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開原失陷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432
  營地改造好了,接下來就是訓練了。

  訓練這塊兒,朱由楫沒辦法和士兵們一起同甘共苦的,因為他還太小,而且萬曆也不會允許他長時間呆在宮外,所以訓練士兵的事情,自然也就交給了程豹、牛大壯、王闖、林榮和烏恩其五名護衛來執行了,讓他們嚴格按照自己的要求來進行訓練,他隻能時不時的出宮到營地進行一下視察。

  500柄合格的陌刀暫時無法用來訓練,但是可以先進行一些其他的訓練,站軍姿、隊列行進,後世軍訓的那些個訓練科目正好可以用在這500名士兵身上。

  朱由楫忙著陌刀營的事情,沒有閑工夫管其他的。

  薩爾滸戰後,朝廷雖然沒有第一時間處置楊鎬等在遼東的一眾官員和將領,卻也做了一番人事調整。

  楊鎬和遼東巡撫周永春便上書朝廷,鑒於李成梁曾久鎮遼東,邊人憚服,當有舊威,於是有大臣建議,順服遼事,非再用李氏不可。因為李成梁的幾個兒子當中,如今除了李如柏以外就隻剩下李如楨了,兵部尚書黃嘉善徇其請,也上書萬曆罷李如柏,以李如楨接替為鎮遼總兵官。

  將門虎子,李如楨身為李成梁的兒子,怎麽著也該有李成梁的兩三層本事,放在遼東戰場上總該是能抵擋一陣子的。

  於是萬曆禦筆一揮,準!

  卻不想,這卻是大明朝廷的一步臭棋。

  李如楨雖為李成梁第三子,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京師當中,,嚐掌南、北鎮撫司,提督西司房,在京中諸衛摸爬滾打四十年,因由父廕為錦衣衛指揮使(當然隻是個虛的,錦衣衛實際話事人是駱思恭),加官至右都督,督西司房。

  雖是將家子弟,然從未曆行陣,壓根兒就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對兵事戰陣一竅不通,相反架鷹遛狗,鬥雞,玩兒骰子什麽的倒是門清。

  而且目中無人,喜歡到處擺臭架子。

  仗著父兄勢,又自以錦衣近臣,不肯居人下,想要兵部直接委任他做薊遼總督,最次也要當個經略什麽的,人還沒出京,就迫不及待的遣使與總督汪可受講鈞禮,於是朝議嘩然。

  黃嘉善看不下去了,把李如楨狠狠的懟了一通,李如楨這才怏怏離京,出山海關,赴遼東接任鎮遼總兵官。

  李如楨抵達遼東後,楊鎬使其守衛鐵嶺。鐵嶺原本是李氏宗族的墳墓所在之地,因為如柏被革職

  還京,李氏剩下的族黨部曲高貲者,也都跟著遷移到了遼河以西,於是鐵嶺基本成了一座空城。

  薩爾滸之戰,建奴得到了明軍大量的明軍物資、兵械,又經過兩個多月的修整,努爾哈赤決定趁著大明朝廷遼東空虛之際,繼續用兵。

  努爾哈赤將他的目光瞄向了沈陽。

  努爾哈赤點齊四萬兵馬,出赫圖阿拉,準備突襲沈陽。行軍三日,卻不想遇到天降大雨,從赫圖阿拉到沈陽的路上,河水暴漲,道路泥濘不堪,行軍十分困難,許多的攻城器械都沒辦法攜帶。要是這樣去打沈陽,很難將之攻下。

  而且連日的大雨也沒個停歇,這讓努爾哈赤心中萬分不爽,猶豫著要不要暫時先退兵。

  黃台吉卻進言努爾哈赤,“如此天氣道路泥濘難行,許多攻城器械都不好轉運,沈陽城高池深,必然不好打,不如轉攻別的地方。”

  努爾哈赤聽後,立刻撒出探馬,四處探聽軍情,很快得知消息,開原方向天氣晴好,未見下雨。

  與諸貝勒、大臣商議過後,努爾哈赤當即兵分兩路,派小股部隊繼續做出進攻沈陽的姿態,嚇唬嚇唬楊鎬,自己則率主力大軍改道,直奔開原。

  要說馬林也算是運氣不錯,薩爾滸戰敗,僅僅帶著百餘騎殘兵從亂軍之中逃得性命的馬林,狼狽的回了開原後,竟然沒有被朝廷鎖拿問罪,依舊讓其以戴罪之聲任開元總兵,反觀李如柏卻已經被革職查辦了。不過即便如此,薩爾滸一戰也已經讓馬林喪了膽氣,有如驚弓之鳥,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害怕努爾哈赤趁著薩爾滸大勝,會一鼓作氣的直接帶著大軍攻打開原,所以一連近三個月都是城門緊閉,兵丁日夜在城上巡邏,不敢有絲毫鬆懈。

  一連快三個月,見努爾哈赤沒啥動靜,似乎並沒有要乘勝攻打開原的意思,這才稍微放鬆了些戒備。

  開原也是遼東有數的幾個大城之一,西臨近蒙古諸部,東連建州,南接鐵嶺,原本也是駐有重兵。努爾哈赤早已探得如今的開原城內兵備不足,糧草不夠的消息,開原的明軍都已經開始在城外數裏之地遛馬吃草了。

  到了開原城下,建奴以南、西、北三個城門分別攻城,聞聽努爾哈赤率軍來攻,馬林慌忙命手下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遊記於守誌、守備何懋官等人組織起兵士抗敵。

  兩軍從卯時殺到巳時,開原城內早有奸細與努爾哈赤暗通款曲,,趁亂打開了城門把

  建奴大軍放入了城內。

  萬曆四十七年六月十五,開原失陷。

  努爾哈赤,下令屠城!

  馬林雖是庸將,卻在陣上殉國,也算死得其所。其餘諸將佐也都被建奴斬殺。

  開原失陷,嚇壞了新上任的鎮遼總兵官李如楨。

  鐵嶺距沈陽100裏,和開原相距不到百裏,而且鐵嶺還隻是一座衛城,城牆可沒有開原高厚。開原一失,沈陽北邊的鐵嶺便要直麵努爾哈赤的兵鋒,徹底的成了一座孤城。

  李如楨以鐵嶺孤城難守,幾次向楊鎬要求退守沈陽,楊鎬考慮再三過後,也認為鐵嶺已經是座孤城,不好防守,遂令其還兵,屯駐沈陽,僅以參將丁碧等佐將率一部分兵馬駐守。

  開原失陷,被努爾哈赤屠城的消息,讓遼東再次震動。消息被快馬傳至京師,更是朝野嘩然。

  京中的一眾禦史言官,以楊鶴為首,再次紛紛上書萬曆,彈劾楊鎬等人。

  遼東接連兵敗,喪師失地。內閣和兵部無論如何也要給萬曆和朝廷百官,還有天下萬民一個交代才行了,這一次,方從哲知道再想要保住楊鎬已是不可能,必須要找一個人去遼東替代楊鎬,收拾遼東的局勢才行了!

  黃嘉善與方從哲再三商議,思來想去,審視了當朝所有的文官武將的經曆,包括了在職的與已經被罷官免職的,最終決定啟用曾受命巡按遼東的楚黨老將。

  然後上書萬曆,經過一番廷議,於是萬曆下旨罷楊鎬遼東經略之職,授這員楚黨老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代楊鎬經略遼東。

  兩道聖旨,兩撥人同時出京。

  一撥人往北出山海關,往遼東找楊鎬宣旨。另一撥人則出京後徑直乘船沿運河南下,而後再進入長江再逆江而上,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湖廣江夏傳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