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小小的優勢
作者:張浩古      更新:2021-04-12 03:01      字數:5223
  在陸戰中,羅本也決定改變退避三舍的策略,準備主動出擊。雙方玩家都兵力充足,在前線展開了激戰。總的說來,這種陸戰就是實力較強的玩家魚肉實力較弱的玩家的戰爭。雙方實力較強的玩家都沒有餘力保護自己這邊實力較弱的玩家,隻能寄希望於本方實力較弱的玩家抵抗的時間更長。然後各自有實力進攻的玩家都開足了馬力向前衝。在這方麵,好古聯盟玩家自然最為占便宜,其次就是各國的大佬們了。另外投進陣營的在野玩家因為擁有兵種的優勢,也比較強力一些,往往實力都在新入選的玩家之上。但總體上來說,還是海盜陣營實力稍強,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占領了超過對方所占領2500個根據地的領土。羅本采取了補足損失的原則,也就是在此前第一次戰爭中失去領土的玩家,以及在這場戰爭中失去領土的玩家,都得到了補償。補償之後,所有玩家都沒有得到更多根據地。但攻占對方領土的玩家得到了更多的軍功,這一點本身就夠了。實際上這種分配原則也是一種慣例。除非下一場依舊取勝,羅本這邊才會有玩家得到更多根據地。而在克林斯曼那邊,也是一樣,上一場吃進根據地的玩家,負責補足這一場玩家的損失,這一場攻占領土的玩家負責補足失去領土玩家的損失。

  而戰爭的重頭戲,顯然還是npc戰爭。由於帝國陣營出兵一個參曠部,海盜陣營在陸戰還有的一拚,海戰中根本不是對方兩個牙曠部的對手。而一個牙曠部的海盜兵力隻跟對方同等兵種的兵力實力相等,實力比較高的海盜軍又隻有一個健曠部的兵力,需要尋找戰機作戰。最終羅本還是做出了堅守尼德蘭海盜國的決定。明知道敵軍很肥,也隻能交給我去啃了。

  由於上一場戰爭敵軍全軍覆沒,所以這一場帝也不知道上一場的戰況,依舊將海上兵力也全部投放到陸上。這也省去了我發動海戰的時間了。盡管我的兵力隻有兩個牙曠部,但在兵種優勢之下,兵力又達到對方40%,自然又是手到擒來。這次不但有三個遊曠部的信徒戰場歸降,另外還有兩個遊曠部的兵力也在戰場上歸降了。這都是我作為羅馬使徒國大將軍的光環所致。換了其他玩家,就招不到這些降兵了。不僅如此,當帝明白海盜軍的後台實際上是我的時候,幾乎已經失去了繼續戰鬥的意誌。隻有一個牙曠部的兵力死拚而死,其餘三個牙曠部全部投降。

  “帝國第一次反撲”戰爭結束。我軍以招降一個牙曠部,殺敵一個牙曠部,俘虜三個牙曠部的戰績獲得全勝。由於我殺敵率達到100%,又得到了尼德蘭海盜國的一個州,同時還獲得了兩個參曠部兵力的獎勵。水師也擴大到六個牙曠部。不過我的兵力依舊隻是稍稍超過海盜軍。因為海盜軍一個參曠部的水軍接下來也到了。

  接下來,帝國跟其他戰區一樣,進行了更加大規模的反撲。這次撲向尼德蘭的兵力達到一個裨曠部。依舊兩個參曠部的水軍加三個參曠部的陸軍。我軍總兵力為三個參曠部。不過海盜軍依舊選擇堅守,隻有我的兩個參曠部出擊。

  這一次玩家海戰基本上就是各自走走過場,光棍上來逛一圈走路。陸戰則是上一場的翻版。海盜陣營玩家終於取得了額外2500個根據地。而這其中,好古陣營就拿到了500個根據地。

  npc戰爭,也同樣是上一場的翻版,帝在全軍覆沒之後依舊沒有明白到底是怎麽失敗的,隻是一味把兵力投放到陸上。其實帝的這種選擇也無可厚非,畢竟海盜軍既然號稱海盜軍,那麽就一定善於海戰,帝這也有揚長避短的意思。隻不過帝沒有想到,兩次戰爭都跟海盜軍完全無關,而是我的傑作。

