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明朝的燈謎營銷活動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3      字數:3123
  過年期間,官員休沐,各行各業也都基本上放假歇業了,要想招攬工人製作四輪馬車,選擇地址籌備車行什麽肯定是要等到年後了,雖然端王、桂王、慧王三人都想要早些將這事兒給辦好了,畢竟是關係著銀子的事情,朱由楫再給他們描繪的錢景還是很吸引他們的。

  不過,三人對此著急也沒用。

  朱由楫就不著急的,每天都吃的好,睡得香,基本上堅持著早睡早起。而且眼見著明日便又是上元佳節了,他正興致頗高的計劃著在上元節這一日出去好好廣一下呢。

  因為受到薩爾滸之戰的影響,今年的鼇山燈會已經被朝廷取消了,所以往年上元節最隆重的午門官燈這個環節今年是見不到了,如果按照原本的曆史發展下去的話,往後能不能見著還兩說。

  好在京師百姓們還有一處可以賞燈遊玩的去處,便就在這十王府以東崇文街以西的民間燈市,其熱鬧繁華的程度一點兒不遜色於朝廷在午門外辦的鼇山燈。

  居住在宮外就是這一點好,不用考慮到宮門的關閉問題,隨時想上街都可以,還不用要趕在宮門落鎖之前返回宮裏,比起住在宮內可要自由多了。

  “三哥,好了沒有,太陽都已經下山了,”朱徽妍對正在書房內寫著針對勳貴子弟訓練計劃的朱由楫喊到,這已經是小丫頭第四次來催促他了,“咱們什麽時候出府去看燈市啊?”

  王府內的太監宮女可沒有任何人敢去催促他,陳清越在他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一般也不會去打擾他,也隻有朱徽妍小丫頭被他寵的不會在乎這些了,聽朱由楫說上元節要上街去看民間的燈會,小丫頭可興奮了。

  有些無奈的放下手中筆,“既然某位小丫頭等不及了,那便走吧。”

  燈市離著十王府不遠,牽著小丫頭出了十王府走不多久便到了。京師在當年成祖皇帝營建之時,便做好了規劃,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雖然比不及盛世之時,但仍舊繁榮富庶。

  大小街道縱橫,四通八達,車馬粼粼,行人穿流,街道兩邊的茶樓、酒館、當鋪這時也都是通宵營業,販賣花燈的小攤星羅棋布的分散在長街之上,還有一些叫賣著元宵、湯圓及各種零花小食的小攤,茶樓酒肆上的旗子在夜風中招展飄揚著。

  隨著太陽的落山,天邊早已升起了銀月,清輝映襯,各色明亮的花燈交相點綴,當真是應了那句花市燈如晝的景象。

  燈市上的男女老少,怡然自得,往常裏養在深閨,甚少出門的富家小姐也都乘著著機會出了府門,在自家丫鬟的陪同下上了街來觀燈遊玩,也不知道在這一天會如小說橋段中的那樣,會發生多少才子佳人,落魄書生與富家千金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

  後世人們都說七夕是華夏傳統的情人節,其實最早的七夕和情人節壓根兒就沒有絲毫關係,後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因為西方有情人節,然後後世的國人便將七夕當成了情人節來過了。

  在古時候的華夏根本就沒有什麽情人節這一說,非要說有的話也就隻有上元佳節算是最符合的。因為古時候很多時候都有夜禁製度,加上後來宋朝程朱理學的興起和傳播,女子的地位便開始變得極低,再也沒有漢唐之時女子可以隨意上街行走的現象。

  女子在某種很大的程度上成為了男權社會的附庸,尤其是那些整天背著之乎者也,朱子《四書五經集注》的讀書人和士紳權貴眼中。女子被理學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能隨意出門上街,再加上從宋朝開始流行的裹小腳,也給女子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但是,哪個少女不懷春?

  從宋元到大明,已經有許多的關於才子佳人的一些話本小說在民間和一些富貴人家的女眷之間流傳,比如唐朝《崔鶯鶯傳》,元朝《西廂記》流轉很廣的,尤其是在一些待字閨中的富家小姐之間,她們也希望能夠遇到自己心儀的愛郎,發生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就像後世許多女子總是幻想著自己可以遇到命中注定的白馬王子,或是遇到一個多金腹黑又深情、高大英俊又霸道,關鍵是隻會獨寵她一人瑪麗蘇式的總裁!

  一個道理。其他時間想要出門,難!

