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茅元儀和《武備誌》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275
  朱由楫與傳教士的談話,說的很直白,沒有任何的彎彎繞繞,朱由楫還鄭重的向他們作出了承諾,隻要他們可以答應自己的兩個條件,同時能夠解答自己的三個疑問,自己便可以保證他們在大明境內自由傳教的權利,而且不會受到任何的阻礙以及不公正的對待!

  朱由楫自認為他所提出的條件與疑問並不複雜,主要是因為這些在原本的曆史上都是真真切切的發生過,他也完全沒有任何要刁難這些傳教士的意思,他本身對於天主教也並不反感。趁此機會提出來,也不過隻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提早將這些隱患解決掉,避免今後因為這些問題而產生的許多麻煩,若是能夠提早解決掉當然是最好的,若是無法解決,大不了那就繼續施行禁教令唄。

  徐光啟在一旁一直沒有說話,卻將他們的談話一字不漏的聽在耳中。他因為早先便與最初第一批來華的傳教士接觸的比較早,而且本身也沒有當世大多數讀書人或是官員那樣的守舊,對於新的學問和思想尤其是西方的各種科學知識是非常欣賞的。況且他在和傳教士接觸交流的過程中,也確實與利瑪竇、金尼閣和郭居靜等一眾人產生了深厚的友誼,還受洗加入了天主教,他其實是很希望朱由楫能夠說服萬曆解除禁令,允許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

  但是作為臣子,對於天子下達的禁令,尤其是朝堂諸公都讚成的禁令,他隻能遵照執行,而且對於當年的“南京教案”這其中的一些是非緣由他同樣很清楚。

  他雖然與不少傳教士們私交甚厚,也加受洗加入了天主教,但是對於天主教的一些曆史和秘聞什麽的,他還真的是不清楚。是以當他從朱由楫口中聽得許多自己並不知道的事情之後,他的內心是十分複雜的。

  尤其是這其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皇帝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間的權利爭鬥,更是讓他皺眉。

  所以,原本想要出聲幫傳教士們說話的他,最終都忍住了,從始至終都沒有為金尼閣等傳教士說一句話,隻是安靜的站在一旁任由他們自己與朱由楫談話。

  對於朱由楫話語中擔心的那些,徐光啟完全可以理解。他作為朱由楫的老師,在他想來,以自己對朱由楫的了解,朱由楫說的這些絕對不是無的放矢,而且從金尼閣、龍華民等人的神色和語氣中,便能知道,朱由楫說的這些絕對是真的。

  更何況,後麵金尼閣也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間的權利鬥爭。

  作為一個傳統的漢家臣子,他再如何的開明,心中多少都還是會有一些華夷大防的思想,自然不會希望教皇借著天主教插手大明的國事,對大明的事情指手畫腳,更不會希望在大明發生如亨利四世皇帝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那樣的事情。

  是以,此時他無論是作為一個天主教徒的身份,或者是為自己與金尼閣、郭居靜等人的友誼站出來說話也好,亦或者是以自己漢人、儒家士大夫、大明的朝廷命官的身份,還是作為朱由楫老師的身份,站出來說話,幫著那一邊都不大適合。

  半響之後,金尼閣打破沉默,“尊敬的王爺,非常的感謝您可能開誠布公的與我們談論這些問題,對於您提出的條件和問題,我們一定會認真的考慮和討論的,也會找合適的時間將您的意願和觀點,轉述給教皇陛下。”

  “原主保佑您,平安康樂,尊貴的殿下。”

  朱由楫頷首,“孤的承諾永遠有效,希望你們可以盡早的給本王一個滿意的答複。”

  隨後朱由楫又對徐光啟問道,“徐先生,不知道李之藻、王徵與畢懋康,茅元儀,還有初陽(孫元化)、長庚(宋應星)兩位師兄他們何時能夠入京?”

  “殿下,臣已經寫了書信與他們,初陽和長庚二人不日便可以入京,振之(李之藻)在高郵製使任上,若要入京恐還需要有陛下聖旨或是吏部行文方可走脫;良甫(王徵)和孟侯(畢懋康)二人如今分別在老家治學,二人已經書信一封於臣,亦不日便會動身赴京。”

  “茅止生恐還有些波折。”

  “先生此話怎講?”

