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閣臣之爭與左楊歸京 下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441
  “不錯,不錯,這字寫的真不錯!”

  乾清宮,禦書房內,朱由楫一邊看著一封奏疏,一邊搖頭晃腦,還時不時的讚歎上幾句,看到其中有寫的精彩之處的時候,更是不禁讚歎著道,“楊漣果然不愧是東林黨懟人的第一幹將,嘖嘖嘖,能夠在青史上濃墨重彩的留下自己的名姓的名臣,果然不一般。”

  朱由楫正在翻看的奏疏,正是楊漣寫的那封《劾史繼偕疏》,合上奏疏,將之隨意扔到一邊,又有些遺憾的自語道,“這楊漣雖有能力,為人的清正廉直,但是這黨派門戶之見和意氣之爭未免也太重了一些!”

  禦書房作為天子平常辦公、批閱奏折的地方,按理說並不是朱由楫可以隨意進出的地方,禦案上的奏疏也不是朱由楫一個蘭陵郡王便能隨意翻閱的,要知到這在古代,無論是誰隻要沒有得到皇帝的準許隨意進出禦書房並翻看奏折那可是重罪,搞不好就會被當成謀逆論處的。

  但是這一點在朱由楫這裏不適用,因為他可以隨意進出禦書房乃是大行皇帝萬曆親口準許的,在他將《太平永定十策》交給萬曆之後,萬曆或許也是有意想要培養他一下,更是準許他在禦書房內隨意翻閱各種奏折,隻是不準他在奏章上寫任何的話。

  這個權力可是獨一份。

  萬曆皇帝大行,並沒有收回他給朱由楫的這項權力,泰昌帝朱常洛即位之後,正是其最春風得意的時候,沒了萬曆在頭上壓著,剛一即位就開始了享受起了自己作為帝王的權力,開始沉迷美色,壓根兒就沒什麽心思去關注朝堂上的黨爭,更沒有閑功夫去管朱由楫在幹什麽了,大行皇帝朱由楫的權力,新即位的泰昌帝也沒有下旨收回來。

  加上乾清宮的宮女、太監們和朱由楫簡直不要太熟了,大多都很喜歡他,所以朱由楫隻有進出禦書房,更沒願意去阻攔他。

  是以,楊漣的《劾史繼偕疏》,送入宮中之後,泰昌皇帝一個字都還沒有看過呢,倒是被朱由楫一字不落的,認認真真的給從頭到尾的仔細看了一遍,看完之後還不忘評頭論足一番。

  楊漣的這一突如其來的奏疏,把東林黨和他們的對頭都給搞得一臉懵逼,然後雙方似乎很有默契的選擇了暫時休戰,開始回去開起了碰頭會,商議著要怎麽辦,準備拿出一個更加可行的對策出來。

  畢竟內閣的閣員是必須要增補的,這都已經是泰昌朝了,要再像萬曆朝那樣長期隻有一位閣員獨掌大權,這誰受得了。

  朝堂上終於難得的安靜了兩日。

  朱由楫還是很想知道東林黨究竟在打著什麽算盤的,好在東林黨中已經有了兩位早已效忠與自己的人,一位是自己老師孫承宗,一位是他如今的“禦用”文人阮大铖,東林黨對於閣臣之爭的具體打算很快便被二人匯報給了朱由楫。

  此時的京師,在朝的東林黨人並不多,大多都在萬曆朝的黨爭中被打壓了下去,雖然新君泰昌已經在即位前就以大行皇帝“遺詔”的方式起伏了被打壓的東林黨人,但是這些人大多都還沒有入京。

  最重要的是,東林黨的真正大佬如李三才、葉向高、趙南星和高攀龍此時亦不在京師,東林黨在京中真正的主事之人乃是劉一燝和韓爌二人,然後是左光鬥和楊漣.......

  劉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人,生於官宦之家,萬曆十六年同兩名兄長一起鄉試中舉,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和左光鬥、楊漣、韓爌一樣,他同樣也是早期的東林黨元老骨幹人物。

  原來何宗彥隻是劉一燝和韓爌二人在閣臣之爭中放出來的一個煙霧彈,實際上他們的真正目的乃是想要重新將葉向高抬入內閣,畢竟在顧憲成死了之後的東林黨內,除了高攀龍之外,也就隻有葉向高的資曆和威望是最高的,關鍵是人家本來就在萬曆朝做過內閣首輔的,有經驗又有能力。

  果然,朝堂上消停了僅僅兩日,原本提議何宗彥入閣,並全力支持的東林黨人卻突然鬆口了,開始轉了口風,也不再大力反對史繼偕、沈傕入內閣了,因為他們正式提議提議複起葉向高入內閣。

  這樣的提議,足見東林黨劉一燝和韓爌的高明之處。等於東林黨主動在向他們的反對派釋放一個互相妥協的信號,東林黨不要求將閣員名額全占,咱們東林黨可以同意史繼偕、沈傕入閣,但是你們也得要支持重新啟用葉向高。

