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洗白李世民 (勿看!)
作者:雙洞      更新:2021-06-27 14:17      字數:5520
  兩位讀者爭的麵紅耳赤,秦明和石開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他們想看看二人的爭吵結果。

  ??“終唐一朝,盛不及隋。”

  ??“好,那我們就來比一比。”

  ??“我們先比文化,我大唐有初唐四傑,李白杜甫,王昌齡,白居易,張若虛,韓愈,柳宗元,賈島,王維,李商隱,杜牧,元稹,張若虛,劉禹錫等等,你隋朝來戰。”

  ??“額……”

  ??“我再比軍事,大唐滅國如流水,所有侵略者,從突厥到薛延陀,從吐穀渾到高昌,從高句麗到百濟,從中天竺到小勃律,從吐蕃到南詔,從突騎施到回鶻,三十餘國,終唐一代全部驅逐掃滅……你大隋打個高句麗都打不下來。”

  ??“額……”

  ??“我們再比領土,大唐鼎盛時期疆域達到1237萬平方公裏,你大隋僅僅隻有467萬平方公裏。”

  ??“額……”

  ??“我們再比經濟,我們直接看糧價,這才是衡量老百姓生活水準的標準,隋朝米價是500-1000文每石,而大唐初期糧價基本穩定在200-400文每石,你願意生活在哪個朝代。”

  ??“額……”

  ??“我大隋人口多,我隋煬帝時期的人口4600多萬,你大唐到中期唐玄宗時期才追上我們的人口,唐朝用140年才趕上了隋朝的20年,你大唐怎麽和我大隋比?”

  ??“這你還好意思說?你隋朝初期,繼承了北齊,南陳,北周的人口,初期就擁有3200萬人,28年通過生育和普查增長1400萬,平均一年增長50萬,也不是很誇張。”

  ??“而相當於隋朝開局,坐擁3200萬人口大好局麵來說,大唐就非常慘了,隋末烽火連天,直接把4600萬人口,降到1000萬,一直到貞觀十三年,才逐漸增長到1500萬。”

  ??“坐擁4600萬人口,卻導致天下分崩離析,很值得吹麽?”

  ??“大唐1000多萬人口,滅國無數,反而不如你?”

  ??“從唐初到開元,人口增長到5000多萬,增長了近乎4倍,這不是超過你了麽?”

  ??“額……”

  ??“隋書音樂誌記載,我大隋萬國來朝。”

  ??“對,隋書西域誌記載了朝貢的數量,總共30國朝貢,這牛皮吹的有些大了,而大唐鼎盛時期有300國朝貢,相差十倍,並且唐人街遍布天下。”

  ??“額……”

  ??“唐朝宰相馬周說道,西京府庫,至今未止,說明唐朝吃我大隋糧食,我大隋牛不牛逼?”

  ??“二十多年發黴的糧食誰吃呀?哪個小可愛喜歡吃?”

  ??“而且你能不能別斷章取義呀,你要綜合上下文呀,人馬周明明說的是,隋朝的洛口倉被李密所奪,東都的布匹被王世充所拿,西京府庫裏麵的寶物被大唐拿掉。”

  ??“奪走糧食的分明是李密,怎麽扯到大唐了,而且說起來這個就可笑,你楊廣當守財奴,舍不得賑災,最後糧食反而便宜了李密。”

  ??“大唐開國這麽多年,都沒有用到西京府庫裏的財物,這正說明大唐強盛,這是誇大唐呀。”

  ??“而且馬周這句話有待商榷,據舊唐書劉世龍傳記載,李淵剛進長安的時候,就把西京府庫裏的寶物賞給有功之人,賞完之後,就發現自己不夠用了,這時候多虧了劉世龍經商。”

  ??“我還想問你一句,大隋那麽強盛,怎麽就滅了呢?大唐這麽弱,怎麽就滅國如流水呢?這個世界怎麽呢?天妒英才呀!”

  ??石開和秦明二人聽完這二人的對話之後,麵麵相覷。

  ??“看這個架勢,沒準,真有人編排李世民。”

  ??秦明道。

  ??“你覺得他們會從哪個地方黑?”