  這場戰爭的效果更加好過上一場,單單是信徒就招降了一個參曠部,外加三個牙曠部的其他帝戰場歸降。而戰死的帝也隻有兩個牙曠部,其餘三個參曠部投降。又是一個尼德蘭州到手,外加兩個裨曠部的兵力。總兵力達到12個參曠部,其中水軍達到六個參曠部。海盜軍照例最後一批總計一個裨曠部的水軍趕到了,而帝也發動了最後一場反撲戰。這一次帝舉全國之力一共一個偏曠部的兵力殺來,依舊兩個裨曠部的水師,和三個裨曠部的陸軍。

  玩家戰完全複製上一場之後,npc戰爭開鑼。而這一次的結果讓我非常無語,帝打到這個份上,居然還是派出全陸軍作戰。戰爭的結果自然又是被我全殲。六個參曠部的信徒+四個參曠部的信徒兵戰場歸降,一個參曠部戰死,其餘14個參曠部投降。在我被獎勵兩個偏曠部的兵力之後,總兵力也達到了近13個裨曠部。其中六個裨曠部為水軍。尼德蘭也給了我第四個州。

  而這時候帝國基本成了空殼,我13個裨曠部的大軍齊出,將整個日耳曼帝國拿到手中。帝國成為海盜國。戰後我獲得了一個公國的獎勵,兵力增長兩個裨曠部。也就是我的總兵力達到了三個偏曠部。而那個公國,我取了距離使徒國普魯士州最近的奧地利公國。

  日耳曼戰區“海盜入侵”劇情結束,下一場戰爭就是“道與盜”劇情了。要等到選拔賽以後。

  我參加的既沒有陣營也沒有係統領地的第二場戰爭,為瑪雅帝國的“使徒革命”。這場戰爭,為我迄今為止私屬兵力最為強盛的一次戰爭。這是因為第一場戰爭爆發在巴拿馬地峽,而這個位置是跟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同樣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在這個劇本一開始,就已經在這裏建立玩家領地和玩家領土了。如今擁有大量皇城以下領地、領土,兵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遊曠部。盡管阿特蘭蒂斯的兵力被加勒比海盜所阻隔,但依靠這個遊曠部的兵力,已經足以在瑪雅帝國遊刃有餘了。

  瑪雅帝國的使徒陣營,好古聯盟派出了汪嶽、十四妹以及他們的臥龍幫、拜月教參加。最終汪嶽奪得玩家首領,整個陣營也都被好古聯盟控製。不過汪嶽隻做到了玩家副首領,因為阿特蘭蒂斯帝國陣營解散以後,原玩家首領星巴克投入這邊的使徒陣營,做了玩家首領。這種全在野玩家+好古聯盟的陣容,自然讓星巴克非常開心。阿特蘭蒂斯已經結束了,他必須在瑪雅重新開始。而這當然是一個好兆頭。

  戰爭的背景依舊是瑪雅帝國圍剿使徒陣營玩家的領地和領土,派出了一個牙曠部的兵力,兩個遊曠部在海上,三個為陸軍。而使徒陣營玩家照例擁有一個健曠部的使徒兵。玩家戰,星巴克將訓練水師的任務給了娥娥。就在這場戰爭開始之前,拜月教和新拜月教已經正式分裂,娥娥也在波斯灣表現了自己的強悍,所以星巴克當然要第一時間使用娥娥。而娥娥當然也要珍惜這個機會,盡心盡力訓練使徒陣營私屬兵力的水師。

