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平永定十策(四)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613
  萬曆不相信太平永定十策是朱由楫所寫,朱由楫索性將之歸為太祖爺托夢,這讓萬曆很是驚疑,神情頓時嚴肅異常,忙問他夢中的太祖長相如何。

  朱由楫哪裏知道曆史上老朱究竟長什麽樣?此時的太廟當中倒是有老朱的畫像,但關鍵是他也沒有去過太廟啊,索性隻能按照後世台北故宮博物館收藏的老朱畫像描繪了一番,然後又描述了一番朱棣的樣貌。

  結果沒想到,他竟然蒙對了。

  在聽到朱由楫對朱元璋的相貌描述時,萬曆的眉頭是皺了又放開,因為朱由楫口中描述的和太廟中的太祖畫像一模一樣。如此便對朱由楫假托太祖托夢之言,在心中不自覺的就相信了幾分,隻是心中仍舊還是有著幾分疑惑。

  不過,神情卻是不再如之前一般嚴厲冷肅。

  “一、平均地權,永不加賦!士紳一體納糧服役。

  二、道為根,法為骨,儒為本,楊墨為用,不以儒教獨尊。

  三、開海揚帆,鼓勵工商,增收商稅。

  四、用廠衛製衡文官,揀選勳貴子弟,從新扶持勳貴,文、武、廠衛三足鼎立,互為製衡。

  五、裁撤宗室,允許宗室子弟讀書科舉,務農、做工、經商;封邦建國於海外,永為大明憑藩。

  六、改革科舉,簡化文字,施行義務教化,廣建學堂,凡適齡孩童無論男女一律入學。

  七、改革軍製,設立軍銜;建講武堂,凡軍中武官必須有在講武學堂就學之經曆,天子任校長。

  八、設立銀行,改革幣製,完善金融製度。

  九、高薪養廉;設立廉政公署與信訪督察製度。

  十、頒立皇明憲法,健全法製,依法製國;上至王公百官,下至黔首黎庶,悉尊皇憲;天子亦在法下!”

  “這十策字字珠璣,若是太祖和成祖在夢中指點與你,倒也說的過去。”

  “隻是,有那麽幾條很不好!”

  朱由校和朱由楫對望了一眼,朱由校這時候開口道:“皇爺爺,這既是三弟受太祖和成祖托夢而作的,方才聽的皇爺爺說的這十策,孫兒仔細想來似乎並無不妥啊。”

  “你也這麽以為的?”萬曆將目光從朱由校身上轉向朱由楫問道。

  “是,皇爺爺,”朱由楫回到

  ,“孫兒和大哥一樣,以為這十策並無不妥之處。”

  萬曆搖搖頭,緩緩開口道,“你們兄弟二人還是年紀太小,這十條策略真要想施行起來,每一條都牽連甚廣,尤其是這第二、五、六、八、十,這最後一策尤甚!”

  朱由楫一聽萬曆這話,隻是略微一琢磨便明白了萬曆在擔心什麽?確實如萬曆所言,這十條策略每一條都牽連的非常廣,幾乎涵蓋了當今大明朝的所有勢力在內,其中利害最為緊要的便是儒家讀書人和士紳地主集團,接著便是宗室勳貴集團,因為這些策略一旦施行了,就等於是動了這些人的奶酪。

  這二者便是大明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而最後一條則是關係到大明皇室的統治地位。

  當然,這並非是說其他的幾條便不重要了,其他的幾條比起第二、五、六、八、十,隻是相對來說要更為讓人接受一些。

  總之呢,這太平永定十策當中的每一策都關係著朱明江山的國祚。萬曆不得不謹慎,尤其是他現在早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氣盛而且身體也也是每況愈下,國本之爭再加上薩爾滸之戰早就已經耗光了他的雄心與壯誌。

  “皇爺爺,卻認為這太平永定十策雖然牽連甚廣,卻對我大明江山意義重大!”想到此處朱由楫心道,不管怎麽樣,必須要說服萬曆,瞧萬曆這樣子心裏麵多半是不想用這些計策的,看樣子得下點兒猛料才成了。

  “皇爺爺,以為我大明自太祖肇基立國至今,傳至皇爺爺在位,大明國勢如何,我大明的國祚還可以傳多久?”

