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289
  杜度、佟養性和李永芳三人帶著一眾建奴手下,混做範家商隊的人,在城門口處交了入城稅後,並沒有什麽意外的波折,很順利的便入了城去。

  從過了張家口進入了大明境內開始,一路上經過了不少大明的城鎮,見過了不少大明風物,一直到進入了京師,除了佟養性和李永芳二人以外,混在範家商隊中的建奴都是一副鄉巴佬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對大明的繁華和富庶豔羨不已。

  這裏或許說的不太準確,這幫建奴本就是一群沒有見過世麵的野蠻人,當看到京師厚重、高大的城牆,還有上麵黑洞洞的炮口的時候,一個個的都被震撼住了。

  入城之後,鱗次的建築,整潔的街道,往來的人流車馬......入目所見,一切的一切都讓這群人感覺到豔羨的同時,還有些自慚形穢;同時心中還有一股濃濃的嫉妒,憑什麽明國的漢狗就能生活在這樣繁華美麗的大城之中,遲早有一日咱們的大汗會帶著咱們殺進中原這花花世界,將那些卑賤的漢狗全都殺光,把這裏的一切全都搶過來。

  要不是杜度和佟養性一路上約束著,還有這幫人記得此次來大明的任務目的,指不定會鬧出些什麽事情出來。

  範家給建奴這一行人提供的落腳點位置在南城,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院子,離著內城也不遠,關鍵路口比較多,方便被官府發覺後逃跑。

  一行人落腳後,三人吩咐手下的人盡量呆在住處,然後讓這些人每天分彼此出去轉悠,熟悉環境、打探情況,以免引起大明官府的注意,同時佟養性、李永芳和杜度三人也開始在京師的酒肆、茶樓中出入......

  朝廷通緝必殺的佟養性、李永芳兩位叛徒,和野豬皮的孫子杜度帶著一群建奴來了大明,入了北京城來,大明朝廷對此毫無察覺。

  此時的朱由楫正在阮大铖、馮夢龍和淩濛初三人的住處,翻看著三人新寫作的話本和戲曲。

  三人恭敬的站在一邊,室內隻有朱由楫翻越紙張的聲音,偶爾還有院子外響起的一兩叫賣和行人的談話聲。

  半晌過後,朱由楫放下了手中的紙稿。

  阮大铖見狀,立刻恭謙的問道:“殿下,您看這裏頭還要什麽需要我們改進的嗎?”

  “寫的不錯,很好的表現出了金兵的殘暴,宋人女子的悲慘遭遇,”朱由楫看著三人說到,“不過,這些還不夠。”

  三人互視了一眼,還是阮大铖開口問道:“還請殿下明示。”

  “我漢家百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數千年來遭受了無數次的異族入侵,曆朝曆代總有外敵窺視,從秦漢的匈奴,到唐宋的突厥、蒙古,再到如今關外的建奴,我漢家兒郎總會有人前赴後繼,與之拚殺反抗,你們說這些人是什麽人?”朱由楫走到院子裏,望著稍微有些陰沉的天空問到。

  “英雄!”陳清越輕聲的替三人回答了。

  朱由楫讚同道:“沒錯,這些人都是我漢家的英雄!”

  “比如秦朝蒙恬,漢朝霍去病,唐朝李靖、蘇定方,宋朝的狄青、文天祥,再到本朝的於少保、戚少保......所以,你們寫的這些話本和戲曲當中,應該加上反抗異族的英雄人物進去了。”

  淩濛初聽罷,問道:“殿下可是要我們在話本小說和戲曲中,加入像霍去病、於少保這樣頂天立地的名將名臣?”

  朱由楫笑著說道:“並非一定是曆史上的名將名臣,也可以是一個市井小民,普通的小兵,或者是青樓當中的風塵妓女這樣的小人物,小人物在戰爭中的悲歡離合,反抗異族也是非常不錯的題材嘛。”

  “既然要給關外的建奴拉仇恨,在讓百姓們了解了金兵有多麽的殘忍、可怕之後,就應該要給他們樹立起可以學習的榜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有時候越是小人物越能貼進普通百姓們的生活,讓他們感同身受。”

  馮夢龍想了想,遂點頭到,“學生懂了。”

  “你們三人的小說話本和戲曲當中,小人物為主角的話你們三人自己看著去寫就成,但是曆史上為了抗擊金兵的名臣、名將有這麽幾個人,你們也必須要將他們的事跡寫成話本小說和戲曲,使其廣為流傳。”

  “宗澤、嶽飛、韓世忠,”朱由楫緩緩開口說出了幾個名字,“吳玠、虞允文、辛棄疾、韓侂胄。”

  三人連忙用心將這幾個人名記下,準備回頭好好討論交流一下,還有翻閱一些曆史資料和宋人筆記,看看要怎麽創作。

  明清雖然是華夏古代小說的繁榮時期,已經有了講史、神魔、世情、英雄傳奇和公案小說的分類,但是在他們的小說創作中還沒有後世網絡文學盛行之時的各種套路流行,所以朱由楫想了想,將他所知道的後世許多網絡作家慣用的寫作套路也一股腦的向三人說了出來,三人自然是同樣將之努力記在心裏。

  “我希望你們三人寫的小說、話本還有戲曲,可以傳遍我大明的兩京一十三布政使司,若幹年後,你三人還能在文壇之上留名呢?”朱由楫笑嗬嗬的說到。

  這話說完,朱由楫有些不確定的問道,“我聽說這民間對嶽飛抗金的故事是流傳最廣的,而且還多有百姓為期建廟祭祀,可是如此?”

  “殿下,確實如此,尤其是河南、湖廣和浙江一帶。”

  朱由楫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既然如此,我給你們一首曲子。”朱由楫說著轉身進入了室內,阮大铖、馮夢龍與淩濛初三人連忙跟在身後。

  民間傳言稱朱由楫這位三皇孫9歲便能作曲填詞,從宮內流傳出去的《長恨歌》與《阿房宮賦》三人也都聽過,聽來的確比之當世流行的曲子要更加新穎,別有一番韻味。隻是就這兩首曲子之後,便再無新的曲子流出,卻不想今日竟然能夠有機會親見朱由楫填寫詞曲,不由的都認真的盯著朱由楫的動作,對他說的曲子隱隱的有些期待。

  朱由楫取了紙筆,刷刷幾筆寫上了《精忠報國》這四個字的歌名,又將全部的歌詞也寫了下來,將之遞給了三人,然後讓陳清越演唱了兩遍。

  三人頓時感覺耳目一新。

  雖然是女聲唱的,但是從歌詞中依舊能夠給人一種悲戚蒼涼的氣氛、雄壯恢弘的氣勢,唱法和腔調更是從未聽過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