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所謂的秋後問斬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245
  按照朱由楫的吩咐,錦衣衛和順天府的衙役們押著囚車內的建奴滿京師的遊街示眾,吸引了京師許多百姓的夾道圍觀,剛入京不久的一眾峨嵋弟子也在擁擠的人群之中,踮著腳,用力的仰著脖子瞧著熱鬧,甚至於還和身旁的不少百姓一樣,有說有笑的對著囚車內的四名建奴指指點點。

  更有著許多的百姓,帶著或憤怒或仇恨的目光,一邊叫罵著,一邊將無數的爛菜葉子、臭雞蛋什麽的從人群中扔向囚車中的建奴。

  負責押著建奴在京師遊街示眾的錦衣衛和順天府衙役們,頓時變成了殃及池魚的倒黴蛋,本來是扔向建奴的垃圾有差不多一半都落到了他們的身上。他們還不能生氣,更不能對這些百姓進行驅趕,隻要這些百姓們扔的不是是快、刀子之類的東西,他們便不能管,隻能板著一張臉,眼神戒備的在街道兩旁的人群中掃視著,以防有建奴的同伴突然跳出來劫囚車。

  人群中更有不少錦衣衛的校尉帶著人手散布其中,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若真的有建奴的同伴跳出來進行營就的話,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將潛藏在這京師當中還剩下的那些建奴一網打盡。

  原本被杜度抱有希望以及幻想的,會帶著人尋找機會營就他的佟養性,亦帶著手下潛藏在人群當中,想著要伺機將杜度給救出去。

  雖說杜度會落得個如此下場,在佟養性看來完全就是杜度咎由自取,在其心中對杜度此人頗為不喜,但是二人的身份差別卻擺在那裏,若是放任杜度被明國朝廷或擒或殺了,自己卻不去想辦法營救,不作任何的努力,消息傳回大金去了,對自己的前途肯定會有影響的。

  所以哪怕隻是嚐試一下,或者說是做做樣子也是要有的。

  佟養性和他的手下們經過喬裝改扮,在不摘掉頭上帽子的情況下,和身邊的大明百姓並沒有什麽差別,正當他準備下令讓手下冒險將杜度搶出來的時候,敏銳的他卻從囚車旁的那些錦衣衛神態中察覺出了不對味,皺著眉頭製止了原本準備動手的手下。謹慎的他仔細的暗中觀察了一下擁擠的人群,在人群中發現了不少行跡和神情與身邊的普通大明百姓不一樣的人,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很明顯的衣著打扮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是腳上的靴子卻出賣了他們的身份。

  多年來為努爾哈赤在遼東收集情報的經曆和自覺,讓他瞬間便猜測到了這些人身份,於是果斷的給身邊的手下比劃了兩個手勢,然後小心的退出了圍觀的人群。

  若是為了救杜度,而將他們這些人全都搭進去,不劃算。杜度被關在囚車內押著遊街,很明顯的有想要誘使自己這些人主動暴露出去,而後趁機將他們一網打盡的用意。

  警覺又謹慎的佟養性稍一思索便想到了這一點,自己已經嚐試過準備營救杜度了,奈何明國人早有安排,自己已經算是盡力了,總不能明知道明國人早有準備就等著他們了,還傻乎乎的往明國人設好的陷阱裏麵跳。

  自己又不是遼東那片林海雪原上的傻麅子!

  自己這是見事不可為,留待有用之軀準備將來更好的報效大汗,為大金效命,如此就算消息傳回到了大金,自己也算是對大汗有了交待。

  建奴被押著遊街示眾期間,朱由楫並沒有去湊熱鬧,因為他正在南苑忙著複原大明以前的曆朝漢人冠服,為匠人們的人物塑像設計人物畫稿,對他來說,這才是目前的最重要的正事兒,建奴被押著滿京城的遊街示眾不過就是一件小事而已,並不值得自己到場去湊熱鬧。等過幾日,將杜度為首的四名建奴壓赴菜市口進行斬決的時候,自己再去瞧瞧熱鬧還差不多。

  以杜度為首的四名建奴,被關在囚車內在京師遊街示眾,一連著好幾天,初始的時候,京師的百姓們對此還極為關注,抱著極大的熱情看熱鬧,瞧個新奇。越往後,百姓們心中的那股子新鮮勁兒也能漸漸的過去了,原本的熱情也漸漸的冷了下去,不再如最初兩日那般趕著湊著上去圍在囚車經過的街道兩旁去挨擠了,除了一些沒事兒的青皮閑漢,或是一些小孩子以外,大多數人都開始該幹嘛幹嘛去了。

  畢竟大多的都隻是一些普通的小老百姓,還需要為一大家子的柴米油鹽操心呢,而一些沿街的店鋪也還要開門營業做買賣呢。

  這在京師當中製造滅門慘案,還妄圖刺殺當朝的蘭陵王爺的建奴,被關在囚車內遊街示眾,大家夥也都看見了。

  原本還以為這在關外作亂,讓朝廷在遼東折損了數萬大軍的建奴有多厲害,還以為是什麽三頭六臂,青麵獠牙的怪物呢?

