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歡呼的人潮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33      字數:2154
  第838章歡呼的人潮

  鐵路工程,如今隻剩下一些偏遠的小地方和小城市,受限於環境地形和經濟的影響,而沒有辦法做到通車,其餘的各大小省市,都已經通過這些鐵軌聯係在了一起。

  當然,這些鐵軌可能七扭八歪,可能不符合美觀。甚至可能有些沒有必要。但不論如何,全國通車,已經是被他們完成了。

  而原本,被用來作為運送貨物的火車,也在帝國科學院的研究發展之下,徹底的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有個叫陳水的年輕人,對火車進行了顛覆性的改變,往車廂的兩旁加上了玻璃,為車廂加上了座椅,將整個火車變成了載人的列車!不在隻是運送貨物,甚至能夠載人去往全國各地!

  而這個家夥,在帝國科學院的舉措被人發現之後,立刻就被江南銀行的董海寶挖走,和對方單獨成立了一個列車公司,開始了研究造火車的項目!

  現如今,整個大明國的載人火車,都是這個列車公司的產品!

  以前人們上任,或者遠走他鄉,需要背井離鄉好多年,一去便再也不能回。現如今,有了更加方便的火車,大明的一些有遠見的商人們,已經開始將貨物帶上火車,全國各地的四處販售了。而遠嫁他鄉的女兒,也可以有時間,回到家鄉,探望父母了。

  不知有多少家庭,因為這一舉措而收益。而人們每每想到這一切,都會下意識的想到創造這一切的那個人——秦牧。

  若是沒有秦牧,整個大明,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蛻變。

  他們也許還在滿清韃子的鐵蹄之下,苦苦生存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活的一天比一天好。

  秦牧的名字,幾乎被隔一段時間,就會被人們或主動或無意的提起,隨後讓人們一陣感慨。

  但是,除了感慨之外,人們竟然沒有任何關於秦牧的消息了。

  有人知道秦帥離開了大明,去別的地方巡遊,但除此之外,官方竟然再沒有任何的消息公布。人們不願意去猜測不好的事情,隻是每天祈禱著秦牧能夠平安無事。所有的人都期盼著,秦牧能夠在某一天突然出現,然給他們這些人,心靈有所依靠,可以更加放心的安心的生活。

  大明能有今天,秦牧功不可沒。沒有人能夠否認和取代他的存在!

  而這樣的期盼和擔憂之下,所有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人們歡呼著,哭喊著聚集在了碼頭之上,不顧碼頭士兵們的阻攔,蜂擁而來,看著那逐漸接近的戰船,興奮的歡呼著,呐喊著,歡笑著……

  “秦帥回來了!我就說他沒有事!他一定活著的!”有個菜販子激動的雙手顫抖,不住地擦拭著自己的眼角,“我要謝謝秦帥,沒有秦帥,就沒有我菜籃子的今天!我全家老小,都要感謝秦帥!”

  “秦帥當然活著!秦帥肯定是去別的地方,給我們大明開疆拓土,增磚添瓦去了!現在好了,秦帥回來了!我們大明的主心骨又回來了!”

  “是啊!秦帥回來了!我心裏就踏實多了!要我說,雖然這兩年我們大明的變化也挺快,但我其實還是覺得,要是秦帥在,肯定還會更快!”

  “好在現在秦帥回來了,我們就放心了。”

  人們議論紛紛聲中,戰船緩緩的靠岸了。秦牧的身影,也如期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

  “恭迎秦帥回家!”一個碼頭上的駐守將領,單膝跪地,以手按劍,興奮的渾身顫抖,大聲嘶吼道。

  緊接著,是無數的士兵,已排一排的跪了下去:“恭迎秦帥回家!”

  無數的人,如潮水一般的隨之而拜,整個碼頭上,響徹著一個整齊劃一的聲音,讓得聽到的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的熱血沸騰:

  “恭迎秦帥回家!”

  看著麵前這些真心歡迎自己的大明百姓和士兵,秦牧感慨萬千,端正的一行禮,朗聲大喊:“諸位,我秦牧回來了!”

  ……

  秦牧回歸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傳遍了整個大明國。所有的人,但凡有信號塔的地方,有電報室的地方,都收到了從內閣緊急發布的這個消息。

  整個大明,立刻陷入了一片歡呼的海洋之中。

  人們自發的走上街頭,開始慶祝這一讓人高興激動的時刻。家家戶戶燃放起了煙花爆竹,熱鬧的仿佛過年一樣。

  每一個街頭和巷尾,無數的人都在全心全意的讚頌著秦牧的歸來,都在為這一喜事而歡呼著。對於他們來說,秦牧的回來,是這兩年裏,他們聽到的最振奮人心的消息。

  秦牧就仿佛一個定心丸一樣,讓所有的大明人,在這一刻放下了他們心中的那份最深層次的擔憂,得以真正的正視他們自己的生活。

  沒有什麽,比這個消息更讓他們開心的了。

  內閣裏,得到消息的莊子固等人,已經開始準備重啟被他們擱置了兩年的年會了:沒有了秦牧的主持,內閣舉辦的年會就仿佛沒有了靈魂一樣,大家聽著各地總督機械地匯報著各地的財政治安等情況,雖然都很全神貫注,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從那些枯燥的數字之中,找到些許關於他們能夠抓到的信息。他們唯一能夠做出的判斷,就是對比上一年的成績,如果整體增加,就是有進步,如果減少了,就是有問題。一來二去之間,就連下麵的人,也覺得匯報工作已經毫無意義了。

  如果民眾對於這兩年大明的發展隻是隱約覺得有問題的話,那麽內閣的這些老人,則再清楚不過了。大家為了大明的發展,絞盡腦汁的想要提出各種發展方向,但無論是本人還是多人商討之後的結果,都是無法肯定的保證,自己的建設方向一定正確,一定能夠給大明帶來正向的引導。

  直到這個時候,眾人才發覺,原來秦牧的存在,對於整個大明政體,已經有了如此深刻的影響。如果沒有他,這個運作主題可能隻能按部就班的機械運轉,卻沒有什麽方向感,毫無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