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秦王求策
作者:雀同      更新:2020-03-18 23:48      字數:2216
  鹹陽,八百裏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

  “劉子請在此休息一晚,明日咱家與劉子一同上朝。”

  湯常給劉眾安排好宅院,便向劉眾告辭。

  “湯公公走好,帶劉眾向太後與大王問好。”

  “劉子放心,太後那裏咱家會幫劉子打理好。”

  湯常會心一笑,向劉眾行了一禮,便轉身離去。

  別說,阿三這收買人心的法子還挺好使,不過他自己為何總讓人那麽討厭呢?

  第二天一早,用過飯,湯常就來給劉眾引路了。

  朝堂上,羋月和燕王嬴稷都還沒到,湯常領著劉眾進了朝堂,一群人便轉頭看向這裏。

  不過,很多人並不怎麽在意劉眾,恰好,劉眾也懶得去理會太多人,對著眾人行了一禮,便找個角落靜靜等待。

  在燕國劉眾見嬴稷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現在的嬴稷,已經十九歲了吧。

  不一會兒,秦王和羋月也都來了。

  “哀家聽大王說,燕國之好,好在六扇門,好在六扇門門主,大王在燕國,受六扇門門主劉眾照顧,哀家甚是感激,特書信燕國,讓劉子出使秦國,昨日劉子已經到了鹹陽。”

  朝堂上,嬴稷並未開口,倒是羋月先開口。

  “哪位是劉子啊?”

  劉眾從角落裏站出來。

  “燕國劉眾,拜見大王,拜見宣太後。”

  朝臣的眼睛再一次集中到劉眾身上。

  “劉子不遠萬裏,從齊國到秦國,哀家很是感激,劉子乃是大才,既然來了秦國,就應該才盡其用,你們說說看,劉子當做個什麽官啊?”

  羋月詢問朝臣。

  “回稟宣太後,劉眾來秦國,為修燕秦之好,不求做官。”

  在齊國做官,還有稷下學宮可以去,在秦國做官,他幹什麽?

  “寡人認為,先生之才,可做秦國相邦,先生在燕國屢受燕王拜為相邦,先生曾再三推脫,既然先生來了秦國,亦不想做官,可做寡人老師,留在寡人身邊教導寡人。”

  秦王嬴稷開口,朝堂頓時有些驚訝,連羋月也有些驚訝。

  秦國內政,秦王雖然也參與,但主持朝政者一直以來都是羋月和魏冉,嬴稷很少開口。

  劉眾並不感到驚訝,畢竟秦王也不願長久在羋月的威嚴下,做一個傀儡秦王,想必嬴稷讓他來秦國,就是為了這個吧。

  “大王,劉眾乃是燕國使臣,做大王的老師怕是不妥,臣願做大王客卿,為大王分憂解難。”

  都已經是大王了,還讓他一個燕國臣子做老師,整個朝堂不驚訝才怪。

  大王沒有老師,隻有輔佐之臣。

  “大王,劉眾初來秦國,可做大王之客卿。”

  一朝臣向嬴稷提議。

  “大王,劉子初來秦國,對秦國事務尚不知曉,可先做大王客卿。”

  朝堂上,裏王位最近的那人向嬴稷提議,如果劉眾沒猜錯,那人就是魏冉了吧。

  “舅舅之言甚是,那劉子就先做寡人的客卿吧。”

  下了朝堂,劉眾本嬴稷留在身邊。

  “寡人在燕國時,先生問寡人,若做了秦王,當如何,寡人那時認為劉子在說笑,如今看來,先生確鬼神莫測之才。”

  嬴稷一直保留著叫劉眾先生的稱呼。

  “大王那時在院子裏曬太陽,燕國的太陽不比秦國,燕國苦寒,太陽溫暖,秦國秦川溫熱,太陽也比燕國烈。”

  劉眾跟著附和。

  “劉子真是剔透之人,這烈日考的寡人甚是難受,便想到在燕國的劉子,若能的劉子相助,便可遮陽。”

  劉眾當人聽得懂嬴稷在說什麽,烈日,便是羋月和魏冉。

  “大王初登王位,這烈日還要炙烤大王些許時日,但大王可用作為,換烈日西垂。”

  “劉子請講。”

  嬴稷一聽便來了興致。

  “大王,楚國與秦國有世代姻親,大王可與楚國交好,並歸還楚國上庸郡,太後便會心喜,秦國亦會得一盟友,如此朝堂上下便會稱讚大王。”

  上庸郡本來就是楚國的,並且上庸對於秦國沒什麽好處,處於韓國南部,楚國北部,是楚國的門戶,如果楚國和韓國發生戰爭,上庸首當其衝。

  秦國正在和魏國抗衡,雖然魏國在馬陵之戰後徹底喪失了霸主地位,但一直以來對河西之地耿耿於懷,秦退則魏進。

  秦國與楚國在秦惠王時期交惡,原因在於張儀用商於六百裏地詐騙楚懷王熊槐,空手套白狼破解齊楚聯盟。

  若此時奉上上庸,楚國將會和秦國交好,秦國將再少一強敵。

  劉眾這麽做自然不是幫助秦國,隻是權謀之計,自己老父親和夫子都在燕國,老爹對燕國的愛國情懷那麽重,他又怎麽會幫助別的國家?

  “先生之策,寡人當取,若與楚國盟約後,秦國當如何?”

  送上庸給楚國,自然要在朝堂商議。

  “大王,秦國之好,大王可知好在哪裏?”

  既然嬴稷問了,忽悠人的本事,自然要拿出來。

  “先生請講。”

  “大王,秦國有一個天然優勢,非中原六國可比,秦國處於中原之西,西部北部皆是外夷,大王何不取之?”

  劉眾頓了頓。

  “秦國北部乃是義渠,義渠之北是林胡,看似荒野蠻夷之地,卻是未經開墾之良田沃野,西有河西走廊,月氏和西羌,

  大王若是得此地,隻需數十年開墾,便可得良田沃野千萬裏,請問大王,中原之地,四戰之地,需與強敵數百年爭鬥,亦未嚐可得之,

  而大王隻需數十年,擊敗蠻夷,便可得數倍於中原之地,所花兵力,時間,皆少於中原。”

  秦國不是強麽?為何放著蠻夷不取,偏要取中原?

  “先生是說,取蠻夷?”

  嬴稷有些驚訝,身為華夏民眾,整個戰國或者每個朝代都以統一中原為目標,而劉眾去讓他取蠻夷,這有些匪夷所思。

  對於劉眾而言,隻要能拖著秦國,讓秦國有事兒可忙,就好,他才不管什麽蠻夷呢,這些都是華夏的版圖,早取晚取皆是取。

  “是的大王,大王可東拒中原,西取蠻夷,秦國將會更加強大。”