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潰退的南路李如柏部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364
  楊鎬每日在沈陽關注著朝廷四路明軍的動向,希望朝廷的大軍能可按照原定計劃,順利在赫圖阿拉城外會師,鐵壁合圍,一戰而滅建奴,將努爾哈赤生擒或是斬殺。

  孫子兵法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雖然看起來天時和地利都不在明軍這邊,但是朝廷集結了全國精兵10餘萬圍剿建奴,從整個兵力上來說對建奴還是非常有優勢的。畢竟10餘萬精銳大軍,而且領兵的又是能征慣戰的宿將、老將,攻占赫圖阿拉,掃平建奴,擒殺努爾哈赤還是沒問題的。

  哪裏能夠料想得到,近乎是旦夕之間,四路大軍便有三路全軍盡歿,除了馬林率率百餘殘兵逃脫之外,杜鬆、劉綎兩位主將盡都殉國。

  楊鎬頓覺五雷轟頂,腦袋中一陣天旋地轉,驚的他直接癱軟在了座椅上,雙眼空洞而毫無聚焦的望著房頂,久久無語。

  得到消息的遼東巡撫周永春、薊遼總督汪可受、以及遼東巡按使陳王庭也都已經得到了朝廷東、西、北三路大軍覆沒的消息,大驚之餘,更是連夜聚集在楊鎬府中,與他商議對策。

  四人對燭枯坐,相顧無言許久之後,才想起來朝廷還有一路大軍尚存,如今朝廷的四路大軍已失其三,剩下的這一路大軍定然不是建奴的敵手。計議過後,楊鎬連忙命人拿著自己的令箭連夜出沈陽城前去追趕南路軍馬,命李如柏火速將兵馬撤回。

  南路明軍的主將李如柏,字子貞,號肖城,遼東鐵嶺衛人,由父蔭為錦衣千戶,原遼東總兵李成梁次子。

  李成梁乃隆慶、萬曆年間名將,鎮防遼東期間多有功勳。李成梁有九子,長子李如鬆、四子李如樟最是文韜武略,驍勇善戰,李成梁的一身本事不說全部繼承,有個七八分是肯定的。

  李如柏不如李如鬆和李如樟,但是將門虎子,也是一員驍將,李如柏少年時數從成梁出塞有功,曆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副總兵。萬曆十六年,禦史任養心言:“李氏兵權太盛。姻親廝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裏,縱橫蟠據,不可動搖。如柏貪淫,跋扈尤甚。不早為計,恐生他變。”

  萬曆將李如柏去職了,於是李成成梁上書乞罷,並請盡罷子弟官,

  萬曆慰留不許。後來,又起複李如柏官複原職。隻是此時,其父李成梁、兄李如鬆及部曲已無複存,於是帶著幾個弟弟縱情酒色,再不複少年曉銳,全無乃父之風。

  李如柏雖然放情酒色,文稻武略皆不如李如鬆和李如樟,但畢竟也是將門出身,自小又在遼東軍營長大,還跟著李成梁東征西討打不過不少仗。萬曆二十年,萬曆詔命李如鬆禦倭朝鮮,李如柏為署都督僉事,先率師赴援。拔平壤之戰,李如柏率遼東精銳疾趨開城,一戰攻克之,斬首百六十有奇;二十三年,李如柏以總兵官改鎮寧夏,時逢著力兔犯平虜、橫城,李如柏率軍邀之,大獲全勝。因功進右都督。後以疾去職歸京,家居二十餘年。張承胤戰歿後,英國公張維賢還合疏向萬曆推薦過李如柏,讓他接替張承胤鎮防遼東。

  由此可知,李如柏也並非全是酒郎飯待一個,還是有些本事的。

  李如柏對遼事還是有些洞察力的,尤其是努爾哈赤此人,畢竟努爾哈赤曾予其父李成梁為奴,後還被李成梁收做義子,李如柏和努爾哈赤多有照麵,知道努爾哈赤善於隱忍。尤其是在京閑居的這二十餘年,也聽說過不少努爾哈赤在遼東的事情,知道努爾哈赤不好對付。

  此次朝廷對建州用兵,李如柏督兵2萬5千人出鴉鶻關擊赫圖阿拉,心中有苦自知。

  別看從遼陽經清河,出鴉鶻關離著赫圖阿拉不是很遠,但是這一路都是崇山峻嶺,險隘難行,再加上二月二十八日,大雪未停,寒風刮麵,實在不宜出兵,李如柏本來還想再等等,待大雪停下再出兵。

  奈何朝廷與楊鎬不斷催促,隻能在二十八日出兵,隻是一路上,大軍走的卻是極為緩慢,到了三月五日戌時,大軍方才行出虎攔崗,離著鴉鶻關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更別提建奴老巢赫圖阿拉了。

  在接到楊鎬退兵的命令,得知劉綎、杜鬆與馬林所部三路大軍俱都已經覆沒,如今就隻剩下自己這一路孤軍的時候,李如柏大驚,軍中也是好一陣騷亂,在軍官的彈壓下才回複秩序。

  李如柏旋即下令,前隊變後隊,全軍後撤回遼陽。

  因連番作戰,穿插奔襲,五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建奴已有師

  老兵疲之態,故此此時的八旗主力尚未趕到,隻有一個牛錄幾十名偵騎被努爾哈赤派出來,先行打探李如柏軍情。

  李如柏軍中的騷亂,被努爾哈赤的偵騎全都看在眼中,眼見著李如柏大軍在騷亂過後便緩緩退兵了,這些偵騎領頭的那名牛錄頓時精神一震。

  與屬下互相琢磨了一番,便明白眼前的這支明國軍隊當是已經收到了其餘三路明軍敗亡的消息,互相一合計,決定幹上一票。

  於是當李如柏率軍撤至虎攔崗時,這些人在山上一起又是吹響螺號,又是敲響鼓聲,製造出大軍喊殺追擊的樣子。

  此時天色已黑,李如柏與麾下將士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建奴軍兵,聽的岡上喊殺聲大作,還以為中了建奴大軍的埋伏,驚懼之下,原本有序的後撤立刻便變成了爭相逃命。

  大軍撒開腳丫子,隻顧著想要逃得性命,什麽鑼鼓帳篷、刀槍旗幟盡都不要了,全都丟棄在了地上。因為虎攔崗就隻有一條崎嶇不平的狹窄山道,又因為天黑,李如柏所部明軍隻顧著爭先恐後逃命,驚亂之下自相踐踏,待逃至遼陽城下,一番清點發現奔走相蹴死者千餘人。

  朝廷的四路大軍,隻有李如柏一路大軍得以保全。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始,至三月初五日終,大明與建奴交兵曆時約十日,大明戰死的文武官將三百一十餘人,官兵四萬五千八百餘眾,合五萬餘人。被建奴繳獲馬匹、駱駝、兵甲、旗鼓、帳篷等物資無算.......

  三月十八日,朝廷大軍在薩爾滸敗歿五萬餘眾的戰報,終於被800裏加急送至兵部,隨後被轉呈入內閣與宮中。

  如一道天雷炸入了大明的朝堂,炸入了大明的京師,憑空掀起了陣陣狂瀾......

  大年三十,貧道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吉祥,更願武漢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早日戰勝新冠病毒性肺炎!武漢加油,惟願來年春暖花開日,可以一起武漢賞櫻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