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章服之美,禮儀之大(中)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331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此句最早是語出孔子的第31世孫,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華,服章之美為之華!漢民族幾千年發展演變而來的服飾,在世界上最為華美,在蟎清之前,幾千年以來一直為萬邦所推崇。

  夏者,家繼禮法聖賢之學,國從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聖賢傳,而國家繼吾國吾民之利益而世代傳承,這便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漢家先民,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道德、禮儀興盛為夏。

  單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將二者相連接起來的確是個非常美好的詞語。

  “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複,華即為夏。華夏的源流有好幾種說法,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一句話不過是對華夏源流和文化內涵的其中其中一種解讀。

  但是這一種解讀也是流傳最為廣大,最能為世人所理解的。

  古時候的中華,亦稱中夏,春秋以後,又稱諸夏。

  孔子曾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左傳》定公十年亦有載孔子語雲:“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華夏自古,衣必精美,物必豐盛,人必禮學,國必利益,君臣必稱吾國吾民.......

  可見衣冠服飾,乃是完整的華夏文明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至王公貴族,下到黔首黎庶,都從心裏麵遵循、維護的文化象征。

  衣冠服飾,向來是華夏文明區別與周邊的藩國蠻夷,或者說是華夏文明有別於其他文明的最直觀體現,而且是來自於視覺上的衝擊,讓人一眼便可以由外而內的去感受到的文明差異。

  隻是華夏的衣冠和禮儀文化,卻在蟎清入關之後被人為的以血腥、暴力的屠刀給強行打斷和篡改,後麵又經曆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強勢衝擊、近百年的各種戰亂,最後還有一場持續十年的風波,更是將華夏本就不多的衣冠禮儀文化的元氣差點消耗一空。

  在他穿越之前所生活的世界中,有這樣一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本民族服飾文化,特別是同為亞洲獨立國家的印度、泰國、越南、日本和朝韓。

  印度有著傳統的紗麗、泰國有著傳統的立領馬褂加褲子或者方裙;而受到華夏漢文化影響最深的越南、日本和朝韓四國,也都分別有著自己的能夠代表本國或是本民族的服飾,奧黛、和服,還有韓服。

  日本的和服,不過是借鑒了華夏三國時期吳國漢人的服裝,發展改良而成;韓服同樣不過是借鑒了大明朝時期漢人的衣冠服飾加以發展改良而得到。

  而唯獨巍巍中華,向來自詡為上下五千年曆史文明的中華禮儀之邦,卻沒有自己可以在國際上真正意義上代表並符合中華傳統的禮儀文化的衣冠服飾!

  到最後,卻將蟎清的長袍馬褂經過一番加工改造,便用來代表中華文明幾千年禮儀文化的傳統衣冠服飾。

  何其的可悲,可歎,又可笑!

  可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在後世,卻是代表著的華夏民族,漢家兒女們對祖宗文化的追尋,是漢家兒女在中華複興之際對文明自信的渴求。

  就在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中,卻承載了漢家300餘年的心酸與血淚,飽含了厚重而深遠的文化內涵。

  而如今,他朱由楫被天意安排重生到了大明朝,他要做的便是保護華夏從上古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曆經先秦、漢晉、隋唐,前宋及至今日的大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相當成熟的冠服禮儀文化,能夠完整的傳承下去,不會被關外的建奴給斷了傳承。

  讓後世的漢家兒女們,在世界上,麵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服飾的時候,可以自豪的告訴世界,我們華夏的國服便是漢服,也隻能是漢服!

  後世的漢家兒女們,無論老幼,不論男女,人人皆可身穿漢服,而不必忍受身邊人們或詫異、或不解,或鄙視、或看神經病一樣的異樣眼神對待,因為,這本就應該是漢服於漢家、於中華而言真正該存在的樣子。

  朱由楫交待了阮大铖、陳子壯與曾富澤等七人之後,又吩咐曹化淳,去尋了一些專門給道觀、寺廟的菩薩、神仙們塑像的匠人,把這些匠人也都帶去了南苑,讓這些匠人們配合他們做一些身著曆朝代表性服飾的男女塑像出來,還有身著本朝衣冠服飾的塑像,當然也少不了穿著建奴的衣服、留著建奴發型的男女塑像,這樣才能夠方到街巷之間去讓過往的百姓們進行對比不是。