  海戰又分為兩場,一場在加勒比海,一場在太平洋。雙方各自在每場海戰派出一半兵力出戰。加勒比海海戰為紅海模式,太平洋海戰為普通模式。而就在加勒比海戰中,一不小心成了帝國陣營玩家首領的龍戰於野,就不得不麵臨被娥娥第二個試手的尷尬處境。這麽快的時間裏,整個論壇都還沒有研究出對付娥娥的辦法,所以龍戰於野見勢不妙,立刻全軍逃跑,雖然被使徒陣營追著打,卻也隻損失了三分之一兵力,相當於損失總兵力的六分之一,根本沒有傷筋動骨。至於第二場海戰,龍戰於野就更加簡單了,典型的光棍戰術旅遊戰術考察團戰術晃圈戰術,大家到太平洋旅遊考察轉圈打光棍,然後就光榮回港了。

  陸戰中,娥娥雖然沒有用武之地,但帝國陣營失去了六分之一兵力,很明顯居於劣勢。星巴克從汪嶽和十四妹那裏得知我一定會出兵,也不用擔心防守的問題,直接派大軍粉墨登場了。這實際上又是一次對帝國陣營如狼似虎的屠戮。因為使徒陣營要麽是在野玩家所轉投,要麽就是好古聯盟的絕對主力,根本就不是帝國陣營所能夠抵擋。龍戰於野照樣在初戰失利之後,就決定全線撤退了。使徒陣營輕取2500個根據地。

  玩家戰結束,npc戰爭開始。星巴克不是笨人,自然是將沿岸撤空,任由npc占領,引誘對方的水軍上岸。隻要一個牙曠部的帝被我全殲,他星巴克自然就是巴拿馬的州長,這可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事情。至於我在瑪雅能夠得到多少好處,這不是他星巴克能夠考慮的事情。在這種我一枝獨秀的時候,他隻能關心他自己的利益,順便補償一下美國玩家在阿特蘭蒂斯的損失。

  而係統注定在一開始不想表現得太聰明,帝很輕易就上岸了。而其結果就是我以對方20%的兵力反而將對方圍殲。其中,一個遊曠部的信徒和三個曹曠部的普通兵力歸降,兩個遊曠部被消滅,剩下七個曹曠部投降。戰後我拿到了巴拿馬的一個郡,同時獲得兩個遊曠部的npc兵力。巴拿馬的一個郡,那可是比格魯吉亞的一個州還肥,畢竟在這裏有著龐大的玩家領地群,好歹也是日進鬥金。也隻有日德蘭的一個州差可比擬。當然,我的最大收獲還是共計11個遊曠部+三個曹曠部的npc兵力收獲。從現在開始,我的總兵力差不多有13個遊曠部了。

  接下來的瑪雅,基本上就是複製俄羅斯、日耳曼的戰爭,在瑪雅帝國拚盡一個偏曠部的兵力之後,我不僅得到了巴拿馬州的五個郡,還將npc兵力擴大到兩個偏曠部以上。然後大軍所向,整個瑪雅披靡。瑪雅成為使徒國的同時,我還弄走了瑪雅使徒國最肥的墨西哥州。

  而在印加國,除了我的兵力隻有兩個曹曠部之外,其他跟瑪雅國都比較類似。印加國第一次起義爆發的地點是哥倫比亞州。因為這裏距離巴拿馬最近,所以最得到玩家的青睞。最終我在哥倫比亞州得到五個郡,同時得到印加國另外一個最肥的委內瑞拉州,兵力照樣擴大到兩個偏曠部以上。而在印加國,我就不像在瑪雅國最終為星巴克做嫁衣裳,讓他做了瑪雅使徒國大將軍,而是終於將五弟扶上了印加使徒國大將軍的寶座。

  同時舉行的九場戰爭落下帷幕,又進入了漫長的選拔期。美洲大戰區接下來將發動兩場劇情戰爭,“兵發加勒比”和“亞馬遜使徒革命”。前者牽涉到阿特蘭蒂斯使徒陣營、瑪雅使徒陣營和加勒比海盜陣營,兩個使徒陣營將補夠萬人,海盜陣營補夠兩萬人。後者牽涉到印加使徒陣營和亞馬遜帝國陣營,印加使徒陣營補夠萬人,亞馬遜帝國陣營選拔萬人。

