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張承胤的應對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2      字數:2635
  正凝神望著撫順城頭的努爾哈赤,一眼便看見趴在城頭上的李永芳,抬起馬鞭職著城頭的李永芳喝問道:“李永芳,本汗問你,你可願降?”

  李永芳眼皮跳了跳,在城頭上衝著努爾哈赤拱手一禮,“大汗息怒,請容我三思。”說完便吩咐城上士卒趕緊準備守城戰具,此時的李永芳已經看明白了,努爾哈赤這次攻打撫順絕對是處心積慮,謀劃已久,在攻打撫順之前就已經摸清楚了撫順的守衛虛實,撫順多半是守不住了,他心裏麵已經有了獻城投降的心思,這樣吩咐不過是想要做做樣子,就算他李永芳要投降那也不是麵對敵人一矢未發便投降的貪生怕死之輩,而是因為敵人太強大,他李永芳抵抗了,但是為了城中的百姓才無奈投降的。

  城頭守軍準備防禦戰具的動靜自然被城下的努爾哈赤給看在眼中,李永芳的那點兒小心思也瞞不過努爾哈赤,當下努爾哈赤冷笑著一揮馬鞭,他麾下的兵士立刻如推著撞車、扛著雲梯如潮水般的湧向城池。

  一時之間,金兵四麵圍攻,一個個悍不畏死的拚命想要登上城頭,看的城上的李永芳喝趙一鶴心頭突突狂跳。

  撫順城中兵馬本來就隻有一千多人兩千不到,如今努爾哈赤又以10倍的兵力圍城猛攻,且早就派了內奸混入城中四處縱火、殺人,不過片刻功夫便有金兵等上了城池。

  正在東門的城門洞子前與麻城塔捉對廝殺,突然發現城門已經失守,心神瞬間不穩,被麻城塔抓住機會猛地一刀看在肩上,未等他再做出反擊便被入城的金兵亂刃砍殺。

  金兵一入城池,便見人就殺,無論老幼看人就砍,遇到年輕的婦人、姑娘便獸性大發的直接撲上去要趁機行那奸淫之事。

  “報......”一名小兵慌慌張張的跑到南城城頭,找到了李永芳和趙一鶴二人。

  “何事?”趙一鶴連忙發問到。

  “啟稟將軍、中軍大人,東門失守,王命印將軍戰死,金兵已經入城正王南城殺來。”

  李永芳還未回過神來,又是兩位兵士帶著急報而來,告訴他西門和北門的王學道和唐玥順也已經戰死,西城、北城同樣失守。

  李永芳一顆心瞬間便沉到了穀底,撫順是真的守不住了。

  恰在此時,南城城頭上傳出已經有金兵登上了城頭,李永芳更是嚇的差點一個踉蹌差點沒摔在地上,幸好有趙一鶴趕緊扶住了他,帶著顫音

  的輕聲問道:“將軍,我們接下來該當如何?”

  聽著周遭震天的喊殺聲,李永芳重重的歎了口氣,“還能如何?”

  “開城投降!”

  李永芳領著趙一鶴走出城門,卑微的匍匐在了努爾哈赤的麵前,表示自己願意投降,恭迎努爾哈赤入城,李永芳成了第一個主動向建奴投降的大明官員。

  努爾哈赤在馬上誌得意滿的給李永芳答了一禮,然後才下令命麾下士卒進城後不得殺戮城中百姓,不過即便如此,他麾下的那些野蠻的八旗軍士還讓撫順城內死傷軍民超過兩萬,隻有少部分明軍趁亂逃出了撫順。

