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來的九千歲
作者:貧道修的是問情道      更新:2021-04-14 19:41      字數:2975
  客氏和宮女幫朱由楫和客氏穿戴整齊,兩個少年便牽著手迫不及待的要往外走,客氏急忙叮囑這兩人:“外間雪下的正大,不要再去院子裏去耍雪,免得凍壞了身子。”

  朱由校聽話的回道:“我們不出去耍雪,就在屋內。”客氏這才任由兩人離開。

  慈慶宮因為太子儲君之位不穩,東宮一應供應俱都短缺,就連隨侍的太監宮女人數都沒有達到東宮應有的規格,一直顯得很冷清。因為的下雪的緣故,原本就不多的宮女太監也大都在屋內躲懶,朱由校拉著朱由楫走在偌大的這麽一座慈慶宮內,隻有雪花撲簌簌落下的聲音,夾雜著兩個少年在廊間走動發出的腳步聲響,顯得更加的清冷。

  回到兩人自己居住的小苑,朱由校一改在前苑的姿態,興奮的衝進了自己的寢居大廳。

  朱由楫慢悠悠的更在後麵,地麵上滿是木屑,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木頭,或是已經被加工雕刻的成品,或是尚未完成的半成品,然後便是做木匠活所用的各種器具。

  這些東西都是朱由校的玩具!

  朱由楫入內時,朱由校已經擺弄起了這些木頭,正拿著刨子在刨著一塊木板,時不時眯著一隻眼睛,目測一下這木板直不直,然後再刨上幾下.....

  而在朱由校做木工活兒的不遠處,還有一位身材頗為高大,體格也稱得上是健碩,濃眉朗目的太監在頤指氣使的指揮者幾個小宦官收拾著地上雜亂的木屑。

  見朱由楫進來,忙不迭的帶著兩個小宦官向朱由楫行禮。

  朱由楫隨口說到,態度卻很客氣,“李大伴不用多禮,你忙你的。”

  從後世穿越過來的朱由楫雖然繼承了原主的為數不多的記憶,由於一場大病,年小體弱,身子骨更是虛弱,一直在床上躺了好些日子才能下地,身體痊愈後更多的時間就是待在自己的寢居發呆,朱由校的寢居也來過不少次,因為實在是沒地方可去,也沒有什麽可以玩兒的。

  長在深宮,亦困在深宮!

  便宜太子老爹的地位不穩,連累著朱由楫和朱由校也沒有得到皇孫應有的規製待遇,正常情況下皇子皇孫身邊都是跟著至少五六個隨身服侍的太監和宮女的,就好比明武宗正德皇帝在位時以劉瑾、張永、穀大用為代表的“八虎”,就是朱厚照剛出生不久後便跟著照料朱厚照的。

  朱由楫口中的李大伴,名喚李進忠,原本是伺候西李的,後因朱由校出生後,李進忠因機謹又善於奉承,被派去服侍王才人和朱由校,因為很能懂得朱由校的喜歡,於是便一直跟在朱由校身邊。

  原本朱由楫身邊也是有一名自小便照料他

  的太監,還是其生母留給他的,因正月原主重病垂危,照料他的太監以為朱由楫不治,認為自己沒能照顧好小主,對不起朱由楫生母於是以死謝罪了。

  後世魂穿取代原主的朱由楫身邊便沒了貼身的太監照料,李進忠便也擔任起了臨時照顧朱由楫的責任。

  朱由楫對李進忠客氣,是因為後世的記憶告訴他,這位太監不一般,或許李進忠這個名字並不出名,但是他的另一個名字可是在後世史書上可是赫赫有名!尤其是後世網絡上對於他的功過評價儼然稱得上是毀譽參半。

  這位李大伴,別看他現在並不起眼,但是在天啟登極後,可是深的便宜大哥朱由校信任而權傾朝野,簡直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就是魏忠賢,也是未來天啟朝大名鼎鼎的九千歲!