  隻有上元節才會全國放假狂歡,沒有這個限製,年輕的小郎和姑娘們也都會趁著這段時間出門,以期可以遇上彼此心儀之人,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要不然怎麽許多的小說中,總會有作者喜歡安排男女主角在上元節這一天,因為上街逛燈會,然後因為某些戲劇性的原因相遇、相識、相知,然後再相戀的故事情節呢?原因就是這麽來的。

  隨著夜色越深,人流也變的越發的多了起來,顯得更是熱鬧非凡。

  各式的花燈、魚燈、走獸燈不斷的擠入視線當中,緩步走在街上,耳畔聽得盡都是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的叫賣聲和嬉笑聲,還有伴隨著笙簫管笛的陣陣絲竹之音喧雜的一起闖入耳中,交織成了一支專屬於上元佳節的美妙樂曲。

  這還是他第一次在大明朝,如此近距離的感受民間的上元燈會,竟然難得的覺得有一種親近的感覺,確實是和皇家的鼇山燈會,隻能站在午門樓子上欣賞燈會時候的感覺不一樣。

  同樣是第一次親身體會民間過上元節的朱徽妍,瞪著一雙漂亮的大眼睛,水汪汪的瞧著街道兩旁的各色花燈,遇到人多熱鬧的地方便拉著他非要擠進去湊湊熱鬧,瞧見有售賣各種吃食的,也撒嬌著要去買來吃,有吃不下的便一股腦的塞給他與陳清越。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在今日出門之前隻是讓府中的禦廚簡單的做了些小菜,略微墊了一下肚子,是沒有怎麽吃晚飯的,否則非得被撐壞肚子不可,所以朱由楫也由著她。

  人越多越熱鬧,往往也是比較混亂的時候,許多的小偷或者一些青皮混混們也會趁著這個時候偷點錢財,或是專門找一些落單的人下手幹些敲詐勒索、綁票的勾當。

  而且按照一些個小說橋段,這種時候肯定會有某個富家千金小姐在街上賞燈遊玩的時候,被某一個或是幾個高門紈絝調戲,或是強搶民女什麽的狗血劇情展開,恰巧遇到男主人公來個英雄救美,三下五除二打倒一群癩蛤蟆,然後被搭救的美女對主人公芳心暗許,雙方互留姓名,再然後一來二去的雙方便墜入愛河,產生一段甜美感人的感情戲碼。

  不過因為他和朱徽妍都有護衛侍衛和太監宮女跟著,小偷與青皮們也都是些有眼力勁兒的家夥,倒是沒有人敢不開眼的上來招惹他們,出行能有一群護衛跟著的都不是他們這些人可以招惹的起的。

  也沒有讓他撞見英雄救美的狗血橋段,貴為蘭陵郡王的他想要表演一把裝逼打臉也沒有人給他送上這樣的機會。

  對此,他也隻能暗地裏搖搖頭,心道小說中的狗血橋段果然都是些騙人的,不過這也能夠看出,順天府治理京師,對京師的治安問題管理的還是很不錯的。

  他還不知道前些日子京師當中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連環滅門慘案,如果知道了,他也就不會這麽想了。

  前麵不遠處不時的傳來陣陣叫好喝彩,還夾雜著一些失望的歎息之聲,愛瞧熱鬧的小丫頭立刻便拉著陳清越與他一起湊了過去。

  原來此處是有一叫做錦繡綢記的商家,在接著燈會之時,在此設了燈謎,以此吸引遊人駐足消費,每一個樣式不同的花燈下都用紙條寫著一道謎題,有人猜中了,商家便會取下相應的花燈送予他,同時還會附贈一兩件小巧精致的禮物,因為這些禮物大多都是些比較精美的珠釵頭飾,以及一些胭脂水粉與一些糕點,是以吸引了不少人聚集在這裏。

  其中尤以一些年輕的男女居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個年輕的士子讀書人和一些精心打扮過的富家小姐,當然也有一些純粹就隻是看熱鬧的人。

  更別出心裁的是,旁邊竟然還設了一座燈謎擂台!

  上元節猜燈謎的習俗早已有之,事實上不光上元節,像什麽中秋、七夕或者一些其他的節日,有時候也會有猜燈謎這樣的習俗與活動,親朋好友之間互相猜著玩樂也是很常見的,但是把這玩兒成一種商業營銷,而且還是明朝的商家這倒是他第一次見到。

  畢竟這些手段,在後世早就已經是爛大街的營銷手段了,常見的很,但是在古代遇到仍舊還算是比較新奇的。

  別人的興趣都在那些造型別致的花燈、謎題和送出的禮物之上,隻有他的興趣不在於此,他倒是對這家錦繡綢記背後的東家產生了幾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