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普及教育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29      字數:2101
  第622章普及教育

  “江南銀行以後的任務,就是負責調控整個大明的經濟!”

  “發行紙幣的目的,是把國家的信用建立起來。隻有當民眾信任我們國家,才會認可我們發行的紙幣。那麽,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銅幣的鑄造,並且將我們大明機構的薪資,都以紙幣作為結算!”

  “這裏,大家都要率先帶頭。各地各府如此,各個軍區也是如此,各地的雇工也是如此!國家販售糧食,織造府出售布匹,鹽,茶葉……但凡是我大明國有企業,都要首先認這個東西。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其餘的百姓接受這個東西擁有購買力的事實!”

  “同時,我們將會回收金子銀兩乃至銅幣。將這些東西都收歸國庫。以後的結算一縷都用紙幣!”

  “以前的生產建設,都靠國內的生產建設兵團。但是以後,我們要成立大明建築公司,並雇傭百姓做工!培養出自己的建築工人!鋼鐵廠大規模招工,擴建!水泥基建,路橋公司!創造更多的就業環境!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百姓不閑下來!才能讓我們大明的運轉更加有效率!”

  幾名原本隸屬於工部的官員聽了,或多或少有些接受不了秦牧的思維,急忙說道:“秦帥,這都是在撒錢,我們怎麽把錢從百姓手中收回來啊。光靠每年那點賦稅,怕是不夠的啊。”

  “發債券。”秦牧早有腹稿,說道。

  “債券?”眾人麵麵相覷,就連董海寶都有些不明所以。

  “我們發行五年期,十年期的大明債券。承諾到期之後,給利息。同時,江南銀行也開設存取款業務,存款給利息。我們用這些存來的錢發展經濟,生產水泥,磚瓦,修橋鋪路……建學校,普及教育!建鐵路,造火車,讓人流流通起來!”

  “普及教育?”莊子固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吃驚地看著秦牧:“秦帥是打算,讓我們人人都讀書?”

  “七歲以上的家庭子女,不論男孩女孩,都必須強製上學!科目我已經想好了:語文,數學,地理,曆史,物理,化學,以及各國語言!孩子們必須從七歲上學,學完九年教育!”秦牧說著,環顧眾人,語氣有些低沉的說道,“我這次回來,去了次帝國科學院,宋老先生已經六十七了,而老先生的一身所學,卻還後繼無人。若沒有了他們……我大明日後的發展,可要落在誰的肩上啊。如果,我們能夠學習的孩子再多一些,是不是將來,就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宋應星出現呢?那我們大明又將發展成什麽樣子呢?”

  人們沉默下來。

  “十年前,我們還在被滿人打的狼狽逃竄,哭爹喊娘。八年前,我們已經可以和滿人勉強戰鬥,我帶領著幾百手下,在揚州城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八旗騎兵!五年前,我們肅清了國內,光複了大明,將滿人趕出了山海關!兩年前,我們終於消滅了那個敵人,將我們大明,徹底從滿人的陰影中解救了出來!你們以為,這是我的功勞?但是實際上,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功勞!軍人可以打天下,也可以守天下,但卻沒有辦法,推著整個天下往前走!讓這個世界向前發展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普通人身上。隻有人人都有覺悟了,人人都讀書識字了,精神文明跟上了,思想道德提高了,我大明才能繼續向前,走向更高更好的地方!”

  “人人都覺得,我們現在終於能夠過上好日子了!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眾人聽的熱血沸騰,忍不住站起來拍著桌子,激動道:“秦帥說的對!我們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對!宋老他們必須後繼有人!我讚同!”

  “好!建學校,普及科學,讓我大明百姓,人人有學上,人人會識字,人人都懂禮!倉廩實而知禮節,說的是隻有吃飽了肚子,才有多餘的時間金錢去學習禮義廉恥!我們大明這兩年韜光養晦,人人倉廩殷實,不愁吃穿,已經到了可以放開手腳去知禮懂禮的時候了!我讚同!”

  “哈哈,老子大字不識一個,可不能讓我兒子孫子也是粗人一個,幹他娘的!秦帥,你說建學校,我第一個支持!我們就先抓教育!”

  整個會議廳裏,人人都開始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建議。對於教育的事情,都表示同意。至於先前的紙質貨幣,也都無條件的同意。

  第二天一份份告示,就通過大明基建台,信號塔,發布到了全國各地。收到消息的各地總督,都開始響應內閣的要求。

  各地開始招募學科老師的通告貼滿了大街小巷,大明在每個城市興建校園的消息,也都頒布了下去。

  而在各省府城地方,興建更高學府的高校,也開始了。

  江南銀行開始發行五年期和十年期的債券,耐心的向好奇的大明百姓,解釋債券的意思和用途:隻要大明百姓購買債券,幫持有債券五年或十年,到期之後,就可以用債券去江南銀行換回自己的錢財,同時,按照當初約定的利率,還可以額外多獲得一筆利息。

  大明百姓們驚疑不定,帶著懷疑和警惕的心思,遠遠的觀望,沒有人敢輕易嚐試。

  用我們的錢財換那麽一張紙?這誰敢信啊。

  就算是朝廷和秦府做背書,那玩意哪天,別的什麽敵人打來的時候,他們是認還是不認呢?要是這幫官老爺攜款逃跑了,他們拿著這些廢紙又有什麽意義呢?

  為此,各地總督,都開始自發的走上街頭,向百姓們宣傳國債的意義。更有軍區的戰士們,因為戰鬥受傷而被迫退伍的士兵們,也開始宣傳大明國債。

  與其說,這是一場紙幣換銅幣的兌換,不如說,這是大明國與百姓之間的一場信任交易。

  考驗大明公信力的時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