  ??“他們會覺得《大唐創業起居注》的內容全是真的,正史內容全是假的。”

  ??“這?按他們的邏輯,正史不可信,那為什麽他們就篤定私人回憶錄就一定真實。”

  ??“他們不管,反正跟正史不同的,就是真實的。”

  ??秦明道。

  ??“可是大唐起居注裏麵的李淵和他本身的人設不符呀。”

  ??“李淵在起兵前的人設如何?世襲公爵皇親國戚;有隋一朝也沒太大建樹;好不容易在隋末精兵被楊廣揮霍一空後熬出頭,還因兵敗要被治罪。”

  ??“李淵在進長安後人設如何?一直“長安蹲”,不敢涉險出征。”

  ??“李淵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人設如何?各種指揮若定。在溫大雅筆下,李淵人設“變異”了啊!”

  ??“一個人如果有很強的軍事能力,他會持續地表現出來,迷戀帶兵征伐的光輝歲月。”

  ??“而看李淵的表現,很像是進長安途中就嚇怕了,所以之後蹲在長安不出來,和隋朝時期人設一個樣。”

  ??“李淵是如何做到《大唐創業起居注》裏那樣“指揮若定”的?”

  ??“這些他們就不懷疑,就懷疑正史?”

  ??石開道。

  ??秦明笑道:“李淵還非常鄙視漢高祖、蕭何這樣親手打拚的人,說漢高祖親自打仗很丟人(前代皇王,多起微賤,劬勞行陣),蕭何不高貴(豈若蕭何、曹參起自刀筆吏也),隻有他和裴寂不打仗,最高貴,所以能流芳百世。”

  ??“而且,李淵的賞罰體係就是個笑話,李靖在武德年間隻是縣公。李淵最後被開國功臣團隊趕下台,也沒幾個人幫助李淵。”

  ??“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真那麽牛逼?他們怎麽在大本營被李世民給一鍋端了?他們越牛逼,不就是越襯托李世民牛逼麽?”

  ??“別說李淵隻剩下李世民一個兒子,他最牛逼的技能就是生兒子,他那麽英明神武,怎麽沒人站他這一邊?”

  ??石開道:“他們會說李世民改史是為了爭起義首功。”

  ??“後世得國最正的明朝人認可的“佐命元勳”房玄齡,並沒有參與“太原首謀”,而是在李唐軍隊從太原到長安的路上,投奔李世民的。”

  ??“房玄齡的功勞,是在統一戰爭時期,作為李世民的“謀主”,運籌帷幄,一直不離左右,明朝君臣都認為統一戰爭才是硬仗。”

  ??“打下大明江山的朱元璋,認可唐朝三大功臣是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這三位功臣沒有一個參與“起義首謀”,李靖當時還跑去告李淵造反呢,隻是沒有告成功。”

  ??“可見“起義首謀”並不是衡量功勞的重要條件,李世民為啥要費盡心力“篡改曆史”,去搶這一點點功勞?”

  ??“明初君臣很鄙視李淵,說李淵得天下全靠李世民(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寢其祀)”

  ??“不提後世得明朝,出生在貞觀初的狄仁傑,後來勸武則天立親兒子,一口一個唐太宗開國: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後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

  ??“魏征也認為開國之君是李世民,魏征:陛下平一海內,愛養生人,天授明德,情存至化,軍國機務,皆出聖躬,臣承受不暇,有何功績?”

  ??“宋朝人也經常把武德和李淵炮灰掉,把實際打仗的李世民功臣團隊,當作“真朝廷”,這個就把房玄齡遇見李世民那一刻,當成房玄齡當宰相的開始時間。”

  ??“《廣卓異記》:梁國公房玄齡,唐初杖策謁於軍,秦王一見,引為謀主。及終,在相位三十有三年。”

  ??石開:“他們反正就是一句話,這些曆史都是假的,曆朝曆代的人都是糊塗人,就他們看得清。”

  ??秦明道:“他們還會說李世民看了《高祖實錄》所以改史。”

  ??“可是李世民看《高祖實錄》這件事就被記載下來了,他改史為何還留下把柄?”

  ??“李世民看的是敬播寫的,而敬播以直筆聞名。“初高祖、太宗兩朝實錄,敬播等所修頗詳直”。”

  ??“李世民看完之後說要直書玄武門,魏征讚美他說:“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辭,雅合至公之道”。這件事情被吳兢寫進了《貞觀政要》,當作正麵典型。”

  ??“《唐會要》記載,貞觀十七年,李世民把《高祖實錄》、《太宗實錄》“並賜皇太子及諸王各一部。京官三品以上。欲寫者亦聽”,這是大家都能看見的東西,如何造假?”