  “殿下,茅止生此人自幼喜讀兵農之道,對用兵方略、九邊關塞都頗為熟悉,臣托人多方打探,茅止生曾在楊鎬麾下任幕僚,薩爾之戰後,楊鎬被錦衣衛鎖拿入京問罪之後,茅止生搜到牽連,雖未被鎖拿,卻也因為楊鎬曾經幕僚的身份而自行回了浙江歸安老家,如今正在老家潛心治學。

  臣亦曾寫有書信一封托人帶去交給他,隻是如今尚未得到他的任何回複。”

  “噢?”聽到茅元儀此人竟然還曾經是楊鎬的幕僚,這讓朱由楫大感意外。

  茅元儀,字止生,號石民,又號東海波臣、夢閣主人等,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朱由楫隻知道此人是明末的兵學巨匠,曆史上此人曾經探討曆代兵法韜略,搜集器械戰具資料,積15年之心血,輯成了共240卷,200多萬字,附圖近738幅的明代大型軍事百科全書《武備誌》。

  他的整本《武備誌》,將中國古代軍事戰爭技術按野戰、攻城戰、守城戰、水戰、火攻等五類進行了係統論述,對各種武器的裝備製造和使用概況都作了全麵的反映。全麵仿效了宋朝《武經總要》的編纂體例,在幾乎轉錄《武經總要》大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又將各門類及其內容的寬度、深度都大加擴展和延伸,囊括了自宋代以來所創造的最新軍事成果,又融匯了當時明朝和泰西的新鮮內容,吸收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籌海圖編》、《陣紀》、《武編》、《神器譜》、《兵錄》等兵書的創造性成果,將之輯為巨著,使之體係完備統一,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結構合理,而且還按兵學內涵分類編排資料,每類之前又冠以小序,充分考證源流,說明史料之藏存......

  他能夠知道茅元儀此人,也正是因為他在讀書期間曾經拜讀過《武備誌》的部分內容。此書在後世廣受推崇,西元1782年,當時旅居中國的法國耶穌會士阿米奧在他的法文《中國兵法論》中直接征引了許多《武備誌》中關於火藥及火器技術的資料。此後,《武備誌》便成為西方學者研究火藥與火器技術的必讀書籍。

  當然,此時的《武備誌》還並未被茅元儀編著出來,朱由楫記得按照原時空的曆史應該是在他那位五弟朱由檢即位之後的那幾年才問世的,算算時間,《武備誌》這本大明朝的大型軍事百科全書應當還在編纂當中。

  “茅元儀曾是楊鎬的幕僚?”

  “不錯,茅止生與楊鎬私交不錯,殿下想要讓茅止生盡早入京的話,或許可以見一見楊鎬。”徐光啟建議到。

  朱由楫想了想,隧開口道,“既然如此,也罷,王徵、畢懋康和兩位師兄入京之後,暫時有勞先生接待,不過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於孤知曉。”

  “李之藻孤會請皇爺爺下旨命他入京,另外安排官員前去接任高郵製使;至於茅元儀,孤稍晚些時候便見一見那位楊經略吧。”

  “不知殿下可還有什麽吩咐的,若是沒有,臣就告退了。”

  朱由楫頷首,隨即對左右吩咐到:“王忠,替孤送一送徐先生,以及列為神甫。”

  “奴婢遵命。”

  來的興致頗高,離開的時候,金尼閣與龍華民一眾神甫卻是有些喪氣。

  一行人方才出了軍營,便有人忍不住的開始長籲短歎。

  “保祿,你的這位王爺學生可一點也不簡單,他的見識和眼光完全就是一個成年人才有的樣子。”金尼閣感慨著對徐光啟道,同時在他的語氣中還透露出了自己的絲絲無奈。

  “不錯,你的這位學生非常的不簡單,在和他談話的時候,竟然讓我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壓力,”鄧玉涵稍微顯得有些誇張的說到,“這種壓力我隻在教宗陛下身上感受到過。”

  聽得他們誇讚自己的學生,徐光啟自然是高興的捋著頷下短須微笑著頷首以對。

  郭居靜仍舊顯得比較冷靜,在上了四輪馬車後,問徐光啟到,“保祿,我們與那位少年王爺的談話,你也都聽到了,不知道你對此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他的話讓所有傳教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光啟的身上,滿臉希冀的希望從徐光口中聽到具有建設性的話。

  徐光啟微微歎了口氣,“諸位教友,站在我們的友誼以及教友的身份上,個人是非常希望殿下能夠幫助你們,在大明傳播主的福音的;然而作為大明的官員,站在朝廷以及漢家禮樂文明的角度來說,其實我也有些擔心殿下所言的那些個情況出現。”

  車廂內,一眾神甫們微微頷首,表示能夠理解他的話。

  “對於殿下後麵的那三個疑問,我也沒有什麽好的建議,不過,殿下的兩個條件,我倒是建議你們不妨先答應下來,先獲取了在大明的暫時居留權利,傳教之事暫時不急於一時,可以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