  這位也是一位狠人,出身農家的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市井無賴,為了躲避賭債就敢對自己的老二下刀子,讓人把自己閹割了進宮當小太監。他是真正做到了對別人狠首先就要對自己狠這句話。

  魏忠賢在天啟朝掌權後,鏟除異己的手段同樣是心狠手辣。先生勾結客氏除掉他的帝一個攔路石王安,接著開始大肆培植親信黨羽,結成閹黨,不擇手段的斂財、打壓一東林黨人為代表的文臣,廠衛橫行,禍國殃民到了極點,妥妥的亂國罪魁。

  似乎這樣的明朝不忘簡直沒有天理。

  後世的朱由楫由於愛好曆史,看過不少史料。魏忠賢雖然壞,雖然奸詐,做事手段狠辣,但那也是有真材實料的,雖然不識字,但是懂得騎射功夫,而且記憶力很好;最重要的是魏忠賢有大局觀,在軍國大事上很有擔當決斷,頗為賞罰分明。

  朱由楫知道一點,明軍的戰力在土木堡之變後一直呈現出一種曲線下降的趨勢,一直保持著一定水平的戰鬥力,特別是九邊的邊軍。

  要邊軍保持戰鬥力,在朝廷不亂、領兵將領不是太無能的情況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錢糧。打仗這件事件,從古至今真正拚的都是銀子。放在古代那叫錢糧,放在後世那就叫綜合國力。

  養兵打仗需要花銀子,恰巧魏忠賢就是明朝最後一個舍得給軍隊砸銀子,可勁兒花錢的主,尤其是遼東沿線。

  自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局勢便開始逐漸有糜爛的趨勢,魏忠賢最得勢風光的時候也正是崇禎朝以前遼東局勢最為緊張的時候,因為此時的後金已成氣候,魏忠賢為了穩定遼東局勢敢違心的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捏著鼻子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人,這些人可都和他不對付。

  也正是在魏忠賢掌權的這段時間,大明國內整體局勢

  是比較穩定的,明軍在遼東戰場上也一度也有壓著後金打的時候,能夠和後金有來有往的打的有聲有色。

  後來崇禎即位,魏忠賢被幹掉了,廠衛也被廢黜,沒有了製衡的東林黨徹底掌權後,一個個開始徹底的放飛了自我,隻顧著給自己攬權,拚命的往自己兜裏扒拉小錢錢,瘋狂挖大明的牆根兒;魏忠賢掌權時雖然也有貪墨但是至少還留有底線得邊軍將領,同樣開始拚命的克扣軍餉、費盡力氣養家丁、虛報戰功、保存實力坑隊友玩兒出了花樣........

  然後,關內烽煙四起,流民遍地;遼東局勢也徹底的糜爛,明軍和後金軍在遼東的攻守之勢徹底異位,從天啟朝的互有攻守,完全轉變成了明軍被壓著打,攆著跑;原本堅固的遼東防線也變得處處漏風,蟎清可以乘機幾次入寇關內直接打到北京城下,最終演變成了蟎清入關,鐵蹄和屠刀席卷整個華夏,神州怒沉,文明倒退,中華渾渾噩噩的沉睡了近三百年的時間。

  “李伴伴,怎麽樣?你看我這次的木工活有進步吧?”

  “殿下,您的這木工簡直就是墨翟魯班,那也不外如是了,要是再過幾年呐,就算是魯班和墨翟再世,那也不及您的萬一了!”

  對於這位未來的九千歲,朱由楫的心情和態度是複雜的。聽人兩人的對話,站在朱由校邊上殷勤伺候著的太監看起人畜無害,但是又有誰知道這位在接下來的曆史中會扮演怎樣的一位至關重要的角色呢?

  明朝絕對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值得讓後世子孫驕傲的王朝,同時也絕對是一個奇葩的王朝,有著一群奇葩的皇帝,更有著一群奇葩的文官。

  明朝的政治體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兩漢外戚專權、唐時藩鎮之亂、中堂和蒙元的宦官亂政、廢立皇帝之禍;其獨創的內閣製度極大的保證了即使皇帝不上朝,隻要文官沒有徹底的放飛自我,大明朝的國家機器照樣可以正常運轉。

  實際上大明朝的文官從土木堡之變後,便開始在一步步的壓製著皇權了,從正統朝到天啟朝,期間廠衛和文官的鬥爭實際上就是皇權和文臣集團的衝突,在勳貴集團基本歇菜後廠衛便是皇帝唯一可以製衡文官集團最好的手段。

  況且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魏忠賢再朱由校最終能夠登極即位這件事上貌似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朱由楫給未來的九千歲在心裏做下了評定,為了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了對抗蟎清,保住華夏文明的發展,自己將來要做的許多事情免不了會和文官集團,尤其是東林黨產生利益衝突,魏忠賢用來壓製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未來的九千歲,可以作為製衡文官的盟友,合作的同時也得要防著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