  ??石開道:“他們會說李世民看完玄武門記載後,對房玄齡說“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是暗示房玄齡“改史”。”

  ??秦明道:“可“夫就大計者遺細行,周公所以絀管、蔡也”,這句話不正是武德時期,房玄齡在李世民喝了李建成的毒酒吐血後、為了讓李世民下定決心殺李建成,所發明的理論嗎?”

  ??“李世民需要再把這個理論對“理論創始人”房玄齡說一遍嗎?”

  ??“房玄齡首謀殺李建成,這事兒隻有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三個人知道,按陰謀論思維,這事最好改。”

  ??“可房玄齡既然能“改史”,怎麽不把自己寫好點兒?為啥不把這事兒模糊一下?”

  ??“畢竟房玄齡因為首謀太子,在後世被人譏。”

  ??“玄武門寫的還不夠詳細?李世民親手殺兄、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去逼李淵,不是全寫上了?”

  ??“這麽詳細的內容,還是李世民改過的,那請問,沒改之前,玄武門寫成啥樣了?難道史官剛開始把李世民玄武門寫成十惡不赦,經過李世民“改史”,才改成殺兄逼父?有人信嗎?”

  ??石開道:“反正他們就會認為李建成千古第一太子,李淵千古一帝,楊廣萬古一帝,隻有李世民徒有虛名。”

  ??“這就有意思了,萬古一帝把一個大一統王朝敗完了,千古第一太子,加上千古一帝李淵被李世民這個徒有虛名的人一鍋端了,這找誰說理去?”

  ??“李世民這個菜貨,一不小心搞出個貞觀之治。”

  ??“他又一不小心橫掃東突厥(滅國)、西突厥(驅逐)、鐵勒(滅國)、吐渾(滅國)、高昌(滅國)、焉耆(滅國)、龜茲(滅國)、吐播(驅逐)、印度(滅國)、高句麗(驅逐),為何李世民這麽菜呀!”

  ??石開道:“他們會說李世民掘墓魏征。”

  ??秦明道:“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魏征的墓碑是誰寫的?那是李世民自己寫的。”

  ??“帝親製碑文,並為書石”(《舊唐書》魏征傳)。”

  ??“因此,李世民後來推倒魏征墓碑,意思是收回自己寫的碑文。至於推倒自己寫的碑以後,魏征後人如果願意再找人重寫別的碑文,完全可以去找,李世民並未禁止。”

  ??“那麽李世民為什麽這麽做呢?”

  ??“因為魏征魏征秘密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結果呢,這兩個人都卷入了太子李承乾的謀反。”

  ??“其次魏征把一些資料給了褚遂良,什麽資料呢?“前後諫諍言辭往複”,這在唐朝是一種犯罪行為,屬於“漏泄禁中語”。”

  ??“李世民對魏征的懲罰屬於什麽性質?一是推到了他自己寫的碑,二是悔婚。”

  ??“魏征犯錯沒有?犯了!而且這錯還是個大錯,換個皇帝,意圖謀反這個大罪已經扣到魏征和整個魏家頭上了。”

  ??“其二,犯錯該不該罰?該罰!那怎麽罰?走程序,按唐律定罪?那是大罪,魏家討不到好。”

  ??“但是李世民沒有罰魏家人,魏征的爵位“鄭國公”,由魏征的長子魏叔玉妥妥的繼承了。魏征的四個兒子,有三個官品都很高,魏叔玉官至光祿少卿;魏叔瑜官至潞州刺史,魏叔璘官至禮部侍郎。發展的都挺好的。”

  ??“最後,即便是那個被推倒的碑,後來李世民又下令重新立了起來,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回來後,“命馳驛祀征以少牢,複立所製碑,召其妻子詣行在,勞賜之”。”

  ??“重點是李世民沒有掘墓,沒有掘墓,沒有掘墓,而是收回自己寫的碑,並且善待魏家後人,還重新打自己的臉,給魏征再立碑。”

  ??石開道:“你說這些都沒用,該懷疑的人還是會懷疑。”

  ??“他們會說,曆史上有秦朝麽,你憑什麽認為有?你去過麽?你說司馬遷寫了《史記》,司馬遷難道有可能不是在騙你麽?或者他自己也被騙了?”

  ??“你確不確定自己是親生的?就算你是你爸親生的?你確定你爸是你爺爺的爺爺親生的麽?”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