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調派後援
作者:紫恪      更新:2021-04-11 11:25      字數:2197
  第304章調派後援

  但秦牧對於這次的戰鬥,是早有計劃的。他這次來的目的,可不僅僅是要把對方打回去,他還想要趁此機會,一勞永逸的解決掉北方這個心頭大患。

  甚至於,就連此事跳出來活躍的蒙古諸部,他都打算一並收拾了。

  當然,這樣長遠的計劃,還是需要一步一步的來。

  每一步都要走的穩當,打好基礎,做到萬無一失,才能讓以後生活的高枕無憂。

  外麵,寒風呼嘯,冰冷刺骨,士兵們睡在營帳之中,即便點著火,也都睡的瑟瑟發抖。

  第二日一早,秦牧就收到了幾條不好的消息。

  有不少受傷的士兵,出現了發燒的症狀。

  軍營裏的隨軍醫生判斷是得了急性的風寒,也就是流行感冒。

  秦牧第一時間就將這些人進行了隔離,同時開始在軍營裏熬製薑湯,抵禦風寒。

  他還是低估了這裏的氣候。

  因為除了感冒之外,還有幾個傷兵,出現了凍傷的情況。

  天寒地凍,受傷的士兵,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醫治,讓凍傷一直持續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到最後甚至不得不采取截肢。

  巡視完傷兵營,秦牧立刻讓人叫來了幾名八旗軍俘虜。詢問這些人,如何處理凍傷的情況。

  這些八旗俘虜嘴很硬,但嘴硬的人,秦牧的結局辦法很簡單:砍了。

  他當著許多俘虜的麵,砍了一個又一個頭鐵的,或者自認為頭鐵的八旗士兵,終於是讓一些人嚇崩潰了,說出了治療凍傷的辦法。

  但流行感冒,這些人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秦牧對此並未放在手心上,隻要隔離妥當,多熬製薑湯做好預防,這些感冒並不礙事。

  ……

  天空,海東青的身影若隱若現。

  多爾袞遠遠眺望著大明國防軍的方向,深邃的目光中,閃爍著明滅不定的光芒。

  “昨日一戰,諸位首領也都看到了吧。”

  他的身後,站著蒙古諸部的首領們。

  “大明的那些火器,就是這麽的厲害。就是這麽的不講道理。我們三倍於對方的人數,在他們看來,根本就不是什麽壓力。而且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三萬六打一萬二,還被人全殲了。三個大將,也就逃回了一個沙俄的將軍。這一場仗,可不好打啊。”

  伴隨著多爾袞的感慨,天空盡頭出現了海東青的身影。

  他伸出手臂,許久之後,那巨大的海東青在他麵前盤旋著,傳達著隻有他本人才能夠明白的訊息。

  這頭海東青是他從小飼養長大的,是海東青裏的王者,飛行的高度比起一般的海東青要高很多。所以,竟是沒有被明軍發現。

  伸出手臂,讓海東青緩緩停在自己臂彎上,多爾袞緩緩的轉過身來,看著所有的將領,說道:“增兵吧,諸位。隻有這樣,我們才有獲勝的可能。我已經命人去了建州,打算將所有能夠戰鬥的部隊,都拉過來。那個大明國防軍的總司令秦牧,是個十分厲害的人物。這樣的人,要打就要一次性把他打死!否則,一旦讓他繼續成長起來,後患無窮!”

  “畢其功於一役,才是我們唯一的勝算。”

  頓了頓,他又說道:“而且,這些人長途跋涉,肯定沒有習慣我們這裏的氣候,水土不服的現象,應該就在這幾日出現。大概半月到一月之後,會是這個現象爆發的最終點。那個時候,也正是這些人最虛弱的時刻。”

  “諸位,增兵吧。”

  他再一次地開口建議道,“這一場大決戰,我們要在一個月內擺上來!然後,讓那個秦牧,有來無回!”

  “此戰,是決定我大清國運的一戰,也是諸君,奮起而上,榮華富貴的一戰!”

  “若成,則天下太平,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若敗,大明將以無敵之師,橫掃當世!無人可敵!”

  攝政王多爾袞的話語,如同滾滾沉雷,在軍營裏回蕩開來,蒙古諸部的首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難以抉擇。

  反倒是,來自沙俄的那位將軍,做出了明確的答複:“我們,還可以增兵十萬!但糧草一事,需要王爺的幫忙。”

  “糧草一事,無須擔心。我大清為此準備多年,斷不會在這上麵出了岔子。”

  “如此,我部增兵五千!”

  “我部也增兵一萬!”

  “我部一萬!”

  “我部八千!”

  此起彼伏的表決聲中,蒙古諸部做出了自己這輩子最大的一場豪賭!

  目標,就是遠在咫尺之外的大明國防軍!

  多爾袞雖然不知道秦牧此番北上的目的,但身為將領的直覺卻告訴他,和秦牧的這一戰,是拚盡全力的一戰。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任何妥協的可能!

  大清國運,全係於他一身!

  接下來的數天,雙方都安然無恙的度過。每日隻是派遣幾隻小騎兵隊伍,來營地四周騷擾查看,而一旦大明國防軍這邊派人追擊,就會撒丫子跑回去。

  而大明這邊,軍隊裏的流感現象,並沒有得到控製,反而開始出現了擴散的跡象。這也是為何秦牧沒有立刻發動攻擊的原因。

  水土不服的現象,有些嚴重,而且還在逐漸擴散。

  這讓秦牧很是無奈,因為這哪怕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一道無解的題目。

  隻能等這些人適應,或者幹脆換一批生力軍過來。

  而無論哪一個選擇,都意味著需要多等些時日。

  多爾袞軍營的安靜,讓秦牧有些警惕。

  對方可不是什麽草包,能夠帶領八旗軍橫掃整個明朝勢力,其能力自然是不俗的。

  越是安靜,就意味著有更大的動靜。

  秦牧每天都派人去打探動向,同時,他甚至還讓偵察營去往附近查看地形,將探測的範圍,輻射到了周圍的五百裏以內。

  對方有海東青,己方卻沒有這種東西。隻能單純的靠人力來保證視野的安全。

  因為除了八旗,那些蒙古諸部落,也是一大隱患。

  這些來去如風的蒙古騎兵,曾經是歐洲諸國的噩夢,機動性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