  萬曆嚴肅的看著他,“此話何意?”

  朱由校開口道:“我大明國勢自當昌隆,國祚當可萬年。”

  “皇爺爺,大哥,我大明如今的國勢算的上是昌隆嗎?大明的國祚當真可以傳承萬年嗎?曆代又有那一朝真的傳承萬載?”朱由楫亦是神情嚴肅的再次拋出了兩個問題,不待萬曆和朱由校說話,他便已經繼續說到,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駕駛,“大明如今的國勢在皇爺爺的治理之下可謂紅日西墜,大明的國祚最多也就還剩下50年不到!”

  萬曆的臉色有些冷了下來,“由楫,你可知道你在說些什麽?”

  朱由校扯了扯他的袖子,讓他注意說話。朱由楫沒有理會,毫不畏懼的迎著萬曆的目光,“這是太祖和成祖在孫兒夢裏說的。”

  朱由楫這話一出,萬曆臉色頓時緩和了下來,“太祖、成祖在

  夢中還與你說了什麽?”

  “那個皇爺爺,孫兒說了您不能生氣,不準責罰孫兒。”朱由楫趁機向萬曆請求到,接下來他乣說的話對萬曆絕對是核彈級別的,必須得先和萬曆講好條件才行,搞不好萬曆就會暴怒的。

  “行!”萬曆半倚在桌案邊,說到:“說吧。”

  “皇爺爺想要知道後世之人會如何評價您這一生的功過嗎?”朱由楫這才肯說話到。

  “朕倒是很想知道朕百年之後,後世會如何評價與朕,想來左右不過是朕整日躲在後宮,沉迷酒色,懶惰怠政吧?”萬曆說這話的時候倒是有些自嘲式的灑脫感。

  朱由楫回憶了一下後世史學界對萬曆的評價,貌似負麵的評價居多,大多都是說他壞話的,和萬曆自嘲式的這兩句話倒很貼近。

  “後世評價皇爺爺功過,必然兩極分化,”朱由楫咬牙心道,是成是敗在此一舉,“皇爺爺十歲即位,萬曆之初以張居正執政,借恢複太祖成法之名,行變法改革之實。整肅吏治,強整邊防,治理黃河,清丈全國田畝,推行一條鞭法,國勢日漸中興。”

  “至萬曆十年,太倉的積糧可支用10年,國庫更有餘錢400餘萬兩!這些可以算是張居正的功績,但是卻與皇爺爺與兩位太後的支持分不開的。”

  萬曆聽得朱由楫此言,不禁撫著頷下短須微笑頷首,麵有得意之色。然而下一秒,他的得意之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臉鐵青。

  以為接下來,朱由楫直接話鋒一轉,“然後好景不長,張居正死後,屍骨未寒,皇爺爺便廢止了變法,還抄了他的家,還餓死了他的家人;皇爺爺與民爭利,為聚斂錢財,要官員向您進奉,還在全國各地派出大批礦監、稅監,肆意搜括民脂民膏;更是沉迷美色,終日不理朝政,冊立儲君之事更是久拖不決;官員結黨營私,開大明黨爭子先;坐視遼東建奴做大而不顧,在遼東所托非人,損兵失地.......”

  朱由楫眉說一句,萬曆的臉色便黑上一分。

  “大明若亡,實亡於萬曆!”

  當朱由楫說出最後一句的時候,萬曆已經是鐵青著臉色,胸膛快速的起伏著,顯然是氣的不輕,嘩啦一下將桌案上的書籍、筆墨全都掃到了地上,“混賬!”

  朱由校和朱由楫連忙“吧嗒”一下子跪倒在了地上。

  好吧,咱們的主角朱由楫,在萬曆的天子一怒之下還是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