾之愛,而終引去席之嫌,此禮所不載也。

  皇貴妃事先帝有年,不聞倡議於生前,而顧遺詔於逝後,豈非先帝彌留之際,遂不及致詳耶?且王貴妃誕育陛下,豈非先帝所留意耶?

  乃恩典尚爾有待,而欲令不屬毛離,得母其子,恐九原亦不無怨恫也。皇貴妃賢而習禮,處以非分,必非其心之所樂,書之史冊,而傳之後禩,將為盛代典禮之所累,且昭先帝之失言,非所為孝也!

  況先帝念貴妃勞,不在無名之位號;陛下體先帝誌,亦不在非分之尊崇。

  中庸稱達孝為善繼善述,若義所不可行也,則遵命非孝,遵禮為孝。臣不敢曲徇,自蹈不忠之罪。”

  孫如遊一通話說下來,據理力爭,稍微翻譯一下成後世的白話文,也就是告訴泰昌皇帝,咱禮部就是負責這些的,我翻看過曆朝曆代的典籍,無論是咱大明朝還是咱大明以前的朝代,都沒有這樣的先例。

  先皇駕崩了,先皇的妃子還活著,新即位的皇帝去冊封先皇的妃子為皇後,這事兒他不單沒有任何的先例,最重要的是他還不符合禮製啊!

  而且先皇在即將大行的時候才留下遺照冊封鄭貴妃為皇後,萬一要是先皇神誌不清說的不清不楚呢?而且您親媽都還沒有追封呢?

  況且鄭貴妃此前可是一直都想扶持您弟弟福王取代您的,您這也搞不是正好又給了她們母子非分之想嗎?這一冊封,您弟弟福王就也變成了嫡出皇子了,老大您這屁股下的龍椅還想不想坐的踏實了?

  您真要是這樣搞的話,不論從那個角度考慮他都是不妥的,沒有必要啊!所以,請恕臣敢不奉命!

  孫如遊這番話一出來,有理有據,頓時引得在場眾臣紛紛紛紛點頭讚同,“臣等附議,臣等不敢奉命!”

  泰昌帝聽罷,見所有人都反對,便仔細的在心裏麵琢磨了一下,發現好像說的是這麽一個道理哈,於是便不再提大行皇帝遺詔封鄭貴妃為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