  朱由楫對此事很重視,還特意又入了一趟皇宮去向萬曆請旨,將對杜度以及另外三名還活著的建奴直接交給他處置。

  萬曆也沒有多問,直接便準允了他的請求,還下旨錦衣衛和順天府衙門全力配合他,任由他的調遣。

  從皇宮出來之後,朱由楫先是命錦衣衛,將審訊建奴所得供狀之中,關於年前杜度人在京中犯下的那幾宗滅門慘案相關的部分供狀,交給了順天府衙門,讓順天府衙可以對這幾宗命案做個結案,同時命順天府衙貼出告示,對年前的那幾宗滅門慘案做個說明,告訴百姓們案子已經告破了,凶手正是日前在城外妄圖刺殺本朝蘭陵王殿下的建奴,順便傳出消息,三日後,在京師犯下滅門慘案和妄圖刺殺蘭陵王殿下的建奴,將會被押著在京師遊街示眾,五日後,將在菜市口明正典刑,斬立決!

  朱由楫如此安排,其實也是有意想要給杜度的同黨,也就是尚還潛藏在京師當中的佟養性一眾建奴提供一個劫囚車或是法場的機會,看看能否將佟養性這些剩下的建奴給引出來,而後趁此機會將之一網打盡。

  雖然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並不被大明朝廷還有他朱由楫所承認,但是這杜度此人好歹也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論起在建奴當中的身份和地位來說,也可以算的上是尊貴了。

  佟養性作為努爾哈赤的臣子,總不會至於看著杜度被大明給宰了吧?想來還是會想辦法進行一番營就的,錦衣衛的詔獄守衛森嚴,他們就算是想要進行營就那也沒有機會。

  但是將杜度關在囚車之中滿京城的遊街示眾,然後還要在菜市口進行斬決,如此便會吸引大批的百姓進行圍觀,圍觀的百姓一多,人群便容易產生擁擠,更是容易產生混亂,這樣一來,佟養性若先要營救杜度的話,便隻能想辦法在遊街示眾的過程中劫囚車,或是在菜市口劫法場。

  朱由楫不怕佟養性那一幫剩下的建奴劫囚車或是劫法場,最擔心的還是佟養性此人的心夠狠,為了保存建奴在京師當中的情報力量,而選擇舍棄杜度,寧願看著杜度命喪菜市口。

  若換做他自己站在佟養性的角度,用後世做情報的思維來權衡利弊的話,是絕對不會去冒險的;但若是按照當世的尊卑觀念,以及建奴內部本身嚴格的主奴製度,冒險營救杜度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朱由楫不知道佟養性會作何選擇,所以,他隻能碰碰運氣了。

  吩咐完這些事情之後,朱由楫緊接著便又趕回了南苑當中,他還得為複原曆朝漢家衣冠服飾,以及針對性的塑像一事進行把關。

  朱由楫為了早日做出成果,讓工匠們拿出壹拾貳分的本事來,還特意定下了每人二十兩庫紋銀的賞金。在朱由楫的權勢和到位的賞金之下,50名專業的工匠自然是牟足了勁頭幹活了。

  所有塑像的人物原型,都是由朱由楫親自進行的繪畫,工匠們隻需要按照朱由楫的繪畫進行塑像便可以。

  經過朱由楫和阮大铖、陳子壯等人,以及一眾專業工匠們的努力,身著華夏曆朝衣冠服飾、以及建奴的塑像總算完成。

  這些塑像中男女老少皆有,從大明往前曆朝漢家的衣冠服飾都有展現,本朝除了皇帝、親王的冠服塑像以外,從普通的平民百姓到王公大臣的常服可謂是一應俱全。

  而且這裏麵的每一尊塑像,無論是身著華夏衣冠還是建奴發型、服飾的,都被他盡量要求做到長相類似,朱由楫並沒有要求工匠們在進行塑像的時候,去可以的美化華夏從先秦到大明的曆朝漢家冠服,更沒有要求工匠們在這過程中去刻意的對建奴的服飾和發型進行醜化。

  因為完全沒這個必要!

  到時候隻要將這些塑像往街巷上一擺,相信隻要是眼睛不瞎,有著正常人類的審美觀念,便能一眼分辨出二者之間的美醜差異來,不需要他朱由楫去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後世的某些清宮劇,其實都是對蟎清進行過美化的,而且請的大多還都是些俊男美女來演,在其服飾發型上根本就沒有遵照曆史,特別是在拍清初和蟎清中期的影視劇時。

  因為蟎清初期最早是金錢鼠尾,隻有後腦勺有一小撮的頭發還要編成辮子如同老鼠的尾巴。

  陳道明老師演的康熙確實很經典,但是要讓陳老師在演康熙的時候遵照曆史留一個金錢鼠尾辮子試一試,看看還能演出那一股子帝王的氣質來嗎?

  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