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組建自己的諜報機構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4      字數:3202
  “該如何做,還需要孤來叫你們嗎?”

  朱由楫淡漠的眼神和森冷的語調,讓羅典等人心中一寒,趕緊抱拳躬身道:“卑職等明白了!”

  “去吧。”朱由楫有些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讓他們趕緊辦事兒去。

  十人立刻動身出了南苑軍營,遠遠的追著靜逸師太一行人身後入了城去。

  朱由楫見新軍的1906名少年還保持著圍成一圈的坐姿,頓時有些不爽的道;“還在這兒圍坐著幹什麽?”

  “全體都有,起立,立正!”

  刷的一下子,所有人麻利的從地上站起身來,立正站好。

  “今日下午不用訓練了,下去之後給孤好好的寫一遍觀後感想給孤,不準抄襲,不準代筆,聽明白沒!”

  “明白!”

  “那行吧,解散!”朱由楫淡淡的說了句,然後便不管這幫家夥們了,直接往南苑中修繕過後的沒有被化作軍營的那部分走去,他得要回住處找陳清越尋求一點兒安慰。

  然後還得去瞅瞅徐光啟和金妮閣等一眾傳教士們的翻譯事業進展如何。

  通過比武切磋,朱由楫直觀的認識了峨眉派的武功,同時也大致清楚了便宜皇爺爺萬曆皇帝從大內調給自己的十名侍衛的實力水平,武功路數。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知道了一些帶著武俠色彩的江湖之事,大內和錦衣衛、東廠都有著武學宗師級別的高手存在,就連關外的建奴都有,當然自己身邊的方教主那也是宗師級別的武林高手。

  回住處的路書上,朱由楫還特意虛心的再向方教主請教了不少江湖之事,以及所謂的宗師級別的高手如果和軍中的武將相比,誰會更加厲害一些,若是放到戰場之上遇到了正規的精銳軍陣又會是怎樣的結果.......

  麵對朱由楫的問題,方正化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一一回答與他,為他解惑。

  所謂的武林宗師級別的高手,說到底也還是肉體凡胎的存在,並不像後世許多的武俠小說當中寫的那樣神奇和厲害,如果是和軍中的普通武將相比當然可以吊打,但若是遇到軍中的猛將、宿將,誰勝誰負便很難說了。

  但是正如朱由楫所料想的一樣,再厲害的武林高手上了戰場,遇到了精銳的軍陣,麵對著萬馬千軍,十有八九都是得要抓瞎被報銷的。

  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何況到了戰場上這麵對的還不是四手,而是數不清的敵人和他們手中鋒利的刀槍劍戟,還有可能是那漫天如蝗的箭雨。武林爭鬥和江湖搏殺中的一些經驗和武功套路在戰場之上不一定用的上,用上了也不一定就管用,相反可能還會死得更快。

  這也是為什麽許多江湖之人,以及所謂的武林高手不願意去招惹朝廷的原因之一。

  聽罷方教主的話後,朱由楫心下頓時了然,不禁在心裏麵想到了原時空中,曆史上的方教主的最終結局:

  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率軍圍陷京師,方正化督軍殺賊,一人之力擊殺數十名敵人之後最終被亂刀斫殺之!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東方不敗教主的人物原型,堂堂的一位武林宗師級武林高手,最終卻慘死在戰場之上,還真是令人不甚唏噓感慨啊!

  不過既然自己重生而來,方教主還到了自己身邊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自己說什麽也不會讓他再和原本曆史上一樣,落得個沙場慘死的結局了。

  以方教主的武功和身手,戰死於亂軍之中可不該是他的下場,以朱由楫的眼光看來,方教主乃是屬於特殊人才,他發光發熱的地方更高應該是在另外一個戰場之上。

  情報和諜戰!

  收集情報,和敵人進行諜報戰爭,便可以非常好的發揮出個人的武功和身手,當然光有這些還不行,還必須要經過係統的培訓,學習一些其他的技能才成。

  就像大明如今的特務情報機構——東廠和錦衣衛一樣。

  想到這裏,朱由楫腦海中一個原本還不太成熟的想法開始漸漸的成形,或許也是時候應該著手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諜報機構了,方教主的武功正好可以幫自己訓練這支諜報機構的人員,教他們武功,錦衣衛世家出身現在卻並未在錦衣衛中任職的駱養性也正好可以用上。

  想要組建自己的諜報機構,回去之後得仔細琢磨一下相關的組織架構,還得回想一下後世關於情報組織的其他各種知識,諸如刺殺、聯絡、保密等等一係列的東西,整理一下,然後交給方教主和駱養性他們去研究實踐。

