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孫承宗講授孫子兵法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1      字數:2877
  不對啊,朱由校隻比自己大三歲,自己8歲的時候他應該才11歲才是,就算是虛歲也隻有12,為什麽平時沒怎麽見他頭上也頂著兩個“牛角”?

  紮著總角發型的朱由楫到了文華殿這才想起來,照理來說,朱由校應該留著和自己一樣的發型才對嘛,朱由校卻是將頭發束在腦後的。

  好在朱由楫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去過多的糾結,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一會兒孫承宗便要進來給他們上課了。

  趁著這機會朱由楫有些無聊的觀察著殿內自己的幾個兄弟,年歲最小的朱由檢和朱由榘兩人正在一邊嬉戲打鬧,書本被兩人弄得桌案上、地上到處都是,筆架也已經打翻在地;朱由崧著小胖子過完年回來,那體態又變得圓潤了一些,個子也長了些,正無聊在座位上不停的打著哈欠,一副還沒有睡醒的樣子。

  朱由校不愧是幾人中年歲最長的大哥,經過孫承宗近一年多的教導如今已經頗有幾分身為兄長和皇長孫的氣質,正安靜的坐在他自己的座位上寫寫畫畫些什麽,朱由楫湊近了才知道原來他正在琢磨著要怎麽解決四輪馬車模型當中的輪軸和轉向問題。

  見朱由楫來了,他一把拉過朱由楫坐在他的邊上,“三弟,你來了,快來幫我看看,你去年夏天給我的那份四輪馬車的圖紙,我已經按照圖紙做了一個模型出來,隻是這下麵的輪軸和要怎麽轉向我如今還是沒有弄出來,三弟你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啊?”說著把他剛剛畫好的圖紙遞到了朱由楫麵前。

  朱由楫拿著他的圖紙仔細的瞅了好一會,發現朱由校果然是天才,他琢磨出來的輪軸轉向設計,已經有了幾分後世自己在網上看到的關於四輪馬車的轉向構造圖了。

  因為當時隻是好奇的看幾眼,並沒有用心的去記下來,朱由楫隻能努力的回想了一下,將他記憶中的大致的一些東西寫出來,並在朱由校的圖紙邊上畫了一些簡單的結構。

  然後遞還給朱由校說道:“大哥,這是我的一些想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想來以兄長你的聰明智慧肯定難不倒你的?”

  朱由校一邊盯著圖紙在心裏對照著他和朱由楫兩人所畫的構造,一邊點頭到,“我一定會解決模型的轉向問題的!”

  正在這時候,孫承宗緩步進了文華殿,朱由楫見此連忙提醒朱由校,“兄長,先生來了。”

  朱由校連忙收好圖紙,站起身來和朱由楫一同對孫承宗行禮,“弟子朱由校、朱由楫拜見孫先生。”

  “二位殿下快快免禮。”

  這動靜驚醒了正在打瞌睡的朱由崧,小胖子楞了一會兒也站起身來對孫承宗見了禮

  。原本還在互相嬉鬧的朱由檢和朱由榘頓時變得跟乖乖虎一般,正襟危坐。

  孫承宗見狀頗為滿意的頷首,而後走到朱由檢和朱由榘二人的位置上將被他二人打鬧給弄到地上的書本拾起來在桌上放好,臉上很嚴肅,語氣卻很溫和的說到:“兩位皇孫殿下,以後可切莫再將這書本隨處亂扔了。”

  兩個小家夥忙不迭的點頭表示知道了。

  孫承宗這才轉過身來,從他自己的桌案上抽出一卷《孫子兵法》來,說到,“按照課程安排,今日我們學習兵事。”

  一聽今天的課程是學習兵事,朱由楫立馬精神一振。

  自己想辦法親自挑選了孫承宗做老師,不就是因為孫承宗的軍事才能嘛,孫承宗可是明末為數不多的具有戰略眼光的軍事人才。而且自己後世可是國防大學最傑出畢業生之一,那時候在學校裏麵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軍事理論著作,曆史上的中外各大知名戰役分析,還有軍事技能和素質的各種考核。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孫承宗念完《孫子兵法.計篇》中的第一句後,放下手中的書卷問道:“幾位皇孫帶你下,你們中可有誰知曉這其中的道理?”

  朱由楫起身,“先生,弟子以為,孫子是想要告訴大家,戰爭乃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一個國家和千萬百姓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謹慎的對待。”

  孫承宗聽罷讓朱由楫坐下後,頷首道:“不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便是便是兵戈,便是戰爭。”

  “戰爭關係到了國家的興亡和千萬百姓黎明的生死,不能不認真的考察和慎重的對待,你們都是我大明朝廷的皇孫殿下,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你們生來便身份尊貴可以錦衣玉食,但是同時這也意味著你們的肩上應要承擔起和普通的黎民百姓們不一樣的責任。所以,兵法和軍事你們更應該要多多的了解學習。”

  “今日幾位殿下,要學習的乃是《孫子兵法》中的計篇,”孫承宗說完讓他們將桌案上的《孫子兵法》都翻開到第一篇。

  然後緩緩讀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幾位皇孫年紀都還不是很大,尤其是朱由檢、朱由榘都才七歲,隻有朱由校和朱由崧、朱由楫

  三人年齡稍大,故而孫承宗在教授五人兵法軍事的時候,都是讓他們跟著自己他念上一句再跟著讀一句,然後再給他們耐心的進行講解。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製權也。”

  孫承宗怕他們聽不聽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還特地用當時的白話,盡量淺顯的給他們穿插著講了兩個曆史上的戰爭故事,一是用來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二來是以便於幫助五位皇孫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承宗將的兩個故事都是圍繞這計篇來展開的,一個是春秋戰國時候的故事,另一個就是唐朝時期時期的戰爭故事。

  聽到唐朝,朱由楫腦海中有一道靈光乍然閃現,強漢盛唐,唐朝的軍事實力在中前期可是一直很強大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是一直處於對外擴張的階段,直到安史之亂的爆發讓唐朝由盛而衰才打斷了唐朝的擴張。

  在擴張的過程中,大唐的兵鋒曾一度抵達鹹海地區,滅國無數,名將輩出。

  滅東、西突厥,滅高昌、百濟、滅高句麗.......在中亞和強勢崛起用血火刀劍進行傳教的大食爭霸,唐軍當中的有一樣裝備可是扮演著絕對的主角,這種裝備可是唐軍步兵專門用來克製騎兵的神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是比起單一的長槍和斬馬刀要厲害多了。

  而且後世還流轉著不少唐軍這種裝備的傳說,隻是可惜的是這種神器因為對質量要求很高,製作工藝繁瑣,加上唐末五代戰亂太頻繁竟然失傳了。

  而且因為不準將這種裝備進行殉葬,到後世也沒有實物流傳下來。

  以至於後世的專家學者們都隻能參照記載極少的文獻資料,借鑒同時期流轉下去的唐代刀劍和宋代斬馬刀、日本武士刀來進行嚐試性的推測複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