  接下來,是黃巾劇本和山雨劇本兩個劇本的戰爭,以及諸侯劇本的戰爭。黃巾劇本和山雨劇本照例是我所向披靡,諸侯劇本則基本複製兩京劇本,除了玩家學乖了,沒有讓我得到太多玩家領地之外,其他方麵我都強勢複製兩京劇本模式和龍遊劇本模式。基本上跟兩京劇本的結果相同。而緊接著下來,就是大劇本和兩京劇本同時開戰了。

  大劇本是直接八場戰爭,跟兩京劇本差不多。不同的隻是,戰爭分別為“日耳曼南侵”“北歐海盜的黎明”“婆羅門的反撲”“佛國革命”,美洲三個戰區的“使徒革命”以及非洲大戰區的“使徒的眼淚”。我照例是在阿特蘭蒂斯和好望國都帶領方舟聯盟和美味家族取得選拔賽完勝,並成為使徒陣營玩家首領。加上原本在羅馬使徒國就是玩家首領,共計擁有三個陣營。不過係統領地方麵,就隻有在羅馬使徒國擁有了。

  大劇本進行了兵種限製,所以不能複製其他劇本的方式。暫時來說,我也隻擁有羅馬使徒國的npc兵力,其他戰區都要跟其他玩家同一起跑線。當然,小小的優勢是有的。

  大劇本中,日耳曼南侵的戰爭就比較慘烈了。盡管我的軍隊可以無損複活,但戰爭中掛掉就掛出戰場,這個優勢對於戰場形勢是沒有多大用處的。一切都回歸到戰爭本身。首先還是玩家之戰,由於我大量製造神將,盡管現在神將的實力大為縮水,但也隻是縮水到統帥二十三格,比呂布高出六個將格。也就是我可以帶著大量實力超過呂布的兵力作戰。而就算不是神將兵,也擁有超過統帥500格的將格,照樣在經過限製之後,還是統帥二十三格。隻不過這些統帥500格的非神將,複活次數隻有477次,神將的複活次數在數百萬次,基本上沒有掛掉的可能性了。由於賈詡所建地底通道的運輸,任何npc兵力和私屬兵力都可以通過地底通道運過來。

  而這些兵力不僅將格高,而且兵種在受到限製之後依然很高。超過對方最高兵種三個品階一個成色一個等級,在兵種等級普遍很高的情況下,主要還是在成色方麵。也就是說,以現在大家都是八轉的實力,兵種成色一般在橙色,我的實力要多出對方八分之一。這八分之一跟統帥二十三格的將格相結合,就不僅是八分之一那麽簡單了。統帥二十三格,意味著將格高出無將格203格,意味著最低絕對屬性為無將格40倍,最高絕對屬性為無將格20倍。而玩家現在普遍的將格,大約在裨將六格左右,實力隻為我這些兵力的六分之一。至於玩家兵力,將格提升就更不容易了,能夠有參將六格就差不多了。這些兵力跟我的兵力相比,就隻有八分之一實力了。也就是說,在普通兵力方麵,本身我軍就多出八倍實力,兵種再多出八分之一,整整是其他玩家普通兵力九倍的實力。這個實力到了有npc參戰的時候,還要加上六倍的npc實力差距,那時候就是50倍的實力了。

  而其他玩家最高的將格,無過於十四妹和汪嶽,但這兩人都是自己人,基本上不需要考慮。除了這兩人之外,玩家最高將格也不過牙帥六格。在實力上也低了我軍普通兵力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有npc參與,以這些玩家的實力,我軍普通兵力也在其10倍實力以上。

  我軍兵種完整,軍械完整而精良,在玩家戰的攻堅戰中照樣所向披靡。再加上本身實力的強橫,如果在海戰中,對方還有抗衡的餘地,在這種陸戰的環境中,根本就不是我的對手。

  所以戰爭的結果也就很清晰了,由於這次主攻的是日耳曼帝國,所以主守的反而是我們,日耳曼陣營的玩家更加沒有活路,一上陣看到我的造型就後退認輸了。每人讓出一個根據地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