  金尼閣、龍華民等泰西傳教士滿懷著他們崇高的理想和事業心,不遠萬裏,遠渡重洋的從遙遠的泰西來到東方,在澳門經過短暫的修整,寫了一封書信送到京師交給了徐光啟,然後在得到徐光啟的回信過後,又滿懷希望與憧憬的一路北上。

  當他們到了京師,經過徐光啟的引薦見到了朱由楫,一番談話之後,卻相當於給他們當頭澆了一盆冷水,讓他們瞬間回歸了現實當中,明白了他們的傳教事業想要再次在大明打開局麵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要麵臨的困難並不比前輩初入大明的時候麵臨的局麵輕鬆。

  尤其是麵對朱由楫在交談當中,向他們一行人提出的條件和難題。

  朱由楫向他們提出的兩個條件倒是還好說,並非什麽多困難的事情,關鍵點在於他後麵的那三點難題,這才是最關鍵的,也最讓金尼閣、龍華民等一眾傳教士們感到為難之處。

  其一:必須遵守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不得幹涉在大明的教民們原本的信仰,即便他們受洗而信仰了他們萬能的主,也不得幹涉他們祭祀祖宗、拜祭孔孟......

  其二:不得幹涉大明的內政,中國教區的主教必須通過選舉,而且由大明皇帝冊封,獲得大明朝廷的認可,而不是直接由羅馬教廷方麵指派任命......

  其三:羅馬教廷的宗教神權必須要置於大明的世俗皇權之下,接受大明朝廷的監督,解決羅馬教宗(或者說是教皇陛下都可以)與大明天子之間的地位高低問題......

  這三點與其說是朱由楫給他們設置的難題,倒不如說是直指根本的靈魂三問。

  另外便是,他們通過與朱由楫的交談,發現明國的這名看起來隻有10多歲的小王爺年紀雖小,但是卻表現的很是博學,對他們歐洲的文明和製度了解的不少,他們並不能簡單的糊弄過去;還有一點,他們通過朱由楫這裏還得到了一個訊息,那邊是朱由楫是有接觸過另外的一批從歐洲來到大明的人的,而那另外一批人還是來自於俄國的,與他們羅馬公教會不對付的東正教會之人,這讓他們清醒的意思到,要想保證他們此行可以順利的重新在大明打開局麵,獲得能夠在大明境內的自由傳教的權利。

  他們就必須要答應朱由楫向他們提出的兩個條件,同時麵對朱由楫直指根本之處的靈魂三問,還必須要認真的想辦法加以解決,或者說是尋求一個折中的可行性方案出來。

  自從那日見過了朱由楫之後,一眾傳教士們在徐光啟的住處多次開會進行討論,對於朱由楫的條件倒是沒有什麽過多的不同意見,意見都比較統一,可以答應,就當是為了他們的傳教事業,能夠讓萬能的主的福音順利的灑遍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而做的必要工作,順便給這片土地帶來的額外的福利。

  但是麵的朱由楫後麵給他們提出的三點難題,大家的意見就沒有辦法做到統一了,即便是大家多次開會進行討論,任舊是分歧頗大,誰都無法拿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出來,於是便隻能先暫時性的將之擱置起來。

  先通過答應朱由楫的兩個條件,獲得在大明京師的居留權利,而後再慢慢的圖謀獲得在大明的傳教權利。

  而後傳教士們通過徐光啟將他們的部分意見傳達給了朱由楫,朱由楫也很大方的直接將南苑其中一個單獨的院落劃給了他們,讓傳教士們在此居住,先翻譯他們從歐洲帶過來的那7000餘冊各類書籍。

  朱由楫為此,還特地讓阮大鉞、淩濛初。馮龍夢,以及薑曰廣、陳子壯和馬士英在沒事兒的時候也跟著徐光啟一起,幫著進行翻譯工作,這倒是讓他們和這些傳教士們漸漸的互相熟絡了起來。

  當然這些朱由楫並不知道,因為他當時隻是順便的安排了一下之後,便沒有再往這些事情上麵去關注或是過問過。

  暫時還是先按下傳教士的事情不提,將話題和視線再度轉回峨眉派。

  卻說靜逸師太帶著慕容清妙等一眾弟子,在離開南苑的軍營之後,一路無話,直接回到了城內,他們在京中下榻落腳的客棧之中。

  而在靜逸師太帶著弟子們回到客棧之中不久的時間,奉了朱由楫命令的呂煥雲、羅典等十名侍衛也出現在了客棧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