  努爾哈赤在攻下撫順後,很快便收到了東山河馬根丹已被阿敏等人攻下,斬殺東山守將李宏祖,俘虜明軍二百二十多人,馬根丹守備李大成及軍民一百六十餘人被俘,正在押往撫順。

  如此一來,以撫順、東山、馬根丹三城為中心,周邊115座台堡、村寨,方圓百餘裏的近30餘萬人畜便基本上都等於是落在了他努爾哈赤的手裏。

  第二日一早,努爾哈赤命手下軍士將撫順城所有城牆拆毀,將之夷為平地,並將城內百姓編為千戶,命軍士押著遷回赫圖阿拉。

  不過三日之後,努爾哈赤派往廣寧一帶的湯古代與阿巴泰回來了,大明的援軍快到了。

  撫順、東山、馬根丹被努爾哈赤攻陷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廣寧衛,然後又傳到了遼陽。在遼陽的;遼東巡撫李維翰得知消息震驚不已,一麵命人緊守遼陽、廣寧,以防努爾哈赤趁勢來攻,一麵又急忙命人將消息送往沈陽,告知遼東總兵張承胤,讓張承胤火速前往遼陽議事。

  近些日子張承胤一直感覺心緒不寧,眼皮老時跳的厲害。當他收到撫順和馬根丹、東山失陷的消息更是驚的差點連手中的信件都拿捏不穩,強製定了定心神,忙命人取來自己的盔甲、刀劍,帶著親兵飛馬往趕往遼陽。

  李維翰一見了張承胤,便是一臉愁容之色,“張將軍,撫順失陷,建奴如今是鐵了心的要反我大明了,你可有何應對之策?”

  張承胤麵對如此局麵,感覺很是棘手的道:“賊兵事大,敵鋒方銳,未可輕戰啊!”

  然而此時的李維翰已經完全慌了神,便連收到消息匆忙趕來的薊遼總督汪可受同樣如此,毫不客氣的對張承胤道,“張將軍,什麽是未可輕戰,張將軍這是未戰先怯嗎?”

  “建奴舉兵正式反叛,如今撫順三城盡皆失陷,你我都有守土之責,喪城失地,若朝廷知道了此事,你我三人,保不齊都得掉腦袋!”

  ......

  張承胤主張先上報朝廷,調集大軍穩紮穩打,隻是李維翰和汪可受並不接受他的意見,甚至最後直接就對他閉門不見,張承胤隻得帶著部將領了三千兵馬,又從遼陽、廣寧、海州調集了兵馬,會同副總兵頗廷相、海州參將蒲世芳,率軍萬餘前往撫順。

  張承胤在邊關多年,素有勇謀,未免中了建奴埋伏,又是遠道行軍,故而行軍很是緩慢,率軍抵達撫順已是撫順失陷5日之後。

  大明軍隊抵達撫順城南之時,入目之處,撫順已是一片廢墟,城內已看不到一個百姓。探馬回報城遼河以西有蒙古宰賽、暖圖等部兵馬5000餘人紮營,西側也有蒙古察哈爾丹的3000餘兵馬正緩緩壓來,炒花部約有5000人正屯兵鎮靜堡外,建奴大軍雲集與撫順東麵,和西邊呼應。

  看著眼前撫順城的殘垣斷壁,又聽的探馬稟報,不由的鄒緊了眉頭,在心裏衡量著該作何應對。

  “將軍,如今該當如何,還請將軍明示。”副總兵頗廷相亦是皺著一副眉頭,對張承胤問道。

  海州參將出聲道,“將軍,賊兵勢眾,又有蒙古人在側,我軍勢孤,若建奴與蒙古人聯合攻打我等,恐有全軍覆沒之險!”

  本來聽得探馬回報便已經有些膽怯了的遊擊劉遇傑聽到二人如此說,便壯著膽子建議到:“將軍,我軍如今勢單力孤,趁著建奴和蒙古人沒有合圍攻打我們,我們不若還是暫且退兵吧?”

  張承胤沉默了半響,才搖搖頭到:“不能就這麽撤了,不然你我都有可能被朝廷治罪,單是汪總督和李巡府哪裏便不好交待。”

  “那將軍打算如何?”頗廷相發問。

  張承胤想了想,咬了咬牙,做出決斷道,“為保險起見,大軍以左、中、右三隊為營,頗將軍你與劉將軍二人帶本部人馬在右,跟在建奴背後緩緩東進即可,切記,不要冒進!”

  “蒲將軍,你領本部人馬在左翼,緩緩跟在頗將軍身後,以為接應。”

  “本將親臨5000人馬居中,防備蒙古人的同時作為兩方接應,左、中、右各自相距五裏,不得有誤,需得時刻小心建奴進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