  此時的劉一燝其實也是已經有了可以入內閣的資曆的,隻不過比起葉向高還有些差距,而且劉一燝此人向來持重,比較有大局觀,雖然他也很想入內閣,但是還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由此也可見此時的東林黨高層雖然也爭權,但還遠沒有到崇禎朝那樣的毫無底線的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況且何宗彥雖然不是東林黨人,但是素來與東林黨人關係不錯,這樣一來,雖然東林黨在內閣中隻有一位閣員,但是本來就和東林黨關係不錯,能夠入閣又是東林黨一手力挺的,在某些事情上自然會站在東林黨這一方,也可以算作是東林黨的盟友了。

  原本憋著一口氣想要和東林黨噴到底的浙、齊、楚黨的官員,一見東林黨主動的退不了,願意妥協了,自然也樂得就坡下驢,願意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況且拋開葉向高的東林黨人身份不說,單就以其人在萬曆朝的資曆、威望,以及人品和治政經驗來說,大家夥還真沒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反對的。

  而且,就算支持葉向高入閣,東林黨算上何宗彥也隻有兩個位置,而他們加上現在的首輔方從哲依舊有著三個位置,在人數優勢上任舊還押著東林黨一頭。雖然方從哲並不怎麽參與黨爭,而且因為兒子和薩爾滸這兩件事已經失了威信,但是好歹也是浙黨領袖人物之一,此時任舊還是大明的內閣首輔。

  再有一點,方從哲和葉向高的二人的關係也還不錯,葉向高被方從哲有舉薦之情,方從哲能夠入內閣接替葉向高成為大明內閣的第二位長時間事實上的獨相也和葉向高有著不小的關係。

  最主要的是,這葉向高和方從哲二人雖然一個是東林黨大佬,一個是浙黨的領袖,但是這二位啊對黨爭還真不怎麽上心,這二位放在內閣裏麵,雖然底下的黨爭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內閣裏麵起碼不會整天因為黨爭扯皮不斷。

  所以當第二次廷推的內閣閣臣人選出來後,無論是東林黨也好,還是浙、齊、楚各黨官員也罷,都沒有再這個問題上再去多做糾纏,六科的給事中們包括此前的吏科給事中張延登,最後也還是無奈的簽字同意了。

  群臣廷推商議的結果很快便呈送入了宮,然後自然是第一時間便到了朱由楫的手裏,朱由楫隻是大致的翻開看了兩眼,神色間並沒有多少意外的,反而覺得這個結果應該算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最能夠讓人接受的了。

  能夠從科舉考試中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的最終進士及第,然後在大明的官場上摸爬滾打出來,這朝堂上的文官們果然還是不能小覷的。

  隨著這份廷推結果一同入宮的還有一份吏科給事中張延登的辭官報告,朱由楫想了想直接將張廷登的這份辭官報告截了下來,然後拿著百官廷推的內閣閣員增補名單出了禦書房,找他的便宜父皇泰昌帝朱常洛去了。

  “奴婢拜見蘭陵王殿下!”泰昌的寢宮外,值班的一眾太監、宮女們見到朱由楫連忙行禮到。

  朱由楫很隨意的對大家點了點頭,然後對為首的太監問道:“馬公公,父皇可曾歇下?”

  朱由楫口中的馬公公,名叫馬鑒,在泰昌即位後被泰昌升為了乾清宮管事太監,和劉若愚一樣,都曾是陳矩手下的太監,所以和朱由楫很熟。

  “殿下,皇上還未曾睡下,不過......”馬鑒有些預言又止的樣子,朱由楫立馬便明白了他的想要表達的意思,此時的泰昌多半正在寢宮內和鄭貴妃獻給他的那八名絕色沒羞沒臊呢。

  因為朱由楫已經隱約的聽到了屋內泰昌帝和一群女子的調情、嬉鬧聲。

  “哈哈哈,美人兒,哪裏跑?”

  “皇上.....來抓我呀....”

  “皇上,別急嘛.....”

  “美人兒,朕要好好兒的疼你們......”

  接著便是一陣衣帛被撕裂的聲音響起。

  朱由楫摸了摸鼻子,奶奶個腿兒的,自己這似乎來的有些不是時候啊!但還是硬著頭皮在門外大聲道:“父皇歇了嗎?兒臣由楫有事求見。”

  朱由楫的話讓屋內的動靜瞬間安靜了下去,泰昌帝的語氣稍微有些不快的從屋內傳來,“楫兒,何事?”

  “父皇,增補內閣閣員的廷推結果已經出來了,需要您禦批用寶!”

  裏麵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泰昌問道:“大臣們廷推的何人?”

  “回父皇,舊輔葉向高、禮部左侍郎何宗彥,原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史繼偕,和南京禮部侍郎沈傕。”朱由楫恭敬的道。

  “朕知道了,就依廷推結果吧。”屋內泰昌帝淡淡的說了一句,便沒了下文,然後便是一陣男女之間辦那事兒時候的喘息聲.........

  一直貼身跟著朱由楫身邊的慕容清妙,聽得清麗冷豔的俏臉上不覺的爬上了一抹紅暈。

  翌日,宮裏傳出聖旨:

  批準同意了大臣們的廷推結果,然後遣人出京宣旨,詔葉向高、何宗彥、史繼偕、沈傕四人入京,兼內閣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