  這幾日見了,頓覺所謂茹毛飲血,凶殘成性的建奴也不過如此。

  還不是和他們這些人一樣,兩個肩膀扛著一顆腦袋,無論是耳朵、鼻子,還是眼睛、嘴巴什麽的都和他們這這些人沒有什麽兩樣嘛。

  真要說這些建奴和他們有什麽不同的,那就隻有頭發和身上的穿的衣服是不一樣的了。

  這些建奴身上的穿的衣服式樣,和大明百姓們平日裏所穿的衣服明顯不一樣,和他們見到的那些貴人們穿的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相比差別極大,便連他們這些普通平民素日裏身上的穿的衣服與之比起來,都能看出二者之間的差別。

  更別提這些建奴那剃的光潔溜溜,跟個大禿瓢子似的腦門上就後腦勺那位置上留了一小撮頭發,而且就這一小撮的頭發還被編成了一條跟老鼠尾巴似的小辮子這麽醒目的標誌了。

  就這樣一幅打扮,三歲的小孩兒都能看出來這不是中原百姓該有的裝扮,建奴的這幅尊容打扮,真的是太醜了!

  百姓們大多都沒有讀過什麽書,也沒有什麽豐富的詞匯可以用來形容和表達他們對建奴頭發和衣著的具體感受,反正就是感覺很醜陋,甚至於感覺著有些惡心,用朱由楫後世的一句話來說怎麽看怎麽辣眼睛......總之就是將他們有限的知識當中,所有的用來形容醜的不好的詞語一股腦的用在了針對建奴發型和衣著上麵。

  不得不說,自己身上的這身衣服還有腦袋上的頭發,和這些建奴比起來,簡直就是要甩出去好幾十條街啊。

  這是,所有百姓們在看到建奴之後,內心當中的一些想法。

  當然,這些百姓們當中還有不少人,正在心裏麵期待著幾日後能夠到菜市口去,瞧一瞧朝廷砍這四名建奴的腦袋呢,不少人還從沒有見識過行刑、砍頭,處決犯人的場麵。

  雖然看犯人被砍頭,總是一件血腥暴力的事情,一提起來或是想到那個畫麵便會讓不少人在心裏麵感到有些不適。但是這人啊,就是這樣,總是對某些東西或是事情保持著好奇,或者說是期待,而恰巧這觀看犯人被殺頭便是這其中之一。

  建奴被押著一連在京師內遊街示眾了七天,七天之後杜度四名建奴,頭一日的夜間,在錦衣衛的詔獄之中吃了他們人生當中最後的一頓飯菜,與次日一大早便被驅趕著關進了囚車之中,從錦衣衛詔獄直接押往了菜市口。

  準備斬立決!

  本來按照古代的習慣,處決犯人,執行死刑一般都是在秋冬季節,這個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也就是順應天意。春夏兩季皆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則是樹木凋零的季節,正好象征肅殺,古人認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

  皇帝乃是天子,在天人感應,君權天授等學說之下,天子自然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了,所以對犯人執行死刑也要如此。

  所以,在古代對犯人執行死刑,往往也叫做秋決,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古裝電視劇中在演到官員審案的時候,會有將案犯押下去收監,等候秋後處斬的情節。

  這便是所謂的秋後問斬!

  秋冬季節執行死刑早在西周就已經開始了,到漢朝因為董仲舒係統地提“天人感應”學說,“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

  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因為這時“天地始肅”,殺氣已至,便可“申嚴百刑”,以示所謂“順天行誅”。

  從此秋冬行刑便成了定製,為後世曆朝所沿用。

  除了謀逆之類的大罪可以立即處決之外,一般的普通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死刑。

  這條製度自然也被大明沿用了下來,大明律海規定十齋日(即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國家在進行具有重大意義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就連行刑的具體時間都有規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也就是午時過後,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才可以。

  此時乃是春季,並非秋冬,建奴並非是一般的死刑犯,不用遵照秋後問斬這條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