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地方債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41      字數:2156
  第1364章地方債

  就這樣,半月之後,從全國各地進京述職的各地總督們,全都到齊了。

  這一天,秦牧業再次穿戴整齊,前往內閣,聽取這次提前到來的年終總結。因為誰也不敢確定,秦牧在年關的時候,會不會還在大明國內。沒準那邊出個狀況,他整個人又跑出去了。

  為了不耽擱自己的治下管理和地方發展,這些人的提前統一過來了。

  因為是夏日總結,所以眾人匯報的也基本上都是前半年裏,各州各府發生的大小事宜。

  相關財報方麵,自然還是沒有統計的。

  這也讓秦牧省去了許多腦細胞。

  聽完各府的報告之後,秦牧對所有的夏季報告做了一個總結:南方,各地的水稻產量年年新高,而北方,今年因為有了一定程度的幹旱,小麥收成方麵有所減弱。

  但是在東北那邊,新一季的水稻卻遍地開花,成果斐然。

  這個時候,秦牧當初決定開墾北方白山黑水一帶的英明決策,就展現了出來。東北一帶的大米和小麥產量頗高,黑土地營養豐厚,肥沃無比。算是大大填補了國內糧食方麵上的緊缺。

  特別是在大明統一供了糧食分發之後,就徹底杜絕了糧食被各地大戶壟斷的情況。往年裏一些囤積糧食發災難財的人,如今都被大明的鐵路運輸教做人了。

  大明難得出現了沒有災民沒有饑荒的年歲。

  這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最好的成果了。

  以至於莊子固等人聽說之後,都忍不住興奮的說道:“我大明終於不缺糧食了!這是百年未有之大事啊!必須詳細記載,我等都是大明的功臣啊!”

  這也由不得他們如此興奮,自豪,因為哪怕是再富足的年輕,每年各地仍有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收不到糧食的情況發生。

  但自從全國各地交通樞紐走通之後,即便是某一地方的糧食出現了短缺,在大明國的統一調配之下,也會從其他地方的糧庫裏迅速抽調糧食,通過鐵路運輸網,直接運送到缺糧的地方,然後由國家統一分配,賑災。

  而為了避免一些人的好吃懶做,對於那些沒有家產的流浪難民饑民等,大明國官方也根據秦牧當初留下的說法,給這些人提供工作的機會,用以償還分發的糧食。避免了被人裝難民白嫖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官方是將這些人分配到各地的施工隊裏,通過挖掘修鐵路等方式做工償還,而且,如果一些人做工勤奮,肯吃苦,甚至能有所積蓄,可以過上平常人的日子。

  在這些人的匯報之中,一個人的舉措則引起了秦牧的注意。

  原來在任民育的匯報中,對方提出曾經因為地方財政吃緊的緣故,手下有一位官員擅自做主,以總督府的名義,向當地的富紳富豪們打了欠條,從而換取了一筆應急資金,用以度過當時的難關。

  任民育在匯報中向秦牧表示:該行為雖然存在違法的情況,但因為考慮到確實解決了財政上的問題,所以請求上麵給予寬大處理。

  董海寶當即表示,這種行為不能容忍,不同意任民育的請求。

  結果,秦牧卻開口了:“那個年輕人叫什麽名字啊?”

  任民育一愣之後,這才說到:“是一個叫王大喜的年輕人。最近兩年才從基層提拔上來的,做事精幹,腦袋靈光,不拘小節,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人。”

  秦牧聽了,輕輕的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對董海寶說道:“我把這個王大喜丟進你的財政部,曆練曆練怎麽樣啊?沒準過兩年他就能成為你的接班人。”

  眾人聽了,都是大吃一驚:“什麽?”

  董海寶更是誇張的指著自己的鼻子,一張胖臉上的肥肉抖來抖去:“秦帥你在說笑吧,我的接班人?我的接班人怎麽可能會是一個知法犯法的家夥呢!”

  “他竟然敢用總督府的名義去,向別人借錢!他把國家,把地方的公信力置於何地?啊?”

  秦牧聽了搖了搖頭:“不,恰恰相反。他敢這麽做,正是對我們國家對地方公信力有信心的表現啊。人家如果不看好地方上未來的發展,怎麽敢把錢財借給你啊。”

  董海寶訕訕地閉上了嘴,因為秦牧說的確實沒錯。隻有百姓對大明有信心,對地方上有信心,才會將自己的錢借給地方。如果對地方沒信心,把錢給地方不是肉包子打狗嗎?

  那些敢接這個盤的人,是真的對地方的發展有信心啊。

  “你們知道他們這種行為叫什麽嗎?這叫做地方債券。”秦牧笑嗬嗬的說完,看著董海寶,向對方眨了眨眼睛。

  “地方債券?”董海寶一愣,擅長舉一反三的他,立刻想到了秦牧當初提點自己的國債。頓時瞪圓了眼睛:“親帥,你說的是類比國債的地方債?”

  秦牧點了點頭:“沒錯,國債是用國家的公信力作為信譽抵押來向那些對國家有信心的人,換取錢財。地方債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它針對的是地方上的人,是以每個地方的發展作為抵押的。這個行為也是可取的啊,因為有些人可能對國家沒什麽感觸,但是對自己的家鄉就會比較上心。在涉及到家鄉發展方麵,會很願意投錢。”

  富豪鄉紳,地主階層,在這個年代本就存在。而秦牧也並沒有打算對他們進行打壓。任何社會形態,都要結合當時的環境來考慮。雖然地主階層必將被後來的資本主義所取代,但在當下,這些人在某些程度上是穩定國家的一個環節。

  大明如今漸漸普及紙幣,而紙幣不同於其他金屬錢幣,發行權其實是徹底掌握在國家手中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涉及到貨幣超發的問題。

  怎樣掌控這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秦牧曾經給董海寶科普過通貨膨脹類似的概念之後,董海寶就意識到,當這個財政部的部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麵,他要考慮很多問題,才能對每年的貨幣發行量做到心裏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